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1189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045050.5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力隧道管理控制系统及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涉及输电线路管理技术领域。采集电缆监测数据以及电缆隧道监测数据;获取电力隧道的GIS地理信息,并根据所述电缆监测数据、所述电缆隧道监测数据和所述GIS地理信息生成多维可视化监控数据;根据所述多维可视化监控数据通过故障仿真模拟获取故障预测信息以及故障策略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7809315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820321.1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V30/18 , G06V30/148 , G06V30/19 , G06V10/774 , G06V20/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用仪表识别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通过通用仪表的模板图片的第一关键点信息和基于预设的摄像点位所获取第二关键点信息,待识别仪表图像进行校正,从而通过第一识别模型和第二识别模型对待识别仪表图像的表盘读数进行识别,提高了仪表识别准确率,同时,通过提前确定各个通用仪表的关键点信息,使得可基于预设的摄像点位,对通用仪表进行拍摄识别,提高了仪表识别的适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7610112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451170.7
申请日:2023-11-02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变电站数据运维的三维模型构建、展示方法和装置,所述构建方法包括:根据变电站中各建筑对应的建筑结构信息以及各设备的设备结构信息,构建建筑三维模型以及设备三维模型;对于属性数据中的每一区域名称进行编码得到若干区域编码,根据每一区域编码得到设备编码,并根据每一设备编码生成每一部件名称对应的部件编码;将各设备三维模型对应的各部件编码与对应的运维数据进行关联,并将各设备三维模型划分到对应的建筑三维模型中,生成最终的变电站三维模型。本发明不仅提高了各设备编码的可读性,而且可以很好分层级展示各设备的细分化数据以及突出有效数据,使得已建立的三维模型能够精准地展示或分析设备的运维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576625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82428.7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V20/52 , G06V10/75 , G06V10/25 , G06V10/774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电站安全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根据变电站内若干摄像头拍摄的拍摄画面,以及摄像头之间预设的关联关系,将各个拍摄画面中待检测目标的三维坐标,整合为已匹配目标、已匹配目标的三维坐标、以及已匹配目标的状态。根据所述已匹配目标的状态、以及所述已匹配目标的三维坐标能够准确地检测到变电站内待检测目标是否符合作业安全规范。因此,本发明通过设置在变电站内设置多个摄像头,不仅避免了基于单一摄像头画面的安全检测会出现的漏检和误检情况,还能够根据工作人员的空间三维位置以及工作人员的状态,判断工作人员是否符合作业安全规范,有效且全面地保障了变电站内的施工作业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6106770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167231.0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R31/388 , G01R31/389 , G01R31/392 , G01R3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状态检测系统,包括:搭载有中央处理器的高精度计算设备、搭载有嵌入式处理器的低精度计算设备、数据采集设备以及待测电池;数据采集设备,用于采集各时刻下待测电池的基本信息;低精度计算设备,用于在当前时刻为初始时刻时,基于所述嵌入式处理器,根据当前时刻下待测电池的基本信息,计算当前时刻下待测电池的第一电池状态数据;在当前时刻不为初始时刻时,基于所述嵌入式处理器,根据当前时刻下待测电池的基本信息,以及由高精度计算设备所计算得到的上一时刻下待测电池的第二电池状态数据,计算当前时刻下待测电池的第一电池状态数据;根据当前时刻下待测电池的第一电池状态数据确定当前时刻下待测电池的电池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5860720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70160.0
申请日:2022-12-06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技术领域,且公开了用于变电站的巡检系统及方法,步骤S1中设置有用户单元,用户单元包括注册模块。该用于变电站的巡检系统及方法,系统应用中,所有的数据模型、业务功能、技术架构等都遵循南方电网统一的相关标准,在管理上,严格遵守南方电网系统的标准,保证系统的实用性与先进性,系统既要稳定、可靠、实用,又要成熟先进,在确保实用性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延长系统的生命周期,且采用模块化的思路,软件的版本易于升级,任何模块的更新及新模块的添加均不会影响其它功能模块,实现应用功能在基础支撑平台上的“即插即用”,升级过程中对系统的性能不会产生影响,同时满足软件的向下兼容。
-
公开(公告)号:CN118137652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043165.0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变电站一键顺控视频确认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该变电站一键顺控视频确认系统,包括:分析摄像机,用于采集变电站监控设备的动作视频;激光扫描仪,用于采集变电站监控设备的点云图像;网络硬盘录像机,用于获取和存储所分析摄像机采集到的视频;顺控视频主机站端,用于接收网络硬盘录像机发送的视频数据和激光扫描仪发送的点云图像数据,并基于设备状态识别模型得到设备状态的识别结果;顺控主机,用于下发一键顺控指令,并接收顺控视频主机站端发送的识别结果;智能防误主机,用于进行防误校核;顺控操作视频监视平台,用于显示监控设备实时视频。该系统能够更好保证一键顺控判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74321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045078.9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13/00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变电站智能监测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涉及电网监管技术领域。通过预设通信协议获取监测设备采集的监测数据;调取SOE报文并匹配对应的断路器调度号;根据所述监测数据和所述断路器调度号进行断路器的故障分析,确定所述断路器的故障问题;根据所述故障问题生成对应的检修策略。实现对断路器操作机构的实时在线监测,可以分析确定断路器操作机构是否存在故障,以及具体故障问题和有效指导检修策略,避免了盲目检修的现象,也节约了检修的工人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937760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19737.9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13/00 , G06Q10/20 , G06Q50/06 , G06F18/22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巡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电站智能巡检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采集变电站运行环境信息和变电站设备运行信息;根据变电站运行环境信息确定第一巡检模式;通过变电站设备运行信息对第一巡检模式进行修正,获得第二巡检模式;根据巡检周期对第二巡检模式进行修正,获得第三巡检模式;执行第三巡检模式,获得巡检结果信息;利用第三巡检模式设定的分析模型对巡检结果信息进行评估和分析,获得巡检结果;其中,不同的第三巡检模式对应不同的分析模型。通过本发明,有效解决了原先技术时效性差,易受不定因素影响的问题,实现了变电站巡检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
公开(公告)号:CN115079604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672906.2
申请日:2022-06-14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能间隔层监控装置及模块式储能站监控系统,通过若干从控制模块进行储能单元仪器设备的状态数据采集,并传输给主控制模块进行汇总,将汇总后的状态数据传输给上位机模块,再结合用户给出的操作指令,生成控制信号,传输到主控制模块,由主控制模块控制从控制模块,最后通过从控制模块控制储仪器单元。主控制模块和从控制模块可以根据自身的控制逻辑,控制仪器设备的运作,能够处理常规的储能单元的变化状况,相较于传统的储能监控系统,本发明能够对每个储能单元进行数据处理,减轻了上位机模块中数据处理量,从而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通过结合用户的操作,减小了储能单元的控制误差,提高了储能单元的控制精准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