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轮辐式双输出抗侧向力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9880208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374479.3

    申请日:2025-03-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精度轮辐式双输出抗侧向力传感器,包括轮箍、第一轮辐结构、第二轮辐结构、轮毂和多组应变片组,第一轮辐结构设置在轮箍的轴向第一端的内周面处;第二轮辐结构设置在轮箍的轴向第二端的内周面处;轮毂设置在第一轮辐结构的轴向端面处;第一组应变片组中的多个应变片形成第一全桥电路,以输出模拟信号;第二组应变片组位于第一组应变片组的外周侧,第二组应变片组中的多个应变片形成第二全桥电路,以用于输出数字信号。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方式较为单一,而单一信号输出方式难以满足多种应用需求,且在抗侧向力干扰能力上有所不足,限制了其在高精度测量、自动化控制以及复杂工况下的应用的问题。

    全自动皮重平衡系统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5766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66489.4

    申请日:2024-06-2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全自动皮重平衡系统,包括:工作台面、支撑结构、一级杠杆、二级杠杆、杠杆刀口连接结构、电动游码、顶升传感器、顶升装置和底部台面。其中,支撑结构的一端固定在底部台面上,支撑结构的另一端固定安装顶升装置和顶升传感器,顶升装置的升降端与工作台面通过顶升传感器相连接;吊环式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支撑结构内部。一级杠杆和二级杠杆均固定在支撑结构的侧壁上,一级杠杆和二级杠杆均水平设置,电动游码串接在二级杠杆上;工作台面朝向底部台面的一侧设置有刀口连接件,一级杠杆设置有刀口支撑件,刀口连接件和刀口支撑件相对设置,用于抵接刀口连接件,形成支点。吊环式传感器通过刀口连接结构与一级杠杆相连接。

    一种产生变脉宽幅值的加速度激励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95864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475303.5

    申请日:2021-12-06

    Inventor: 田森 刘渊 梁志国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生变脉宽幅值的加速度激励装置及方法,属于冲击测试或航空结构动力学技术领域。本发明在已有的Hopkinson杆装置上,采用变端面环形组合方式的子弹,通过调整内外环形子弹的几何形状与位置方式,可以产生三组及以上变脉宽、变幅值加速度标准计量脉冲。本发明不仅可以提高试验效率,还可以根据试验需求激励处不同脉宽幅值的波形。装置简单易操作,通过调整环形子弹的几何形状与位置方式,可以满足不同脉宽幅值的要求。内外端面上贴有的不同材料属性调整垫,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波阻抗补偿激励脉冲幅值不同状态的结果。使用该方法产生的变标准计量脉冲幅值,同样适用于各类加速度计动态线性度的精确标定。

    矢量力多自由度中心加载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4039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75824.1

    申请日:2023-12-2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矢量力多自由度中心加载装置,包括支撑底板、旋转台、球窝座、球窝滑动座与推力加载组件;所述旋转台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支撑底板上;所述球窝座呈弧形结构,所述球窝座的凹弧面朝上安装在所述旋转台上,且所述球窝座的凹弧面上设置有轨道;所述球窝滑动座与所述轨道相匹配;所述推力加载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球窝滑动座连接,所述推力加载组件的第二端适用于连接在发动机尾端。该矢量力多自由度中心加载装置在确保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便于操作的基础上,解决了发动机能够更加精确测量矢量推力的问题。本申请采用多自由度加载替代了以往的轴向推力加载方式,使得发动机推力试验能够更真实的模拟真实工况。

    一种适用于提高三分量传感器侧方向力动态频响的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7571188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16117.0

    申请日:2023-11-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适用于提高三分量传感器侧方向力动态频响的结构,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和应变柱;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分别与应变柱的两端连接;应变柱为两个及以上,呈圆周排布,应变柱的轴线相互平行;应变柱设有贴片面,贴片面位于应变柱的侧面,贴片面需经打磨处理为平面,各贴片面的垂线相交于两个以上的应变柱所呈圆周的圆心;应变片贴敷于贴片面设置,应变片位于应变柱的中部;各应变片构成惠斯通桥式电路。相较于传统的柱式传感器贴片方式,本申请的贴片方式使各应变片呈圆周排布贴附于所对应各应变柱的外侧,应变片受力面积减少,电容输出降低,输出电压的动态响应频率就会越快,提高了侧向力的动态输出响应频率。

    一种用于多种栅距合作光栅的差动式激光测速仪

    公开(公告)号:CN115616238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0493963.4

    申请日:2022-04-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用于多种栅距合作光栅的差动式激光测速仪,属于冲击测量领域。本发明包括激光器光源、偏振片、第一双凸透镜、第一平行平板、第二平行平板、平凸透镜、合作光栅、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第二双凸透镜、平凹透镜、光电探测器;还包括调节分光棱镜。本发明通过改变差动式光栅激光测速仪的分光棱镜的分光间距,只需要通过前后移动调节分光棱镜中间的小三角棱镜,将分光间隔调整到所需大小,实现在不改变整体结构的前提下使得测速仪可同时应用于多种不同光栅常数的合作光栅。本发明具有在不改变测速仪整体结构情况下可更换不同栅距合作光栅的优点,能够根据测量需求灵活选择合适光栅,提高激光测速仪的适用性,节约成本。

    气流环境下电容式叶尖间隙测试系统校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523825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149810.4

    申请日:2022-09-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气流环境下叶尖间隙测试系统校准装置,属于发动机测量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模拟高温气流装置、静态间隙设定装置、隔振装置。模拟高温气流装置用于模拟发动机高温气流的工作环境。静态间隙设定装置为叶尖间隙测试系统校准装置提供静态标准间隙。隔振装置用于提供稳定的安装环境以及实现静态间隙设定装置与叶片正对位置的初始调节。本发明使发动机间隙测试系统的校准过程更加类似真实工作环境,采用模拟叶片模拟发动机真实叶片形状,通过建立垂直叶片运动的校准装置,将原本静态校准下的电容测试系统的绝对电压测量问题转换为相对电压的测量,消除电容式间隙测试系统校准时的零点电压漂移,实现叶尖间隙测试系统在高温气流下校准。

    一种用于负荷传感器的弹性体应变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757118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15091.8

    申请日:2023-11-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负荷传感器的弹性体应变结构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和应变柱;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分别位于应变柱的两端;应变柱为工字梁结构,应变柱包括腹板和两个翼缘板,腹板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连接,翼缘板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连接。本申请将应变柱设计为工字梁结构,大大提升其抗偏心载荷能力,对在上端面受到集中力作用的区域产生的局部变形起到约束作用,因为工字梁结构本身的特性,不平衡应力将会重新分布,腹板会产生相当大的拉力并阻碍挠度的增大,使得应变柱整体的受力更为合理和均衡,进而提高所设计的负荷传感器的抗偏载能力。

    一种产生变脉宽幅值的加速度激励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95864B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111475303.5

    申请日:2021-12-06

    Inventor: 田森 刘渊 梁志国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生变脉宽幅值的加速度激励装置及方法,属于冲击测试或航空结构动力学技术领域。本发明在已有的Hopkinson杆装置上,采用变端面环形组合方式的子弹,通过调整内外环形子弹的几何形状与位置方式,可以产生三组及以上变脉宽、变幅值加速度标准计量脉冲。本发明不仅可以提高试验效率,还可以根据试验需求激励处不同脉宽幅值的波形。装置简单易操作,通过调整环形子弹的几何形状与位置方式,可以满足不同脉宽幅值的要求。内外端面上贴有的不同材料属性调整垫,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波阻抗补偿激励脉冲幅值不同状态的结果。使用该方法产生的变标准计量脉冲幅值,同样适用于各类加速度计动态线性度的精确标定。

    一种光路可调的分体加热式气体压力校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362235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011409939.5

    申请日:2020-1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路可调的分体加热式气体压力校准装置,属于计量校准领域。通过在校准装置腔体上对置安装铸铝加热套,实现校准装置内部气体介质的加热。铸铝加热套外端面与腔体端面平齐,铸铝加热套、腔体外端面通过加装密封垫,并采用螺栓将端盖固定在腔体上。后端盖内壁上固定安装第一凹面镜,前端盖的内壁上安装第二凹面镜和第三凹面镜,并可通过调节螺钉实现姿态的调整,确保校准装置内部光路的可调。温度压力控制系统除了能够实现腔体内部温度和压力的高精度控制,还能确保腔体内部温度的均匀性。本发明在腔内温度和压力可控性、时效性及光路稳定性等方面显著提高,适用于高温高压环境下基于光学测量手段的压力溯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