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747561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456342.9
申请日:2022-04-27
Applicant: 中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田高效除草方法,包括除草车,包括以下步骤:S1、除草车通过调整支撑臂的姿态;S2、通过车架前部的杂草检测装置,获取前进方向杂草的图像信息,判别杂草的属性,并确定杂草根部位置;S3、除草车停止运动后,形成单元除草范围,除草机构与单元除草范围形成映射关系,并确定最接近的除草机构定位至杂草根部,依次对杂草根部进行封闭式定点高压冲击、拔除和碾根操作。利用除草车对小麦田进行除草,通过支撑臂调整除草车的重心,实现除草车姿态调整,进而实现除草车向列排列方向移动或转弯;通过将杂草检测装置设置在车架的前方,实现提前检测的目的,减少了图像处理的时间,实现高效除草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202939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259808.5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中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单倍体加倍快速纯合方法,该方法主要以冬小麦和甜玉米之间远缘杂交,得到双单倍体幼苗;本发明通过调节冬小麦花期和甜玉米花期相遇,将冬小麦去雄,以甜玉米的花粉进行授粉,完成远缘杂交,以获得纯合且稳定的双单倍体小麦幼苗,收获产量高的小麦双单倍体种子,极大的提高小麦育种效率,显著缩短育种周期;通过对单倍体幼苗低温处理,减缓或暂停细胞在DNA复制或有丝分裂过程的进展,使得细胞在恢复正常温度后能够更同步地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阶段,从而实现细胞同步化,保证了杂交小麦种子的纯合性,从而提高了小麦育种效率,同时,低温处理降低细胞的代谢活动,减少细胞内酶的活性和物质的合成与分解,提高细胞多倍体的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1729665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372778.0
申请日:2023-10-23
Applicant: 中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病新型冬小麦的种植方法,S1、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种植,并在播种前向土壤中施入底肥;S2、冬小麦品种的选择:通过杂交技术得到抗病且蛋白质积累能力强的冬小麦新品系;S3、在每年的2月底,将冬小麦进行播种,播种使用冬小麦种子11‑14kg/亩,插深3‑4cm;S4、覆膜:在小麦出苗后的3‑5天内,对每行小麦安装拱膜,该拱膜固定在支架上。本发明通过杂交和单倍体加倍纯合技术快速获取抗病且蛋白质积累能力强的冬小麦新品种,并采用合理的定额灌溉和施肥方式,更加科学,可操作性强,便于大面积种植管理,促进冬小麦的生长,缩短冬小麦的生长周期,辅助冬小麦在有限的时间内积累足够的养分,提高冬小麦的面粉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916282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0593101.9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中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播种带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使用熔喷技术制备形成小麦播种带,并将小麦播种带盘卷至种子盘的凹槽中,凹槽为涡状形;其中小麦播种带上等间隔设置有开口朝上的包埋单元;S2、将小麦种子浸入成膜剂,在小麦种子表面形成薄膜,取出风干;S3、从种子盘的正上方洒落种子,一部分种子落入到包埋单元中,将未落入至包埋单元中的种子收集;S4、在种子盘的正上方喷洒水,薄膜遇水具有产生粘性,形成对包埋单元的粘附,并烘干。通过熔喷技术和成膜技术的结合,制备形成具有包埋单元的播种带,并对种子进行成膜预处理,使得种子在成膜后更加容易与包埋单元结合,减少了现有技术中胶粘剂的使用,提高种子的发芽和出苗。
-
公开(公告)号:CN114747561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0456342.9
申请日:2022-04-27
Applicant: 中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田高效除草方法,包括除草车,包括以下步骤:S1、除草车通过调整支撑臂的姿态;S2、通过车架前部的杂草检测装置,获取前进方向杂草的图像信息,判别杂草的属性,并确定杂草根部位置;S3、除草车停止运动后,形成单元除草范围,除草机构与单元除草范围形成映射关系,并确定最接近的除草机构定位至杂草根部,依次对杂草根部进行封闭式定点高压冲击、拔除和碾根操作。利用除草车对小麦田进行除草,通过支撑臂调整除草车的重心,实现除草车姿态调整,进而实现除草车向列排列方向移动或转弯;通过将杂草检测装置设置在车架的前方,实现提前检测的目的,减少了图像处理的时间,实现高效除草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916282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593101.9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中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播种带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使用熔喷技术制备形成小麦播种带,并将小麦播种带盘卷至种子盘的凹槽中,凹槽为涡状形;其中小麦播种带上等间隔设置有开口朝上的包埋单元;S2、将小麦种子浸入成膜剂,在小麦种子表面形成薄膜,取出风干;S3、从种子盘的正上方洒落种子,一部分种子落入到包埋单元中,将未落入至包埋单元中的种子收集;S4、在种子盘的正上方喷洒水,薄膜遇水具有产生粘性,形成对包埋单元的粘附,并烘干。通过熔喷技术和成膜技术的结合,制备形成具有包埋单元的播种带,并对种子进行成膜预处理,使得种子在成膜后更加容易与包埋单元结合,减少了现有技术中胶粘剂的使用,提高种子的发芽和出苗。
-
公开(公告)号:CN119246786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263037.3
申请日:2024-09-10
Applicant: 中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33/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抗性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水稻品种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对处理组做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处理,对照组不做,分别记录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农艺性状,并计算处理组与对照组农艺性状差异值;在对处理组做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处理后,对处理组和对照组进行水稻化感作用强度的评估,并计算化感作用强度差异值;对每个水稻品种的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抗性进行评级。本发明将水稻种子划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对处理组进行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处理,并结合农艺性状观察和化感作用强度评估,得到水稻经过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处理之后的生长及化感作用表现,有助于更准确地了解水稻品种对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抗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57057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570371.3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中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水稻种质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优良受体品种与抗除草剂水稻种质杂交得F1代;用轮回亲本对F1代进行回交和自交,通过分子标记和除草剂处理检测,选出背景一致的株系,综合评价后选取高世代回交改良系;进行大田试验,观察表现;综合评价农艺、品质、稻瘟病抗性和除草剂抗性,选出最终种质。本发明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将金粳818中的ALS627N基因导入中垦种业自有的6个水稻品种中,获得了一系列背景与受体亲本基本一致、携带ALS627N基因的高世代回交稳定改良系,再进行除草剂抗性鉴定,结合田间基本农艺性状考察、品质性状分析以及稻瘟病抗性水平检测,实现抗除、高产、抗逆等多个目标育种性状的有效聚合。
-
公开(公告)号:CN119138278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356928.3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中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IPC: A01G22/22 , A01H1/02 , G06Q10/063 , G06Q50/02 , G06F18/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咪唑啉酮类除草剂耐受性水稻新种质的提纯复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田块中选择与原种相近的单穗;将选取的单穗种子进行育秧并进行移栽,做穗行圃;选择最外侧的5~8株秧苗组成一列作耐药性对照组,并进行耐受性评价;将通过田间选择和室内考种,且耐受性评价达标的穗行单独收割并保存;育成穗系圃,进行田间选择并混合收割,得到基础种子;将基础种子育养移栽至原种田内,结合田间和室内考种,合格的入原种库保存。本发明通过系统评估水稻对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耐受性,再之后依次进行穗行圃、穗系圃和原种田的三次选种,能够实现稳定、精确、快速地对咪唑啉酮类除草剂耐受性水稻新种质进行提纯复壮。
-
公开(公告)号:CN11884433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90306.X
申请日:2024-07-23
Applicant: 中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选育高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携带不同抗赤霉病基因的小麦品种进行杂交,在人工智能温室内快速繁殖,并通过模拟不同地区的生态条件评估杂交后代的适应性,进一步地,结合株高、熟期、产量、抗病性和适应性等性状,采用综合评价公式对杂交后代进行评分,将综合评价表现最优的杂交后代及其亲本进行大田试验,以验证杂交后代在农艺性状以及赤霉病抗性方面的提升程度。通过对不同遗传背景、基因组合和环境条件下的杂交后代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综合评价公式,为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评价体系,能直观评价每个组合杂交后代的综合表现,为选育高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提供了精准的数据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