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60832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218413.7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口地区的逐日复合咸旱指数预报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河口复合咸旱灾害的预测准确度较低的问题。包括:计算逐日径流数据的径流边际分布函数和盐度数据的盐度边际分布函数;根据径流边际分布函数计算标准化径流指数,以及根据盐度边际分布函数计算标准化盐度指数;根据径流边际分布函数和盐度边际分布函数计算日尺度复合咸旱指数,得到日尺度复合咸旱指数序列;采用标准化径流指数和标准化盐度指数验证日尺度复合咸旱指数的适用性;当验证通过时,将日尺度复合咸旱指数序列分解为多个子信号分量;构建各子信号分量的随机森林模型,得到子复合咸旱指数预报数据;将各子复合咸旱指数预报数据进行加和重构,生成复合咸旱指数预报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47468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99928.6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中山大学
IPC: G06F18/10 , G06F18/214 , G06N3/0442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咸潮上溯盐度预报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咸潮上溯盐度预报技术无法实现快速预报的技术问题。方法包括获取水文气象实测数据集,并对水文气象实测数据集进行预处理,生成目标水文气象实测数据集;基于目标水文气象实测数据集,构建水文气象训练数据集、水文气象测试数据集和水文气象观测数据集;对初始长短期记忆模型进行模型训练,确定中间长短期记忆模型;采用预置沙普利可加性解释模型和中间长短期记忆模型根据水文气象测试数据集,得到多个目标长短期记忆模型;采用水文气象测试数据集和水文气象观测数据集对各目标长短期记忆模型进行筛选,确定咸潮上溯盐度预报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931313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191500.8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中山大学
IPC: G06Q10/0635 , G06Q50/26 , G06F18/213 , G06F18/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旱涝急转事件过程风险量化方法及装置,本发明包括获取栅格化流域中多个栅格点在各个月份的降水量蒸散发数据;根据各栅格点在各个月份的降水量蒸散发数据,确定各栅格点在各个月份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基于各栅格点在各个月份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和各栅格点,确定多个目标月份和多个目标旱涝斑块;根据各目标月份和各目标旱涝斑块,确定多个旱涝急转事件,对各旱涝急转事件进行三维旱涝特征提取,输出各旱涝急转事件的多个特征属性;根据各旱涝急转事件的多个特征属性,生成各旱涝急转事件的风险量化结果;解决了现有的旱涝急转事件的分析方法导致不能整体反映旱涝急转灾害对流域水资源安全的整体风险情况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202406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191494.6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中山大学
IPC: G06F16/9537 , G01W1/00 , G01W1/14 , G01W1/02 , G06F1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旱涝急转事件时空演变过程提取方法及装置,包括对研究流域进行栅格化,确定栅格化流域,并获取栅格化流域中多个栅格点在各个月份的降水量蒸散发数据;接着,根据各栅格点在各个月份的降水量蒸散发数据,确定各栅格点在各个月份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采用三维连通域分析法根据各栅格点在各个月份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对各栅格点进行时空水热追踪识别,生成多个聚合旱涝事件;基于预置灾害条件,对各聚合旱涝事件进行时空演变过程提取,生成旱涝急转事件演变过程提取结果;解决了现有的旱涝急转事件时空演变的研究导致无法准确识别旱涝急转事件的时空演化趋势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13139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191500.8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中山大学
IPC: G06Q10/0635 , G06Q50/26 , G06F18/213 , G06F18/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旱涝急转事件过程风险量化方法及装置,本发明包括获取栅格化流域中多个栅格点在各个月份的降水量蒸散发数据;根据各栅格点在各个月份的降水量蒸散发数据,确定各栅格点在各个月份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基于各栅格点在各个月份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和各栅格点,确定多个目标月份和多个目标旱涝斑块;根据各目标月份和各目标旱涝斑块,确定多个旱涝急转事件,对各旱涝急转事件进行三维旱涝特征提取,输出各旱涝急转事件的多个特征属性;根据各旱涝急转事件的多个特征属性,生成各旱涝急转事件的风险量化结果;解决了现有的旱涝急转事件的分析方法导致不能整体反映旱涝急转灾害对流域水资源安全的整体风险情况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066314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220780.0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口地区复合咸旱强度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无法评估河口地区复合咸旱强度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收集预设河口地区的径流数据和盐度数据;根据所述径流数据计算径流序列最优边际分布函数;根据所述盐度数据计算盐度序列最优边际分布函数;根据所述径流序列最优边际分布函数计算标准化径流指数;根据所述盐度序列最优边际分布函数计算标准化盐度指数;根据所述径流序列最优边际分布函数和所述盐度序列最优边际分布函数进行建模,选出最优联合分布函数;根据所述标准化径流指数、所述标准化盐度指数和所述最优联合分布函数计算复合咸旱指数;所述复合咸旱指数用于评估河口地区复合咸旱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066314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220780.0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口地区复合咸旱强度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无法评估河口地区复合咸旱强度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收集预设河口地区的径流数据和盐度数据;根据所述径流数据计算径流序列最优边际分布函数;根据所述盐度数据计算盐度序列最优边际分布函数;根据所述径流序列最优边际分布函数计算标准化径流指数;根据所述盐度序列最优边际分布函数计算标准化盐度指数;根据所述径流序列最优边际分布函数和所述盐度序列最优边际分布函数进行建模,选出最优联合分布函数;根据所述标准化径流指数、所述标准化盐度指数和所述最优联合分布函数计算复合咸旱指数;所述复合咸旱指数用于评估河口地区复合咸旱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455707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137838.6
申请日:2022-09-19
Applicant: 中山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6/21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分析流域水资源工程对气象‑水文干旱影响的方法,先收集目标流域的数据,并预处理形成数据库,用以输入SWAT模型中进行水文过程的模拟,并得到模拟月流量数据,之后再对流域进行子流域及水文响应单元划分,然后对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选出敏感性较高的参数,再对参数进行率定与验证,确定最优值,并对此时的SWAT模型进行合理性和适用性的评价,以此得到较为优选的目标SWAT模型,最后通过目标SWAT模型构建不同的驱动因素方案进行气象‑水文干旱传播的归因分析。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可有效探究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对流域气象‑水文干旱过程的影响,为未来流域干旱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167201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191507.X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中山大学
IPC: G06F18/2415 , G06F17/18 , G06Q50/2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旱涝急转事件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获取区域连续周期对应的水文气象序列及地下水资源变化量;针对每一周期,基于周期的水文气象序列及地下水资源变化量,计算周期对应的可利用水通量及大气蒸发需求量;基于周期的可利用水通量及大气蒸发需求量,计算周期的水热通量残差比;在数据点的概率小于N%时,确定区域在对应周期内发生旱灾;在数据点的概率大于M%时,确定区域在对应周期内发生涝灾;判断区域发生旱灾及发生涝灾的周期间隔是否小于周期阈值,若是,则确定区域出现旱涝急转事件。可见,本申请可通过计算不同周期内反映陆‑气水热交互程度的水热通量残差比,提高识别旱涝急转事件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96655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191514.X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中山大学
IPC: G06Q10/063 , G06Q50/2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量化环境因素对旱涝急转事件影响程度的方法及相关设备,该方法可以识别目标区域的旱涝急转事件,并计算旱涝急转事件的急转烈度及历时特征;基于多元自适应样条回归法,建立急转烈度与多环境要素的第一函数关系及历时特征与多环境要素的第二函数关系;通过第一函数关系可以反映各个环境因素对旱涝急转事件的剧烈程度及灾害强度的影响;通过第二函数关系可以反映各个环境因素对旱涝急转事件的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的影响;随后,可对第一函数关系及第二函数关系进行分解,计算得到不同环境因素对旱涝急转事件影响程度;可见,本申请可以综合时间信息及剧烈程度信息,解析不同环境因素对旱涝急转事件影响程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