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73631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310357013.3
申请日:2023-04-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C25B9/21 , C25B1/04 , C25B11/031 , C25B15/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氢能和绿氢制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阳离子交换膜的直接海水电解制氢装置及其应用。本电解制氢装置包括壳体(1)及两个阳离子交换膜(4),两个所述阳离子交换膜(4)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腔中、并将所述壳体(1)内腔空间分隔为三个腔室空间,其中一个所述腔室空间为海水腔室(7),另两个所述腔室空间均为NaOH液体腔室(8),两个所述NaOH液体腔室(8)分别位于所述海水腔室(7)的两侧,两个所述NaOH液体腔室(8)之间通过循环管路(12)相连通。本申请能够实现海水中水分子在浓度梯度力的作用下自发地向电解液在扩散,整个制氢过程仅消耗海水中水分,不消耗电解液中水溶剂及NaOH溶质,最终能够实现高效直接海水制氢。
-
公开(公告)号:CN11844858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532909.5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H01M4/1393 , H01M4/133 , H01M4/04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干法石墨电极制备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干法制备高孔隙率石墨电极的方法及其在双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具体为将石墨类碳材料、导电剂、粘结剂和低温下可分解产生气体的无机盐通过干法混合作为电极混料,而后将电极混料进行球磨、辊压、低温加热处理,即获得通过干法制备的高孔隙率石墨电极。本发明通过在电极混料中引入中低温下可分解产生大量气体的无机盐添加剂组分,让石墨电极膜在加热过程中内部产生大量空隙,制备的石墨电极孔隙率高达20%~30%之间。基于这种高孔隙率干法石墨电极作为正极组装的双离子电池不但具有高能量密度,还具有很高的倍率性能。因此,该干法石墨电极工艺特别适用于双离子电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845934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85683.2
申请日:2022-12-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阴离子交换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维刚性全碳骨架亚芳基聚合物阴离子交换膜及制备方法。一维刚性全碳骨架亚芳基聚合物阴离子交换膜材料是通过亚芳基单体对位聚合制备的季铵盐基全碳骨架聚合物。其全碳骨架有利于提高材料整体化学稳定性;同时由于对位取代芳环的空间构型限制,分子链构象难以弯折,导致分子链整体趋于一维刚性延展,诱导离子传输基团规整线性排列,构建高效离子传输通道,提高离子电导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034342B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1910359428.8
申请日:2019-04-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二次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锌‑碲的水系二次电池。水系二次电池,正极含碲;负极含锌;以及水系电解质和隔膜,设置在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本发明主要基于水系电解质中单质单质碲和四价碲的化合物(二氧化碲或亚碲酸)在正极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锌离子在负极的溶出(氧化)/沉积(还原)反应的储能机理,因此本发明的水系锌‑碲二次电池具有高容量、循环寿命长、安全环保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设备、智能器件、电动交通工具、通讯、航空航天及规模储能等重要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741967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811534183.X
申请日:2018-12-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储能技术领域,是基于锌负极和石墨正极的混合型超级电容器。该混合型超级电容器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其中正极活性材料为石墨,负极活性材料是金属锌,电解液包括锌盐电解质和有机溶剂。该混合型超级电容器在充放电时,负极发生沉积/溶解锌离子反应,正极发生具有赝电容特征的石墨层间嵌入/脱出阴离子反应,比容量高达52mAh/g,导致该混合型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能够达到101Wh/kg。该混合型超级电容器还具有成本低、循环稳定性好、安全性能高的优点,在储能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77343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310360115.0
申请日:2023-04-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品位卤水直接提取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预处理,将原料液过滤去除固体杂质,调节原料液中离子浓度后,得到预处理后原料液;步骤2,电渗析提锂,将预处理后原料液通过配置有锂离子传输膜的电渗析装置,在电场驱动下,锂离子通过锂离子传输膜进入透过液,而杂质离子如Na+,K+,Mg2+,Ca2+等被阻拦;锂离子与其他杂质离子筛分后,获得含锂精制料液。步骤3,含锂精制料液经过浓缩、干燥获得锂盐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11681886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357345.8
申请日:2020-04-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储能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由锌负极和石墨正极组成的混合型电容器的阻燃型且耐受高电压有机电解液。本发明的阻燃型有机电解液包括可溶性锌盐和磷酸酯类混合溶剂,溶剂之一为不易燃的磷酸酯,其它溶剂为碳酸甲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乙腈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本发明的有机电解液具备良好的阻燃性能且可以耐受高电压,可显著提升锌负极和石墨正极组成的混合型电容器的安全性,在规模储能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980226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240468.0
申请日:2019-03-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聚酰胺光亮剂层的锌负极,属于能源材料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把聚酰胺溶解于无水甲酸中进行重塑并在锌负极表面构建固态光亮剂层。该光亮剂层既可以调控锌离子的均匀传输,还可以阻止锌负极与水系电解液和空气直接接触,抑制充放电过程中的化学及电化学析氢,减少锌负极表面的腐蚀及钝化等副反应,同时通过实现光亮剂的作用增加锌成核密度促进锌的均匀沉积,从而使锌负极有效进行深度充放电,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5336952B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510664283.4
申请日:2015-10-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钠锌双离子可充电电池,该电池包括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其中正极的活性材料为为可脱嵌钠的磷酸盐化合物,负极可以是锌或锌合金,所述电解液为以钠的可溶性盐和锌的可溶性盐为溶质、以水为溶剂并具有离子导电性的溶液,隔膜为玻璃纤维或表面亲水处理过的聚丙烯。本发明可实现在对所述电池充放电时,正极发生可逆脱嵌钠、负极发生可逆脱嵌锌的反应,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升了电池的容量和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05046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462555.8
申请日:2024-10-18
Applicant: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8 , H01M10/054 , H01M10/42 , C08G65/20 , C08G65/26 , C08G65/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凝胶电解质组合物、凝胶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镁离子电池。以重量份数计,该凝胶电解质组合物包括25~75份的醚类化合物、15~45份的镁盐以及0.1~15份的路易斯酸催化剂。凝胶电解质组合物中的路易斯酸催化剂由于缺电子进攻醚类化合物中多电子的氧,从而催化醚类化合物发生开环聚合反应形成凝胶聚合物,该凝胶聚合物能够帮助镁盐解离,从而有助于提高凝胶电解质的室温电导率,将该凝胶电解质应用于镁离子电池中,有利于使得镁金属负极进行均匀地沉积和溶出,从而有助于提高镁金属负极与凝胶电解质之间界面的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