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47541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211296723.1
申请日:2022-10-21
Applicant: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乳酸预取向纤维及其梯度降温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纤维技术领域。该聚乳酸预取向纤维采用等比例的聚L‑乳酸和聚D‑乳酸混合熔体经由喷丝板挤出制得初生纤维,融合梯度降温技术,在纺程上熔融结晶段直接形成部分立构晶,可以制得含有立构晶的聚乳酸预取向纤维。该纤维中立构晶在后处理过程中起到晶核的作用,可以促进立构晶的形成效率,克服采用高温后处理制备全立构复合聚乳酸纤维却因处理温度过高而导致力学性能有损的缺点,可以实现工业级的无缝切换,完全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聚乳酸预取向纤维。
-
公开(公告)号:CN117721659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766800.X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共青分院 ,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德安县塑丽龙纺织有限公司
IPC: D21C5/00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为一种竹源纤维素无污染提纯工艺,竹源纤维素无污染提纯工艺步骤如下:将竹材制备成竹片;将竹片与酶溶液均匀混合,进行酶解反应,制备得到粗竹纤维;固液分离得到纤维素固体;将纤维素固体进行洗涤;将洗涤后的纤维素固体进行烘干。本发明提供的竹源纤维素无污染提纯工艺的整个过程采用生物催化剂和物理方法,无需添加化学物质,减少了环境污染,利用纤维素酶的高效催化作用,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纤维素的提纯,提纯效率高,提取的竹源纤维素的纤维素含量基本能够维持在80%上下,提纯纯度高,制备的竹源纤维素的各项性能均满足纺织加工的要求,可以在纺织领域中进行广泛推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7431662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598017.7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共青分院 ,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德安县塑丽龙纺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为一种基于竹源纤维素的聚乳酸纤维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取质量分数为3.5%的竹源纤维素、质量分数为4%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质量分数为88%的聚乳酸投入到高速混合机进行混合均匀,混合时转速为80r/mi n,得到混合原料,再将混合原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以挤出温度为255℃,转速为13r/mi n的条件进行挤出、造粒,得到母粒,再将母粒通过喷丝头直径为0.2mm的毛细管流变仪和纺丝辊进行进行熔融纺丝,得到单丝直径为0.2mm的聚乳酸纤维。本发明将竹源纤维素应用于聚乳酸纤维的制备,能够明显提高聚乳酸纤维的抗拉伸能力和可降解能力,能够在纺织服装领域进行大规模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910271B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010567230.1
申请日:2020-06-19
Applicant: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D01D5/0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纺丝设备及其缓冷装置,缓冷装置包括具有中空腔室的出气窗,所述出气窗的外部套设有出气窗外套,所述出气窗外套与所述出气窗之间具有用于气体通过的气体通道,所述出气窗的侧壁上沿轴向设有若干出气层,任一出气层均设置有出气狭缝,各出气层的出气狭缝沿气流流动方向的宽度沿气流流动方向逐渐变小;还包括进气单元,所述进气单元与所述气体通道连通,所述进气单元与所述气体通道之间设有气体整流器。本发明使沿着初生纤维经过的方向,气体供入中空腔室内的量逐渐增大,可平衡由于冷空气被动补充至中空腔室中造成的气体的压力场和温度场的不稳定性,从而有助于提高可纺性和纤维的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3279085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286550.4
申请日:2021-03-17
Applicant: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液着色全立构复合聚乳酸纤维、制备方法、结晶行为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属于高分子纤维技术领域。将左旋聚乳酸切片和左旋聚乳酸色母粒,右旋聚乳酸切片和右旋聚乳酸色母粒分别制备成有色熔体并按比例挤出,经由挤出制得原液着色立构复合初生纤维,经后处理得到原液着色全立构复合聚乳酸纤维。制备原料中左旋聚乳酸和右旋聚乳酸切片质量比取值范围为(4:6)‑(6:4),色母粒总质量占比范围为0.5%~5%。该制备方法能够制得原位着色的原液着色全立构复合聚乳酸纤维。该制备方法能够降低色母粒尾料的废弃率。该结晶行为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能够对该纤维的结晶行为进行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1905149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748644.4
申请日:2020-07-30
Applicant: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粘的部分可吸收组织修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用组织修补材料技术领域。该组织修补材料包括可吸收网层和防粘层,其中,可吸收网层由聚乙交酯、聚乳酸、聚对二氧环己酮、聚己内酯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可吸收高分子聚合物纤维制得的纤维层制成,可吸收网层的网眼尺寸的取值范围为0.3mm-3mm;防粘层由聚四氟乙烯纤维层制成;可吸收网层于防粘层之间复合为一体,其中,防粘层在防粘的部分可吸收组织修补材料中的质量百分比的取值范围为3%-30%。该制备方法能够制备得到该组织修补材料。该组织修补材料的可吸收网层具有修补组织伤口和止血的功效,该组织修补材料的防粘层具有很好的防粘功效。
-
公开(公告)号:CN108642579B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1810254035.6
申请日:2018-03-26
Applicant: 中纺院(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纺丝领域,公开了一种纺丝上油装置及控制方法,纺丝上油装置包括本体,所述的本体具有空腔,空腔内充有油雾,纺丝的纤维通过空腔时,空腔内的油雾对经过的纤维进行上油。所述的空腔分隔成充有油雾的油雾集中区和供纤维通过的纤维上油区,所述的油雾集中区与纤维上油区相连通,油雾集中区内的油雾进入到纤维上油区,对通过纤维上油区的纤维进行上油。本发明提供了全新的纺丝上油理念,通过非接触式油雾上油的方式,有效减少一束丝中单根丝上油时间上油量的差异,改善纺丝过程中的纺程张力,提高纤维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1493395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010227268.4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A41D13/11 , A41D31/02 , A41D31/04 , A41D31/12 , A41D31/26 , A41D31/30 , A41H42/00 , D03D15/533 , D04H3/16 , D04H1/46 , D04H1/4382 , D04H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口罩,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防护层、过滤层和亲肤层,所述过滤层包括微孔膜和织物基材,所述织物基材由合成纤维,Lyocell纤维,以及壳聚糖纤维和/或海藻纤维制成;所述合成纤维包括PP纤维、PET纤维和PA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的口罩,过滤层为微孔膜与织物基材的复合材料,使得口罩的过滤机理由现有驻极处理技术的深层次过滤转变为微孔膜的物理表面过滤,且在呼吸的同时,由呼气过程完成对过滤层的反冲洗,过滤效果更好,可以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通过对织物基材成分的设计,利用Lyocell纤维和壳聚糖纤维/海藻纤维的抑菌性能,实现了口罩的抑菌防臭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483851B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510831643.5
申请日:2015-11-25
Applicant: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D01F6/92 , D01F8/14 , D01D5/12 , D01D5/30 , D01D10/02 , D01D5/088 , D01D5/253 , D01D1/06 , D04B1/16 , D04B21/00 , D04H1/435 , D04H1/492 , A61L27/18 , A61L27/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超细聚乙交酯纤维、其机械制备方法和装置、用途、补片,属于生物补片材质技术领域。该超细聚乙交酯纤维的直径的取值范围为5μm~15μm,强度的取值范围为3.0cN/dtex~7.0cN/dtex。该制备方法和制备装置都用于制备该超细聚乙交酯纤维。该超细聚乙交酯纤维能够用于补片。用于制成补片的材质该超细聚乙交酯纤维。应用该制备方法、制备装置制备得到的的超细聚乙交酯纤维直径小、强度大,可用于制造轻薄型可吸收补片。该补片克重可控制在8~20g/m2左右,更大程度上减少了异物植入量,补片的柔软度大,更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满足患者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7660553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87857.0
申请日:2023-12-11
Applicant: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共青分院 ,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德安县塑丽龙纺织有限公司
IPC: C12P7/56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为一种竹源L‑乳酸高效精炼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预处理、碱煮、初级过滤、酶解、发酵以及精炼。本发明通过依次经预处理、碱煮、初级过滤、酶解、发酵以及精炼等工艺步骤,最终得到高纯度的竹源L‑乳酸,同时采用高温高压条件进行碱煮处理,能够加速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溶解,提高反应效率,通过滤和洗涤等步骤,能够有效去除杂质和残留物质,进而提高了竹源L‑乳酸的产量和纯度,值得在生物医药和食品行业广泛推广,与传统的L‑乳酸制备方法相比,本发明采用竹要求源作为原料,能够高效利用竹子的资源,符合现代社会对绿色环保生产的要求,其次,操作简单,设备要求较低,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生产成本低,经济回报率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