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929783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511025177.8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F1/10 , C22C19/055 , C22F1/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加工工艺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温合金GH984G18热加工工艺的制定方法,可避免热加工后产生粗晶、混晶和裂纹等缺陷,为制定实际工件的锻造、轧制(挤压)工艺提供理论指导。将GH984G18合金试样以20℃/s的升温速率加热到1200℃保温3min;以10℃/s的速率冷却至800-1200℃,在变形温度保温30s后以0.01-10s-1的变形速率进行热压缩,过程中温度保持恒定,当变形量达到20%-70%后立即水淬,保留不同条件的高温变形组织。以热压缩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为基础绘制不同应变的热加工图,根据各热加工图中的能量耗散值可判断热加工的最佳加工区域、安全区和失稳区域,从而得到不同变形程度时获得最佳变形组织的热加工条件,通过热加工图中的安全区域和危险区域描述得到具体的热加工工艺窗口。
-
公开(公告)号:CN11775495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410051288.9
申请日:2024-01-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熵合金与钢的结合方法,涉及合金制备工艺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中间层置于合金和钢之间组装成合金‑中间层‑钢组合体;中间层包括铌金属箔、钒金属箔、钒‑铜复合金属箔中的一种;步骤2)对所述高熵合金‑中间层‑超高强度钢组合体进行热压连接,以使合金与钢结合,得到合金/中间层/钢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选择具备和基体存在良好热力学冶金相容性的中间层材料,采用非传统的高温大变形工艺,有效控制了界面有害相的生成,从而解决了现有高熵合金/超高强度钢复合材料连接界面强度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219526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110419388.9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G01N2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半固态加工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可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原位研究金属半固态变形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化的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主要包括中部真空箱体、高频感应加热机、回转加压机构、底部调整组件、真空机组、水冷机组、电控柜及分离式操作面板。利用该装置将金属试样置于坩埚中,通过固定在试样上的热电偶控制温度,通过高频感应加热线圈和上加压装置实现对金属试样的加热、保温和压缩,通过上、下同步回转装置,实现试样的360度旋转,结合同步辐射X射线,可实现对金属半固态变形过程中的枝晶组织破碎、固液相迁移的原位观察和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6240428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111491669.1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火炮身管制备工艺领域,具体为一种长寿命复合火炮身管及其制备方法。长寿命复合火炮身管由耐烧蚀高强耐热合金内衬和外层炮钢管体构成,选用一种高Cr、Ni、Mo、W含量的耐高温烧蚀磨损的耐热合金作为外层炮钢管体的内衬,外层炮钢管体采用Cr‑Ni‑Mo‑V系钢,通过真空封装焊接实现耐热合金内衬和外层炮钢管体的机械嵌套复合,并通过热挤压成形实现复合界面的冶金结合,随后进行“先固溶时效+后淬火回火”的热处理实现耐热合金内衬与炮钢外层的强度匹配。本发明通过复合构筑耐热合金和炮钢制备复合火炮身管,最终获得的复合火炮身管具有优异的刚度、耐高温烧蚀、耐磨损和抗蠕变性能,可以大幅度提升火炮身管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6921835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210374687.X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合金制备工艺领域,具体为一种通过构筑小型优质坯料制备大尺寸高熵合金的方法,解决目前大尺寸高熵合金难以制备、内部冶金缺陷严重等问题。采用真空电弧熔炼或真空悬浮熔炼法获得优质无缺陷的小尺寸高熵合金坯料,对小尺寸坯料进行表面加工清洁处理并组装成形。通过真空电子束封焊固结各坯料层的界面,使得构筑连接界面处于真空条件。将构筑坯表面包裹石棉放入封箱中,对箱体进行真空电子束封焊,保证构筑坯在高温保温过程和构筑变形过程中处于真空状态,将装有构筑坯的封箱在1200±60℃保温6h以上,沿高度方向以低应变速率缓慢热变形至50%并进行高温保温处理,随后进行多向变形使得各坯料层之间的界面完全愈合,制备得到均质无缺陷的大尺寸高熵合金构筑件。
-
公开(公告)号:CN11624042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111491669.1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火炮身管制备工艺领域,具体为一种长寿命复合火炮身管及其制备方法。长寿命复合火炮身管由耐烧蚀高强耐热合金内衬和外层炮钢管体构成,选用一种高Cr、Ni、Mo、W含量的耐高温烧蚀磨损的耐热合金作为外层炮钢管体的内衬,外层炮钢管体采用Cr‑Ni‑Mo‑V系钢,通过真空封装焊接实现耐热合金内衬和外层炮钢管体的机械嵌套复合,并通过热挤压成形实现复合界面的冶金结合,随后进行“先固溶时效+后淬火回火”的热处理实现耐热合金内衬与炮钢外层的强度匹配。本发明通过复合构筑耐热合金和炮钢制备复合火炮身管,最终获得的复合火炮身管具有优异的刚度、耐高温烧蚀、耐磨损和抗蠕变性能,可以大幅度提升火炮身管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3695502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110772809.6
申请日:2021-07-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层金属材料制造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多层金属冷变形构筑成形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过程:制备多个金属基元;将多个金属基元堆垛成预定形状;将堆垛成预定形状的多个金属基元通过冷压变形成预制坯;将预制坯在真空环境下加热到一定温度进行保温处理,使多个金属基元间的界面焊合而制成毛坯;锻造成形至最终锻件尺寸。本发明采用冷变形+真空保温处理工艺,将多块均质化且体积更小的金属坯作为构筑基元制成大型金属坯,该方法不但适用于同质材料的均质化制造,而且还适用于异质材料的复合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13695502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0772809.6
申请日:2021-07-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层金属材料制造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多层金属冷变形构筑成形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过程:制备多个金属基元;将多个金属基元堆垛成预定形状;将堆垛成预定形状的多个金属基元通过冷压变形成预制坯;将预制坯在真空环境下加热到一定温度进行保温处理,使多个金属基元间的界面焊合而制成毛坯;锻造成形至最终锻件尺寸。本发明采用冷变形+真空保温处理工艺,将多块均质化且体积更小的金属坯作为构筑基元制成大型金属坯,该方法不但适用于同质材料的均质化制造,而且还适用于异质材料的复合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1975352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18821.6
申请日:2024-12-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2C38/42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00 , C22C33/04 , B21J5/00 , C21D8/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S355NL钢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冶金材料技术领域,以质量百分比计,S355NL钢的化学成分包括:C:0.11‑0.15%、Si:0.15‑0.25%、Mn:1.27‑1.40%、P≤0.013%、S≤0.005%、Nb:0.03‑0.04%、V:0.02‑0.04%、Al:0.02‑0.05%、Ti≤0.009%、Cr≤0.06%、Ni≤0.3%、Mo:0.01‑0.03%、Cu≤0.2%、N≤0.015%、稀土RE:0.0011‑0.02%,O≤10ppm,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通过在传统S355NL钢中加入微量高纯稀土,将原有大尺寸、形状不规则的夹杂物改性为小尺寸、球状的稀土氧化物和稀土硫化物夹杂,同时均匀细化珠光体片层间距,两者的协同作用降低了变形应力集中,抑制裂纹源的产生,大幅提高了S355NL钢的低温冲击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219526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110419388.9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G01N2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半固态加工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可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原位研究金属半固态变形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化的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主要包括中部真空箱体、高频感应加热机、回转加压机构、底部调整组件、真空机组、水冷机组、电控柜及分离式操作面板。利用该装置将金属试样置于坩埚中,通过固定在试样上的热电偶控制温度,通过高频感应加热线圈和上加压装置实现对金属试样的加热、保温和压缩,通过上、下同步回转装置,实现试样的360度旋转,结合同步辐射X射线,可实现对金属半固态变形过程中的枝晶组织破碎、固液相迁移的原位观察和研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