光学膜片及显示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4842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310679542.5

    申请日:2023-06-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膜片。光学膜片包括格栅层。格栅层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遮光部和透光部。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反。遮光部与透光部位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间且交替设置。遮光部具有下列特征。第三表面与第一表面共平面。第四表面与第五表面连接第三表面的相反两侧。第四表面与第三表面的夹角角度为A1,第五表面与第三表面的夹角角度为A2。第六表面连接第四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七表面连接第五表面和第二表面。第六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夹角角度为A3,且第七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夹角角度为A4。A1与A2介于85~90°,A3与A4介于0~85°,A2≠A4,A1≠A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光学膜片。

    导光板及使用导光板的背光模块

    公开(公告)号:CN103375741B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310146971.2

    申请日:2013-04-25

    Abstract: 一种导光板及使用导光板的背光模块,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光源以及至少一棱镜片。导光板具有出光面、与出光面相对的底面、连接出光面与底面的入光面以及位于底面的多个第一微结构。各个第一微结构为内凹结构,且各个第一微结构包括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第一表面朝向入光面。第一表面与底面的夹角介于15度至27度之间。各个第一微结构的第一表面位于第二表面与入光面之间。第二表面与底面的夹角介于50度至90度之间。光源用以提供光束,光束由入光面进入导光板中,且由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射的光束的出光方向与出光面的法线方向的夹角大于30度。棱镜片配置于出光面的上方。本发明可提供良好的正向辉度以及提供特定视角范围具有较集中的光强度分布。

    导光板及背光模块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042564A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0910206332.4

    申请日:2009-10-15

    Abstract: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块,该导光板,包含一透光基板及数个微结构。透光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数个微结构彼此分离且至少设置于透光基板的第一表面上。每一微结构包含一第一涂层及一第二涂层,第一涂层形成于第一表面上且包含粘着性材料,第二涂层形成于第一涂层的至少部分表面上且包含光扩散材料。本发明的导光板及背光模块具有良好出光均匀度。

    校正多个发光二极管输出多个单色光的方法及其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0579326C

    公开(公告)日:2010-01-06

    申请号:CN200710002172.2

    申请日:2007-01-12

    Abstract: 一种校正多个发光二极管所输出多个单色光的方法,包含有:(a)提供该多个单色光的参考值;(b)提供该多个单色光所合成的光线的一亮度参考值;(c)感测该多个发光二极管所输出的该多个单色光的光讯号;(d)感测该多个单色光所合成光线的光讯号;(e)比对步骤(a)提供的该多个单色光的参考值与步骤(c)所感测到的该多个单色光的光讯号;(f)比对步骤(b)提供的该多个单色光所合成的光线的该亮度参考值与步骤(d)所感测到的该多个单色光所合成的光线的光讯号;以及(g)依据步骤(e)与步骤(f)的比对结果调整该发光二极管所输出的该多个单色光。

    发光体封装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27455C

    公开(公告)日:2009-08-12

    申请号:CN200610108439.1

    申请日:2006-08-02

    Inventor: 刘明达 许家弘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224/48091 H01L2224/48247 H01L2924/00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体封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导热基板;至少一电路基板,是设置于该导热基板上;至少一导热片,是沿水平方向与该电路基板并排连接,并设置于该导热基板上;以及至少一发光模组,是设置于该电路基板上。本发明是利用水平式散热机制,以使得发光元件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能,可透过延伸出的导热片与导热基板的连接,得以利用较大的传导面积在较短时间内进行较大量的热量消散,使得发光元件可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并延长其使用的期限。

    发光模块与面光源装置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65733C

    公开(公告)日:2009-03-04

    申请号:CN200610006163.6

    申请日:2006-0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光模块,其包括一光源组以及一导光件。光源组适于提供一光线,而导光件配置于光源组上方。其中,导光件具有相对的一顶面与一光入射面以及相对的一第一反射面与一光出射面,其分别连接于顶面与光入射面之间。顶面具有一第一凹陷,且第一凹陷的表面是一第二反射面,其适于反射光线。此外,被第二反射面反射的光线的一部分经由第一反射面的反射而自光出射面出射,另一部分的光线直接自光出射面出射。另外,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此发光模块的面光源装置。

    发光体封装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18939A

    公开(公告)日:2008-02-06

    申请号:CN200610108439.1

    申请日:2006-08-02

    Inventor: 刘明达 许家弘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224/48091 H01L2224/48247 H01L2924/00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体封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导热基板;至少一电路基板,是设置于该导热基板上;至少一导热片,是沿水平方向与该电路基板并排连接,并设置于该导热基板上;以及至少一发光模组,是设置于该电路基板上。本发明是利用水平式散热机制,以使得发光元件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能,可透过延伸出的导热片与导热基板的连接,得以利用较大的传导面积在较短时间内进行较大量的热量消散,使得发光元件可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并延长其使用的期限。

    导光板模仁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359378C

    公开(公告)日:2008-01-02

    申请号:CN200410038171.X

    申请日:2004-05-11

    Inventor: 刘明达 侯仕骑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光板模仁的制造方法,该导光板模仁具有精细的图样,可应用于生产背光模块的导光板;本发明的方法是在一金属基板上利用微影的制程形成一种具有图样的金属层,该金属层为一种具有高度差的金属层,接着再镀上一层无电解镍(镍-磷合金)形成导光板模仁的表面,以此形成一种表面圆滑、离模性能良好且耐用的导光板模仁。

    板状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369718A

    公开(公告)日:2002-09-18

    申请号:CN01104557.4

    申请日:2001-02-16

    Inventor: 许超钦 刘明达

    Abstract: 一种板状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是使用一金属基板做为成型模具的模芯,该金属基板的制造步骤是首先备置一金属基板,并将其表面抛光至所需表面粗度,接着对该金属基板进行蚀刻,将具有光学效果的形状图案刻于该金属基板上,最后,以蚀刻后的金属基板为模芯而将光学塑料材料注入模具,即可得到所需的板状光学元件。

    导光板及使用导光板的背光模块

    公开(公告)号:CN103375741A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310146971.2

    申请日:2013-04-25

    Abstract: 一种导光板及使用导光板的背光模块,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光源以及至少一棱镜片。导光板具有出光面、与出光面相对的底面、连接出光面与底面的入光面以及位于底面的多个第一微结构。各个第一微结构为内凹结构,且各个第一微结构包括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第一表面朝向入光面。第一表面与底面的夹角介于15度至27度之间。各个第一微结构的第一表面位于第二表面与入光面之间。第二表面与底面的夹角介于50度至90度之间。光源用以提供光束,光束由入光面进入导光板中,且由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射的光束的出光方向与出光面的法线方向的夹角大于30度。棱镜片配置于出光面的上方。本发明可提供良好的正向辉度以及提供特定视角范围具有较集中的光强度分布。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