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483117B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610858542.1
申请日:2016-09-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G01N21/6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微囊藻毒素检测的传感器芯片及其移动监测设备。该传感器芯片包括复合芯片,所述复合芯片的上表面修饰有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膜,所述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膜上具有对微囊藻毒素特异性识别的微孔。该移动监测设备包括具有该传感器芯片的光学系统、流路系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时检测水域中藻毒素含量的检测装置,可以在现场实时原位检测水域中藻毒素的含量,仪器可在野外自动运行,无需人工参与。
-
公开(公告)号:CN106370868B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610846741.0
申请日:2016-09-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G01N33/68 , G01N33/55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毒素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核酸适配体信号放大策略的检测微囊藻毒素的SPR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SPR传感器包括玻璃芯片、微囊藻毒素适配体、DNA探针1、DNA探针2和贵金属纳米材料,能够通过测定SPR信号变化进行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本发明SPR传感器制备方法简单,检测速度快、选择性高、稳定性好、适用范围宽、操作简单,易于构建野外监测便携检测仪器,而且成本远低于大型的分析检测仪器。
-
公开(公告)号:CN106370868A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10846741.0
申请日:2016-09-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G01N33/68 , G01N33/55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68 , G01N33/553 , G01N2333/4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毒素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核酸适配体信号放大策略的检测微囊藻毒素的SPR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SPR传感器包括玻璃芯片、微囊藻毒素适配体、DNA探针1、DNA探针2和贵金属纳米材料,能够通过测定SPR信号变化进行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本发明SPR传感器制备方法简单,检测速度快、选择性高、稳定性好、适用范围宽、操作简单,易于构建野外监测便携检测仪器,而且成本远低于大型的分析检测仪器。
-
公开(公告)号:CN106483117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610858542.1
申请日:2016-09-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G01N21/6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6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微囊藻毒素检测的传感器芯片及其移动监测设备。该传感器芯片包括复合芯片,所述复合芯片的上表面修饰有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膜,所述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膜上具有对微囊藻毒素特异性识别的微孔。该移动监测设备包括具有该传感器芯片的光学系统、流路系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时检测水域中藻毒素含量的检测装置,可以在现场实时原位检测水域中藻毒素的含量,仪器可在野外自动运行,无需人工参与。
-
公开(公告)号:CN105842412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171599.4
申请日:2016-03-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1886 , B63B22/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垂向分布的综合在线监测浮标及监测系统,属于环境污染监测技术领域。所述浮标主要包括浮标体、电子设备密封舱、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模块、蓄电池组数、据采集器、4G路由器,以及位于浮标体外围的传感器,和位于浮标体上部的能源供应装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在指定的水域范围内长期连续执行环境监测作业任务的自主移动式监测浮标,实现测量不同水深的水环境参数、环境气象参数,完成使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和4G通信网络切换方式实现浮标定位与通信,实现监测区域环境参数实时监测、实时分析与预警预报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764726A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510183665.5
申请日:2015-04-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G01N21/64 , G01N21/35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质监测仪器及方法,包括:消解系统用于催化分解水样,促进试剂溶液与水样发生反应;循环系统用于提供光谱分析所需试剂溶液与水样,根据正磷酸盐依次与试剂溶液中钼酸锑钾、抗坏血酸反应,生成磷鉬蓝溶液,根据试剂溶液中邻苯二甲醛与所述水样中氨氮反应,生成异吲哚衍生物溶液;检测系统分别用于检测磷鉬蓝溶液的吸光度值及异吲哚衍生物溶液荧光度值;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循环系统中试剂溶液添加顺序、及控制消解系统与控制系统的启停,并根据吸光度值与荧光度值生成相应的检测结果;上位机系统,为操作者提供人机交互的输入和显示。通过内部结构优化设计,同时测量水样中氨氮与总磷含量,降低检测水质成本,提升了水质监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651744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511015403.4
申请日:2015-12-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G01N21/6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643 , G01N2021/64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u3+浓度检测方法,采用二硫化钼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对Au3+离子浓度进行测定,其原理基于三价金离子能选择性淬灭水热法合成的二硫化钼量子点(MoS2QDs)的荧光,而金纳米颗粒对二硫化钼量子点的荧光没有任何影响。该方法,简单快速,能够实时监测水环境中、催化剂和纳米材料合成过程中Au3+含量,有利于环境污染监测与控制以及合成材料的试剂种类和最佳用量。另外,二硫化钼荧光探针能够长期稳定存在,光学稳定性好;检测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且成本低廉,不涉及昂贵的化学试剂和仪器,绿色环保,不涉及有毒有害化学试剂。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