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337176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580613.6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IPC: G01F22/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真空系统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大型水环泵并联真空系统的抽气量测试方法。本发明的大型水环泵并联抽气量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大型水环泵并联真空系统的拓扑结构;建立抽气量测试系统;进行抽气量测试试验;估算大型水环泵并联真空系统的抽气量。本发明的大型水环泵并联抽气量测试方法能够实现用小型水环泵代替大型水环泵,用较少的小型水环泵的数量评估具有较多的大型水环泵的大型水环泵并联真空系统抽气量,用合理高效的试验流程达到了测试目的,提高了试验效率,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337176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580613.6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IPC: G01F22/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真空系统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大型水环泵并联真空系统的抽气量测试方法。本发明的大型水环泵并联抽气量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大型水环泵并联真空系统的拓扑结构;建立抽气量测试系统;进行抽气量测试试验;估算大型水环泵并联真空系统的抽气量。本发明的大型水环泵并联抽气量测试方法能够实现用小型水环泵代替大型水环泵,用较少的小型水环泵的数量评估具有较多的大型水环泵的大型水环泵并联真空系统抽气量,用合理高效的试验流程达到了测试目的,提高了试验效率,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858403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531784.5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IPC: G01M9/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速风洞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连续式风洞气流温度冷却方法。该冷却方法包括打开热交换设备;启动循环水系统,依次启动开式水路、闭式水路;启动连续式风洞;热气流和冷气流在洞体回路中循环往复,进行风洞试验;风洞试验结束,依次关闭循环水系统、热交换设备。该冷却方法采用开式水路与闭式水路相组合的形式,既能保证狭小水流流道的冷却要求,又能降低建设、运行和维护成本;能够满足连续式风洞大功率、宽工况、高精度的综合要求。还可为类似回流式实验设备的气流冷却提供参考方案,能够推广应用于回流壳体中高温空气的冷却与温度调节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623649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210531780.7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速风洞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连续式风洞气流温度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包括位于风洞内部的热交换设备和位于风洞外部的循环水系统;循环水系统包括水池、冷却塔和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的前段为热侧,板式换热器的后段为冷侧,板式换热器的热侧和冷侧进行热量交换;热侧与热交换设备之间通过闭式回水水路、闭式供水水路构成闭式水路;冷侧与水池、冷却塔、开式供水水路、开式回水水路构成开式水路。该冷却系统采用开式水路与闭式水路相组合的形式,既能保证狭小水流流道的冷却要求,又能降低建设、运行和维护成本;能够满足连续式风洞大功率、宽工况、高精度的综合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858403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0531784.5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IPC: G01M9/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速风洞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连续式风洞气流温度冷却方法。该冷却方法包括打开热交换设备;启动循环水系统,依次启动开式水路、闭式水路;启动连续式风洞;热气流和冷气流在洞体回路中循环往复,进行风洞试验;风洞试验结束,依次关闭循环水系统、热交换设备。该冷却方法采用开式水路与闭式水路相组合的形式,既能保证狭小水流流道的冷却要求,又能降低建设、运行和维护成本;能够满足连续式风洞大功率、宽工况、高精度的综合要求。还可为类似回流式实验设备的气流冷却提供参考方案,能够推广应用于回流壳体中高温空气的冷却与温度调节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6718065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998582.6
申请日:2023-08-09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速风洞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型连续式风洞气温均匀性控制的水冷管道安装方法。安装方法包括安装进水总管、安装一级进水支管、安装下方二级进水支管、安装上方二级进水支管、安装上方回水管、安装下方回水管和安装回水总管。冷却水管道安装方法通过管道的创新布局,实现了换热模块水侧流量的一致性,进而保证通过换热模块空气的温度均匀性;通过多种角度的弯管设计,补偿冷却水温度交替变化引起的管道热变形;通过下方回水管的U型抬升设计,使下层换热模块一直处于充满水的状态,进一步保证空气出口侧气流温度的均匀性。安装方法适用于超大面积换热器、超大流量冷却水、出口气流温度均匀性要求高的水‑气换热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14216438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111508407.1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洞大型部段轴线下沉的检测与恢复方法,包括:测量并建立洞体状态基准;将超扩段回退到位,支撑固定伸缩段;将超扩段与伸缩段断开;将超扩段整体抬高;清洗导轨滑块;检测平面导轨和V型导轨,对平面导轨和V型导轨进行修复;对导轨滑块局部高点进行修复;在导轨滑块与超扩段主体连接处垫垫片,将超扩段各连接部位复位并紧固到位;将超扩段分别运动至跨声速与超声速试验工位,模型攻角走至零位,进行超扩段轴线测量,分析数据,直至高度方向与横向均达到要求;多次迭代,直至综合效果达到维修要求。本发明解决了超扩段下沉的检测修复问题,有效解决了挂钩别卡、辅助支撑滚轮频繁损坏等问题,同时保证洞体状态前后基本一致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28884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334711.6
申请日:2024-03-22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速风洞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考虑天平时间相关数据修正的高速连续式风洞运行方法。该高速连续式风洞运行方法包括:确定试验马赫数M;获取天平初读数;获取目标马赫数M下的0°迎角天平读数;进行重复性试验;获取天平末读数;进行重复性试验数据处理;进行数据分析,寻找重复性试验数据关键车次;获得天平时间相关数据修正结果。该高速连续式风洞运行方法,能够有效消除高速连续式风洞长时间运转带来的温度变化和时间变化所引起的天平零点漂移,压缩机一次启动可以连续吹风多条极曲线,极大地提高了试验效率,对于发挥高速连续式风洞优势,降低频繁关车重启对压缩机造成的影响,提高试验效率,具有良好的工程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623636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0531787.9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速风洞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冷却水温度分类调节的循环水系统。该循环水系统包括水池、水泵、用水设备、冷却塔以及附属的管路、阀门,根据用水设备的冷却水温度将循环水系统的水路分为A、B、C三类水路;A类采用Ⅰ类水泵从水池抽取冷却水对用水设备1或者用水设备2冷却后,余水直接排入水池;B类水路采用Ⅱ类水泵从水池抽取冷却水对用水设备3、用水设备4或者用水设备5冷却后,余水经Ⅱ类冷却塔冷却后排入水池;C类水路采用Ⅱ类水泵从水池抽取冷却水对用水设备6冷却后,余水经Ⅰ类冷却塔冷却后排入水池。该循环水系统适用于多个用水设备同时运行且冷却需求不等的情况,具有经济价值和工业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718065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998582.6
申请日:2023-08-09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速风洞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型连续式风洞气温均匀性控制的水冷管道安装方法。安装方法包括安装进水总管、安装一级进水支管、安装下方二级进水支管、安装上方二级进水支管、安装上方回水管、安装下方回水管和安装回水总管。冷却水管道安装方法通过管道的创新布局,实现了换热模块水侧流量的一致性,进而保证通过换热模块空气的温度均匀性;通过多种角度的弯管设计,补偿冷却水温度交替变化引起的管道热变形;通过下方回水管的U型抬升设计,使下层换热模块一直处于充满水的状态,进一步保证空气出口侧气流温度的均匀性。安装方法适用于超大面积换热器、超大流量冷却水、出口气流温度均匀性要求高的水‑气换热场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