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级无磁电阻式管件加热系统及温度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9073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018307.4

    申请日:2024-07-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级无磁电阻式管件加热系统及温度控制方法,通过采用双绞电阻丝加热电路使加热过程中电流产生的磁场尽可能的相互抵消,最大幅度的降低电热产生的磁场影响,然后通过正反向往复回路结构设计消除残存的细微磁干扰,实现了尽可能消除加热引起额外的磁场噪声影响的功能。本发明通过三线制铂电阻测温系统或激光测温系统对加热温度进行实时采集反馈,提高了无磁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的精度和灵敏度。因此,本发明采用两级无磁加热装置实现了加热过程的无磁化;通过温度调节控制装置实现了加热过程中的加热温度连续可控、可调,扩大了温度控制范围;便于加热系统小型化,加热功率高低可调,适用不同熔点管件材料的热处理。

    一种舰船舰载机机群保障智能化流程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99181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1662374.6

    申请日:2021-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舰船舰载机机群保障智能化流程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并处理舰船甲板上资源状态;2)根据每架舰载机在停机位需完成的保障作业,确定当前波次的各架舰载机的保障作业时长,以同一波次内停机位的整体最大保障时长最小化为目标,建立机群保障优化函数;当为任务舰载机选择保障位时,用停机位评分函数将分数最高的停机位分配给当前舰载机,舰载机到该停机位上完成各种保障作业;3)对分配好停机位序列的舰载机进行保障作业调度优化;4)处理下一波次的任务;5)重复步骤2)至3),直至所有波次调度完毕,任务完成。本发明提出的舰载机机群保障智能化流程优化方法,对调度问题进行优化,充分提高保障资源利用率。

    复合结构低频电磁防护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00982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11407.7

    申请日:2024-04-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复合结构低频电磁防护件及其制备方法。本复合结构低频电磁防护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材层、磁性金属合金层、介电层和绝缘保护层,其中,基材层采用铁基非晶磁性材料制成;磁性金属合金层为Fe‑Ni合金层或Fe‑Co合金层;介电层的材料采用Ag或Cu。本发明提出的复合结构低频电磁防护件,其厚度薄、重量轻、结构形式多样,可制作成管状形式套装在电缆外面,实现对电缆低频电磁屏蔽防护;可制作成适应器件、模块等的定制结构,实现对器件、模块的低频电磁屏蔽防护;也可制作成适应机箱结构或机箱部分结构的结构样式,实现对机箱的低频电磁屏蔽防护。经测试,本复合结构低频电磁防护件的低频工作范围满足装备电磁兼容控制要求,低频工作范围内屏蔽效果≥15dB。

    一种金属或合金材料分段阶梯式往复变温热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1021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785075.5

    申请日:2024-12-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或合金材料分段阶梯式往复变温热处理方法,其分为加热阶段和冷却阶段,升温阶段包含三个以上不同温度的升温过程,温度梯度上升至最高温,且两次升温过程之间有一次降温过程,在最高温保温处理后进入冷却阶段,冷却阶段包含三个以上不同温度降温过程,温度梯度下降至室温,且两次降温过程之间有一次升温过程。相比传统的热处理方法,本发明的分段阶梯式往复变温热处理方法可采取热处理工艺参数数量更多,工艺参数控制类型更加多样,调节金属和合金材料微观结构的力度更大,调节微观结构更均匀、一致,精细化程度更高,为合金材料的热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思路。

    一种金属合金批量连续复合熔炼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43681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683078.8

    申请日:2024-1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合金批量连续复合熔炼装置,所述复合熔炼装置包括批量连续进样机构、电弧熔炼室和感应熔炼室;批量连续进样机构主体包括竖直设置在电弧熔炼室上方的管状结构,其内部由多个进样阀隔开分为多个可密封的样品室;电弧熔炼室内设有一个电弧笔、一个起弧端和多个可转动的电弧熔炼样品托;感应熔炼室与电弧熔炼室通过可移动的隔板隔开,感应熔炼室内设有一个感应线圈和多个与感应线圈匹配的坩埚,并且坩埚可从感应线圈中移入或移出。本发明的金属合金批量连续复合熔炼装置以较为简易的结构实现了金属合金原料批量连续复合熔炼的目的,并且真空电弧熔炼和真空感应熔炼过程衔接顺畅,可连续多批次熔炼相同成分或不同成分的母合金。

    一种隔振器水下隔振效果测试系统及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30137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010717035.2

    申请日:2020-07-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振器水下隔振效果测试系统及评估方法,测试系统包括水箱、隔振器、质量块、激振器、S1加速度传感器、S2加速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分析仪;水箱模拟水下环境;隔振器固定于水箱底部;质量块安装于隔振器上面以模拟声基阵的质量,激振器安装于质量块上方发出激励信号,S1加速度传感器获取质量块的输入响应加速度信号;S2加速度传感器获取隔振器的输出响应加速度信号;数据采集分析仪与两个加速度传感器连接,对加速度响应信号进行低通数字滤波。本发明模拟实际安装环境,通过搭建水下环境中的大型声基阵质量弹簧系统,获得在一定频段内激励输入点处传感器加速度和经隔振器后的传感器加速度,通过计算得到不同工作频段下的隔振效果。

    一种隔振器水下隔振效果测试系统及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30137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717035.2

    申请日:2020-07-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振器水下隔振效果测试系统及评估方法,测试系统包括水箱、隔振器、质量块、激振器、S1加速度传感器、S2加速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分析仪;水箱模拟水下环境;隔振器固定于水箱底部;质量块安装于隔振器上面以模拟声基阵的质量,激振器安装于质量块上方发出激励信号,S1加速度传感器获取质量块的输入响应加速度信号;S2加速度传感器获取隔振器的输出响应加速度信号;数据采集分析仪与两个加速度传感器连接,对加速度响应信号进行低通数字滤波。本发明模拟实际安装环境,通过搭建水下环境中的大型声基阵质量弹簧系统,获得在一定频段内激励输入点处传感器加速度和经隔振器后的传感器加速度,通过计算得到不同工作频段下的隔振效果。

    信号接地连接装置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691974U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20667171.8

    申请日:2019-05-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信号接地连接装置,包括金属棒、第一防护套、第二防护套、绝缘套和金属套筒,金属套筒支承于设备机壳的安装孔,金属棒穿设于金属套筒中且其与金属套筒之间间隙设有绝缘层,金属棒位于设备机壳内部的一端与设备内部信号地电缆连接,金属棒位于设备机壳外部的一端与支接地电缆固定连接,金属棒和支接地电缆互相靠近的一端端部均套有绝缘套,第二防护套套于金属棒上绝缘套和金属套筒的外部,第一防护套套于支接地电缆上绝缘套外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信号接地连接装置,一方面保证了设备信号接地具有良好的搭接接地性能,另一方面满足设备机柜外部分对周围金属结构的绝缘性能以及对高盐、高湿、霉菌、淋水等防护性能。

    用于丝杠中部支撑的随动轴承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2775424U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21261495.0

    申请日:2020-07-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丝杠中部支撑的随动轴承装置,包括丝杠、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丝杠螺母以及导轨,其中,丝杠与导轨平行安装,丝杠的一端套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安装位置固定,丝杠的中部套有丝杠螺母,丝杠螺母两侧的丝杠上均套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内圈与丝杠之间设有间隙,第二轴承整体相对于丝杠可滑动,丝杠螺母套于导轨上且相对于其可滑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丝杠中部支撑的随动轴承装置,可降低丝杠在传动过程中的振颤,有效的提高了传动平稳性和精度。

    一种装载托架与圆管对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2824998U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22645550.2

    申请日:2020-11-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载托架与圆管对中装置,包括两个A型标座、两个B型标座、托架、校准线和坠块,托架与圆管依次置于同一固定结构上,呈线性布置,在托架与固定结构之间设置有横向调节机构和垂向调节机构;两个A型标座和两个B型标座沿同一直线依次分布,两个A型标座设置于圆管内,两个B型标座设置于托架上,各标座上设有凹槽或通孔,校准线的一端与最外侧A型标座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各标座的凹槽或通孔,与坠块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将托架上圆柱形物体中心线与圆管中心线对正。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