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22509548U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20971857.7
申请日:2024-05-07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W16/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闭路线的室分入户建设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RRU设备、第一耦合器、第一适配器、第一连接器、第二适配器、第一贴片天线;其中,第一RRU设备,用于通过1/2馈线连接第一耦合器的一端;第一适配器的一端连接第一耦合器的另一端,第一适配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一端;第一连接器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二适配器的一端,第二适配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贴片天线的一端。本实用新型可以提升用户室内信号覆盖强度以及解决现有技术的局限性问题,并且施工便捷、成本低、维护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882730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550418.3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4L27/26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信号传输方法包括:确定时分复用的初始保护间隔GP时长;延长初始GP时长,得到目标GP时长;以及根据目标GP时长传输信号,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够实现远海区域的通信覆盖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801084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550403.7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天线模组、RRU装置和通信系统,其中,天线模组包括:第一对称振元,第一对称振元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相连的第一振子和第一辐射臂;第一不对称振元,第一不对称振元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相连的第二振子和第二辐射臂;第一馈电点,第一馈电点分别与第一振子和第二振子相连;其中,第一辐射臂的辐射信号和第二辐射臂的辐射信号相位差为第一预设角度,以使天线模组的方向图沿第一不对称振元到第一对称振元的方向偏转。在本公开的一种天线模组、RRU装置和通信系统中,不仅能够实现末端设备较小的体积,便于末端设备在低楼层等位置处的部署,而且还能够保证末端设备具有较高的通信性能,从而满足高质量的通信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82890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296437.8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4W72/0446 , H04W72/1268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通信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基带单元BBU根据射频单元RRU的需求数量,确定时隙数量;将所述时隙数量个上行时隙中的每个上行时隙配置为第一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状态用于指示相应所述上行时隙为空闲;基于广播方式发送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时隙数量个上行时隙、及所述每个上行时隙的第一状态;在所述时隙数量个上行时隙中接收所述需求数量个RRU中每个RRU发送的数据,并根据所述数据为所述每个RRU分配上行时隙,解决现有技术中每个基带单元(Building Baseband Unit,BBU)能够连接的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数量有限且不灵活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82861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315384.X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基站业务状态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待进行业务状态检测的第一基站,其中,第一基站与对应的网管之间的链路处于断开状态;确定与第一基站之间建立了X2或XN链路的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从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中获取第三基站,其中,第三基站与对应的网管之间的链路处于连接状态;向第三基站发送第一查询指令,其中,第一查询指令用于指示第三基站查询与第一基站之间的X2或XN链路状态;根据第三基站上报的查询结果,确定第一基站的业务链路对应的目标状态,其中,查询结果用于指示X2或XN链路状态。从而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网管链路异常的第一基站的业务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5114630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110284427.9
申请日:2021-03-17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21/60 , G06F21/64 , G06F21/33 , G06F16/901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共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包括:将待发布的目标数据信息、数据提供者的待验证数字证书身份信息、以及待广播信息发送至区块链,以使区块链在对数据提供者的信息的有效性验证通过后,对待广播信息进行广播,然后,接收数据请求者发送的数据信息获取请求,对数据请求者的数字证书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在数据请求者的数字证书身份信息验证通过的情况下,基于数据索引信息获取与数据索引信息对应的目标数据信息,将目标数据信息共享给数据请求者。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有效解决了基于中心化系统的权力过于集中,数据可能被管理者篡改的问题,进一步保障了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并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的共享。
-
公开(公告)号:CN118804104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315379.9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4W28/086 , H04W36/00 , H04W36/08 , H04W36/30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异频段负载均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确定终端设备相关的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其中,第一小区使用第一频段信号,第二小区使用第二频段信号,再确定第一频段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和第二频段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再确定与第一小区对应的第一通信负荷程度,及与第二小区对应的第二通信负荷程度,再根据第一通信负荷度和第二通信负荷度之间的大小关系、第一频段信号及第二频段信号,确定异频切换门限,再根据大小关系、异频切换门限、第一信号强度及第二信号强度,触发终端设备进行小区切换或者小区重选,由此,能够高效地,准确地确定达到均衡对应的异频切换门限,从而能够基于异频切换门限实现小区负荷均衡。
-
公开(公告)号:CN11879456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315382.0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有源天线单元的温度异常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包括:获取预设区域中待检测有源天线单元AAU在第一时间时的第一运行温度,其中,待检测AAU具有对应的第一温度影响因素,再根据第一温度影响因素,确定待检测AAU的目标温度阈值,再根据待检测温度和目标温度阈值,确定待检测AAU的温度异常程度,由此,可以联合待检测AAU的第一温度影响因素,准确地确定待检测AAU在存在第一温度影响因素时的目标温度阈值,从而能够在待检测AAU在因温度异常发生故障之前,准确地对待检测AAU的温度异常情况进行检测,从而可以避免因温度异常导致的AAU运行故障事态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5119237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110284680.4
申请日:2021-03-17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分隐性故障识别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判断目标室分小区所存在的历史相关指标数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是,则基于当日之前第二预设时段长度的历史相关指标数据,采用时序分解异常检测算法对目标室分小区进行室分故障识别;否则,基于当日之前的第三预设时段长度内的历史相关指标数据,采用指标数据同比增长异常检测算法对目标室分小区进行室分故障识别;其中,上述预设条件包括历史相关指标数据所对应的历史时段长度达到第一预设时段长度。本发明实施例,无需人工现场勘测即可实现室分故障识别,省时省力,并且效率和准确性均得到了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76043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29184.X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14 , G06N3/098 , G06N20/20 , G06Q30/0201 , G06Q50/50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预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被第一设备执行时包括:接收与每个第二设备对应的第一模型参数,其中,第一模型参数是第二设备每次训练预测模型所得的模型参数;根据多个第一模型参数,生成目标模型参数;以及发送目标模型参数,其中,目标模型参数用于第二设备调整训练所得的预测模型,调整所得的预测模型用于预测模型的下一次训练。由此,能够在模型迭代训练过程中结合多个第一模型参数确定目标模型参数并提供给第二设备调整训练所得的预测模型进行下一轮模型训练过程,从而实现对数据的深层次挖掘,进而提升模型学习能力,实现模型效能的全面提升和精确度的进一步优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