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状楼体巨型柱的幕墙结构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361053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415786.7

    申请日:2024-04-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塔状楼体巨型柱的幕墙结构,包含巨柱、设置于巨柱外周的柱接骨架和柱外钢管架、连接于柱接骨架两端的挂接组件、连接于挂接组件的钢管立柱、连接于钢管立柱之间的保温岩棉层、连接于钢管立柱外侧的钢管骨架和钢管连架以及连接于钢管骨架外侧的饰面架组件。本发明通过柱外钢管架的设置,利于保证巨柱内侧的幕墙安装,且在连接上与饰面架组件合围呈八边形的骨架,保证了连接的整体性和样式的多变性;通过钢管立柱的设置,利于保证柱接骨架、柱外钢管架及挂接组件的固定,保证受力传递;通过钢管骨架和钢管连架的设置,一方面为外侧的幕墙提供支撑,另一方面为铝合金扣板提供安装凹口,保证了正面幕墙的样式和安装固定。

    一种爬模架水平防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22456802U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20486242.5

    申请日:2024-03-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爬模架水平防护结构,包括结构外墙、模板、爬模架体平台和间隔设置在爬模架体平台上端面的防护装置;模板设置在结构外墙外侧面,爬模架体平台设置在模板远离结构外墙的一侧,爬模架体和模板之间存在间距;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板、悬臂支腿和固定底座;防护板包括矩形边框和设置在矩形边框内部的钢筋网片,矩形边框的一组短边设置有用于连接爬模架体平台的悬臂支腿;固定底座设置在爬模架体平台上端面,固定底座上端面设置用于穿过悬臂支腿的固定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爬模架体平台与墙体之间的防护操作复杂、安拆效率低、周转性差、美观性差等技术问题。

    一种方便周转的悬挑三角架

    公开(公告)号:CN222413957U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20397636.3

    申请日:2024-03-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周转的悬挑三角架,包括立杆、横杆和斜杆,立杆包括立左杆、立右杆和立连接板,立左杆和立右杆之间具有间距一,横杆的宽度小于间距一的宽度,横杆铰接在立左杆和立右杆之间,斜杆包括斜左杆、斜右杆和斜连接板,斜左杆和斜右杆之间具有与间距一宽度相同的间距二,横杆铰接在斜左杆和斜右杆之间,斜左杆和斜右杆的底端分别固定有下法兰盘,两个下法兰盘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立左杆和立右杆上。使用时将横杆和立杆调整成垂直,再将斜杆和立杆通过螺栓连接,形成三角架,不使用时将斜杆和立杆的螺栓拆掉,将横杆和斜杆通过铰接收回,大大减少了宽度方向的占用空间,因此节省了占用空间,方便进行周转运输。

    一种基坑内工具式马道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414208U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20397644.8

    申请日:2024-03-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坑内工具式马道,包括两组平行的横梁,横梁的一端固定在冠梁上,冠梁的底端为支护桩,横梁上固定有立梁,立梁位于横梁的底端且与冠梁具有间距,横梁靠近冠梁的一端与立梁的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斜杆,横梁远离冠梁的一端与立梁的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斜撑,立梁的底端固定有附墙杆,支护桩内设置有与附墙杆对应的预埋件,预埋件呈C型从而支护桩形成与附墙杆对应的嵌槽,附墙杆伸入并支撑在嵌槽内。支护桩施工时预留C型预埋件形成嵌槽,施工工具式马道时能够将附墙杆伸入到预埋件形成的嵌槽内,从而附墙杆能够与支护桩较好的结合在一起,能够承受多个方向的力并且能够承受较大的力,提高了工具式马道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一种吊挂柱连接结构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413430U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20397648.6

    申请日:2024-03-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吊挂柱连接结构,包括上层横梁、固定在上层横梁底端的吊挂对接柱和吊挂柱,吊挂对接柱的底端内侧设置有上座柱,上座柱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的上连接杆,上连接杆的另一端焊接在吊挂对接柱上,上座柱的底端固定有朝下的锥状的引导管,吊挂柱的顶端内侧设置有下座柱,下座柱上固定有若干的下连接杆,下连接杆的另一端焊接在吊挂柱的内侧壁上,下座柱的顶端固定有圆台锥状的引导柱。引导柱顺利进入引导管后再引导管的引导下向上移动,直至引导柱完全进入引导管且此时吊挂柱和吊挂对接柱的端面贴合,然后通过辅助工具将吊挂柱转动即可实现吊挂柱和吊挂对接柱的对准,不需要水平方向上前后左右反复调整,提高了吊挂柱的对接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