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72414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584718.X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偏航控制技术,具体提供一种基于光滑粒子核近似概念的风电场级实时偏航控制功率优化方法,包括:构建顺序布置的两台风机的总功率计算公式;两台风机的总功率的计算公式关于上游风机偏航角求导,得到导函数,取导函数的零点对应的偏航角度值作为最终优化后的上游风机偏航角;计算目标风机的支持域半径;根据上游风机偏航角的计算公式,计算目标风机相对支持域内任意一台其他风机的最优偏航角,构建适用于流体光滑粒子法求解的控制方程,得到目标风机的最终优化偏航角。该方法采用光滑粒子核近似方法,以公式化方法计算风机偏航最有角度,优化风电场发电效率,使更多风机避免受到尾流区影响,优化整场功率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1955835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551892.4
申请日:2024-11-01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N3/045 , F03D17/00 , H02J3/00 , G06N3/042 , G06N3/096 , G06N3/0985 , G06N5/045 , G06N5/01 , G06N20/20 , G06F18/2115 , G06F18/24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Frandsen尾流模型的短期风电预测方法,包括:S1、搜集数据;S2、基于Frandsen尾流模型算法,制作风电场的尾流效应数据库;S3、利用预测风速和风向导入尾流效应数据库,实现预测风速考虑尾流效应的降尺度处理;S4、对新产生的若干降尺度风速特征,形成数据集,进行递归特征消除;S5、基于消除后剩下的风电特征,通过多种深度学习算法进行模型训练与模型堆叠;S6、对训练的多类模型进行线性组合形成最终短期风电预测模型。通过创新性地融合尾流模型和深度学习技术,在提高预测精度的同时,增强了模型的可解释性和鲁棒性,降低了对历史数据和人工特征的依赖,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28878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635861.7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F03D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机叶片自取能雷电流监测装置及方法,包括感应触发单元,所述感应触发单元由无源线圈构成,无源线圈与用于雷电流引流的叶片接地引下线相连;所述感应触发单元与雷电流录波单元以及无线通讯单元相连;所述雷电流录波单元用于采集通过叶片接地引下线的雷电流波形,并储存于录波装置中;所述无线通讯单元用于向维护人员回传雷电流时域波形;所述雷电流录波单元以及无线通讯单元同时与自取能供电单元相连,自取能供电单元用于转化叶片动能为电能,驱动雷电流录波单元与无线通讯单元正常工作。此装置及方法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实现对风机叶片雷电流的精确监测和记录,简化设备安装和维护操作,提高风电场的运行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26708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727508.1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风力发电机单层网络结构柔性减振阻尼索及减振方法,包括沿风力发电机塔筒圆周方向均匀设置的多个支杆,所述支杆外端部通过主索与塔筒基础上的阻尼器连接,多根主索之间在水平方向上通过副索连接;本发明的这种多方向适应性不仅提高了装置的振动控制效果和稳定性,还使其能够适应不同工作条件和环境,保障了风力发电机的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557999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593230.3
申请日:2024-11-08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7 , G06F30/27 , G06F30/23 , G06N3/0455 , G06N3/0475 , G06N3/094 , G06N3/0464 , G06F111/10 , G06F113/06 , G06F111/06
Abstract: 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风机叶片生成式优化设计方法,步骤为:利用仿真算法获取现有风机叶片的详细数据,形成训练数据集。通过编码器和生成对抗网络生成新的风机叶片三维结构。利用生成对抗网络评估新设计的风机叶片的发电效率。通过生成神经网络和预测神经网络的对抗训练,优化风机叶片设计,最终输出经过优化的风机叶片设计。本发明解决在风机叶片优化难以同时兼顾多个设计目标,如气动性能、结构强度和成本等,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通过多目标训练,生成同时满足多个目标的优化设计,并通过判别器的反馈,逐步改进生成的设计,找到综合性能最优的叶片形状。
-
公开(公告)号:CN113203926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475642.7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相间搭接引水管的水内冷发电机直流耐压试验仪及方法,包括控制及信号处理箱、高压发生装置和信号采集箱,控制及信号处理箱接收电源并控制高压发生装置产生设定高压,高压发生装置通过测量端子将电流数值反馈至控制及信号处理箱,该测试仪通过屏蔽法,屏蔽掉进出汇水管、非加压相跨接引水管及相间泄漏电流,对其进行分别测量,然后通过纯水电导率及引水管参数计算出引水管所通过纯水电导电流,同时使用柔性钳形电流表对其计算值进行校准,得出相间搭接引水管真实电导电流,然后使用相间屏蔽总电流减去该部分电流得出实际相间泄漏电流值,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对相间有搭接引水管的水冷发电机进行直流耐压及泄露电流试验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59395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538626.8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风电机组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减振功能的风电机组,通过增设减振结构,将弹性缓冲件沿其轴向设置的弹性两端分别与塔筒的外壁和套筒的内壁连接,使得弹性缓冲件可以有效地吸收和减缓套筒的振动,降低塔筒受到的振动冲击,提高风电机组的整体稳定性,保障风电机组的安全、稳定的运动。相比于常规方案中通过增加塔筒的直径或壁厚的方案,本结构的减震结构,其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及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1950843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727504.3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的双重减震装置及减震方法,包括与塔筒表面配合的第一固定套筒,所述第一固定套筒表面通过固定块与弹簧减震装置顶部连接,弹簧减震装置底部与承台顶部连接,承台底部通过桩与橡胶支座连接;本发明有效地减小传递到风机支撑结构和基础上的振动,有助于减轻结构的受力,延长风机和支撑结构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吸收风机运行时产生的冲击力和振动,从而提高风机的稳定性,能够保证风机在不同工况下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3203926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10475642.7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相间搭接引水管的水内冷发电机直流耐压试验仪及方法,包括控制及信号处理箱、高压发生装置和信号采集箱,控制及信号处理箱接收电源并控制高压发生装置产生设定高压,高压发生装置通过测量端子将电流数值反馈至控制及信号处理箱,该测试仪通过屏蔽法,屏蔽掉进出汇水管、非加压相跨接引水管及相间泄漏电流,对其进行分别测量,然后通过纯水电导率及引水管参数计算出引水管所通过纯水电导电流,同时使用柔性钳形电流表对其计算值进行校准,得出相间搭接引水管真实电导电流,然后使用相间屏蔽总电流减去该部分电流得出实际相间泄漏电流值,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对相间有搭接引水管的水冷发电机进行直流耐压及泄露电流试验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214477948U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20438892.9
申请日:2021-03-01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电气试验专用地线盒,它包括地线盒、缠绕机构和夹钳接地线,通过在地线盒内设置缠绕轴,夹钳接地线一端从过线孔穿过与缠绕轴卡接,摇臂驱动缠绕轴转动将夹钳接地线的软绞线缠绕于缠绕轴上,通过地线盒作为接地或者通过短接线与地线盒连接作为接地。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原电气试验时接地线散落断裂,收纳时容易伤手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不易使软绞线散落断裂,不会伤及手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