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083540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53948.1
申请日:2016-06-18
Applicant: 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45/28 , B01J31/065 , B01J2231/70 , C07C47/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相转移催化剂制备天然苯甲醛的方法。本发明以肉桂油或肉桂醛为原料,采用环糊精改性聚乙烯醇为催化剂,以过氧化钙为氧化剂,以水为溶剂,在50~90℃下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有机溶剂进行萃取,经减压浓缩而得到苯甲醛,计算肉桂醛的转化率及苯甲醛的产率。本发明的优点是:工艺简单,低能耗,低成本,低污染,催化剂高效,用量少,产物选择性好,催化剂易于分离且可重复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923134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341988.2
申请日:2015-06-18
Applicant: 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薰衣草精油纳米胶囊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涉及该纳米胶囊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壁材溶液的配制、芯材溶液的配制、形成纳米胶囊以及溶液的干燥步骤。本发明通过研究并优化壳聚糖的含量、海藻酸钠的含量、薰衣草的含量、乳化剂的含量、pH、混合反应时间、搅拌转速和搅拌时间对纳米胶囊粒径大小及粒径分指数PDI的影响,从而提高薰衣草纳米胶囊的缓释性能。经过纳米粒度仪进行测试,优化制备的薰衣草纳米的粒径分布范围为200~250nm,粒度分布系数为0.1~0.25,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缓释实验证明壳聚糖-海藻酸钠的复合壁材对薰衣草有明显的可控释放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434852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1710701403.2
申请日:2017-08-16
Applicant: 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糊精改性的超交联树脂及其吸附回收工业废水中苯胺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合成的环糊精改性聚苯乙烯‑氯甲基苯乙烯超交联树脂作为吸附材料对废水中的苯胺、对甲苯胺、对氯苯胺和对氨基苯甲酸等苯胺类化合物进行吸附,其最大吸附容量分别可达到149、198、294、623 mg/g。实验结果表明,其吸附容量明显高于活性炭、粉煤灰、改性沸石等吸附材料对苯胺类化合物的最大吸附容量。本发明方法具有材料制备工艺简单、可重复使用、吸附条件温和、节能环保、成本低廉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083540B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610453948.1
申请日:2016-06-18
Applicant: 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相转移催化剂制备天然苯甲醛的方法。本发明以肉桂油或肉桂醛为原料,采用环糊精改性聚乙烯醇为催化剂,以过氧化钙为氧化剂,以水为溶剂,在50~90 ℃下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有机溶剂进行萃取,经减压浓缩而得到苯甲醛,计算肉桂醛的转化率及苯甲醛的产率。本发明的优点是:工艺简单,低能耗,低成本,低污染,催化剂高效,用量少,产物选择性好,催化剂易于分离且可重复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927063B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510343871.8
申请日:2015-06-21
Applicant: 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
IPC: C08G81/02 , C08B37/16 , C08F212/08 , C08F212/14 , C08F212/36 , C02F1/28 , B01J20/26 , B01J20/30 , C02F101/34 , C02F10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附回收工业废水中酚类化合物的方法及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固载β‑环糊精形成的聚合物为吸附剂,工业废水中的酚类物质选择性地被吸附于聚合物中,然后通过简单的脱附处理即可实现吸附材料的再生及重复使用。利用该吸附剂对含有苯酚、水杨酸等有酚羟基的酚类工业废水进行吸附,其最大吸附量分别可以达到24mg/g、532mg/g。实验结果表明,其吸附量明显高于聚酰胺、DM301等已商品化吸附材料对酚类的最大吸附量。本发明具有材料制备工艺简单且可重复使用、成本低廉、操作简单、节能环保以及可以回收酚类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741094B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510100731.8
申请日:2015-03-06
Applicant: 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
IPC: B01J20/26 , B01J20/30 , C07C49/255 , C07C49/248 , C07C45/7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聚酰胺树脂复合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分离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方法。含聚酰胺树脂复合树脂,由聚酰胺和弱极性树脂组成,聚酰胺与弱极性树脂的质量比例为1:10~10:1。该树脂用于吸附姜黄提取液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对三种组分进行吸附,进一步通过去离子水,不同浓度的醇溶液进行洗脱,分段收集洗脱液,浓缩得到固体物质,重结晶,得到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本发明制备含聚酰胺的复合树脂具有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吸附量大,吸附效率高,容易洗脱有效成分,可再生重复使用,工艺简单、易于产业化和绿色环保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949025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371973.5
申请日:2016-05-31
Applicant: 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附分离植物油脱臭馏出物中角鲨烯的方法。本发明的吸附分离植物油脱臭馏出物中角鲨烯的方法,选择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作为吸附剂。本发明的方法直接将吸附材料投入到含有角鲨烯的溶液中,在常温下即可完成高效的吸附过程。本发明使用正己烷等有机溶剂进行脱附,脱附率极高,能高效纯化角鲨烯。采用的吸附材料不溶于酸、碱和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可重复多次使用,再生工艺简单,回收成本价格低廉。使用的吸附材料,在常温下对植物油脱臭馏出物中的角鲨烯进行静态和动态吸附,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吸附和脱附效果,且脱附活化后,再次使用,吸附量基本不发生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5295059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853037.3
申请日:2015-11-27
Applicant: 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
IPC: C08G81/02 , C08F212/08 , C08F212/36 , C08F212/14 , C08B37/16 , C02F1/28 , C02F1/58 , C02F10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载阳离子化β-环糊精的氯甲基化聚苯乙烯聚合物及吸附回收工业废水中酚类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固载阳离子化环糊精形成的聚合物为吸附剂,工业废水中的酚类物质选择性地被吸附于聚合物中,然后通过简单的脱附处理即可实现吸附材料的再生及重复使用。利用该吸附剂对含有甲酚、苯酚、氯酚及水杨酸等有酚羟基的酚类工业废水进行吸附,其最大吸附量分别可以达到96、140、250、170mg/g,且在2小时内就达到平衡。结果表明其吸附量明显高于聚酰胺、DM301及S-8等已商品化吸附材料对酚类的最大吸附量。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且可重复使用、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吸附效率高、节能环保以及可以回收酚类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927063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343871.8
申请日:2015-06-21
Applicant: 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
IPC: C08G81/02 , C08B37/16 , C08F212/08 , C08F212/14 , C08F212/36 , C02F1/28 , B01J20/26 , B01J20/30 , C02F101/34 , C02F10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附回收工业废水中酚类化合物的方法及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固载β-环糊精形成的聚合物为吸附剂,工业废水中的酚类物质选择性地被吸附于聚合物中,然后通过简单的脱附处理即可实现吸附材料的再生及重复使用。利用该吸附剂对含有苯酚、水杨酸等有酚羟基的酚类工业废水进行吸附,其最大吸附量分别可以达到24mg/g、532mg/g。实验结果表明,其吸附量明显高于聚酰胺、DM301等已商品化吸附材料对酚类的最大吸附量。本发明具有材料制备工艺简单且可重复使用、成本低廉、操作简单、节能环保以及可以回收酚类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878229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714374.5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β‑环糊精插层二硫化钼正极及其应用。β‑环糊精插层二硫化钼正极由碳材料基底以及生长在碳材料基底上的β‑环糊精插层二硫化钼材料组成,β‑环糊精插层二硫化钼在碳材料基底上的载量为3~30mg cm–1。本发明的β‑环糊精插层二硫化钼正极通过一步水热法原位生长在碳材料基底制得,其反应过程中通过插层β‑环糊精分子实现层间调控,插层的β‑环糊精不仅扩大了二硫化钼的层间距,促进Zn2+的嵌入/脱出,而且减小了Zn2+和二硫化钼层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抑制了结构畸变,从而实现了高载量下的高稳定性,同时具有高面积容量和质量容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