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墙螺杆洞封堵器
    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887660U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21562856.9

    申请日:2023-06-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墙螺杆洞封堵器,包括盛浆管和活塞杆,所述盛浆管为两端通透的管体,且盛浆管设有若干根,若干根盛浆管通过扎带捆成一管束,管束内的若干根盛浆管的型号及尺寸均相同,且管束内的若干根盛浆管的管口对齐,所述活塞杆的外径与盛浆管的内径相匹配,且活塞杆的长度大于盛浆管的长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多根盛浆管组成一管束,可一次性取出封堵多个螺杆洞的填塞砂浆料,减少了施工人员的弯腰起身次数,提高了螺杆洞封堵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

    一种外墙伸缩缝保温岩棉卸荷托架

    公开(公告)号:CN219887209U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21608423.2

    申请日:2023-06-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墙伸缩缝保温岩棉卸荷托架,包括附墙件和悬挑托架,附墙件贴设在伸缩缝外侧结构外墙立面上并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结构外墙上,悬挑托架的架体宽度小于伸缩缝的宽度,其架体一端与两侧的附墙件固定相连,另一端延伸至伸缩缝内一段距离并以悬挑状态布置在伸缩缝内。本实用新型通过附墙件和悬挑托架的配合,可对伸缩缝内的岩棉板形成有效卸荷托撑,避免了岩棉板出现挤压破坏,造成岩棉缺失形成空白区的问题,从而保证了伸缩缝内保温岩棉的完整性,确保了整栋建筑的保温体系的完整性,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安装工艺方便,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符合绿色施工要求。

    一种保温结构一体化剪力墙混凝土浇筑分流器

    公开(公告)号:CN208456138U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21041579.6

    申请日:2018-07-03

    Abstract: 一种保温结构一体化剪力墙混凝土浇筑分流器,包括主体,主体包括浇筑漏斗和分流结构,分流结构包括上缓冲板、中缓冲板和下分流板,上缓冲板一端部固定连接在浇筑漏斗横向一侧的内壁上,另一端部悬空并向下倾斜,中缓冲板部固定连接在浇筑漏斗横向一侧的内壁上,另一端悬空并向下倾斜,上缓冲板与中缓冲板之间预留出混凝土流淌通道,下分流板固定连接在横向水平的调节杆上,调节杆的横向两个端部分别穿出浇筑漏斗的横向两侧,并通过可开合的卡具卡固。本实用新型减小混凝土下流冲击力,保证混凝土进入下分流板时混凝土向下的流柱均匀,达到保温板两侧混凝土保持在同一个水平面上的效果,大幅度提高保温结构一体化混凝土成型质量。

    一种夹芯墙体结构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653164U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822126228.1

    申请日:2018-12-18

    Abstract: 一种夹芯墙体结构,由内至外依次由现浇混凝土剪力墙、模块保温层和现浇混凝土保护层复合,模块保温层横向间隔贯穿有连接件,连接件的内侧端头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的表面平齐,连接件的外侧端头与现浇混凝土保护层平齐,连接件的中部卡固模块保温层,现浇混凝土保护层内埋有电焊网。本实用新型的模块保温层通过两种连接件和附加筋分别与剪力墙内的钢筋和保护层内的电焊网均连接为一体,即与前后两侧施工的现浇墙体均整体连接。同时,两种连接件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浇筑定位盘,直接定位现浇墙体的浇筑位置,连接件上均设有保温层安装定位盘,保证保温层的安装牢固性。本实用新型广泛适用于墙体的保温层施工。

    一种夹芯墙体竖向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9653163U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822126220.5

    申请日:2018-12-18

    Abstract: 一种夹芯墙体竖向连接结构,包括上侧墙体、楼板和下侧墙体,楼板混凝土与下侧现浇混凝土剪力墙和下侧现浇混凝土保护层一体浇筑,上侧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的厚度等于下侧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的厚度,上侧模块保温层的厚度大于下侧模块保温层的厚度,上侧现浇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等于下侧现浇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上侧现浇混凝土剪力墙与楼板之间埋设有L形上侧附加连接筋,下侧现浇混凝土剪力墙与楼板之间埋设有L形下侧附加连接筋。本实用新型针对保温层厚度的不同设计,设计L形上侧附加连接筋和L形下侧附加连接筋,连接筋均通过锚入楼板内达到上下墙体连接为一体的目的,同时将楼板与下层墙体的现浇部分一体浇筑整体性更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