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71196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563696.5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中科第三极(安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01D71/68 , B01D71/64 , B01D71/38 , B01D71/34 , B01D69/02 , B01D67/00 , C02F1/44 , C02F1/50 , C02F1/70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纳米纤维水净化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取高分子溶液与有机溶剂充分混合,然后分成三份等量的混合溶液;取一份混合溶解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纳米铁粒子乳化,得到乳化液;向剩下的两份混合溶液中各取1/10质量份的混合溶液放入玻璃杯中,再向乳化液中取2/10质量份的乳化液放入盛有混合溶液玻璃杯,充分搅拌使混合溶液与乳化液充分混合得到搅拌液,将搅拌液均等分为两份;将两组混合溶液、两组搅拌液和乳化液按顺序注射于纺丝电极中,通过静电纺丝机纺织出多功能纳米纤维水净化膜;将S4得到的多功能纳米纤维水净化膜放入恒温箱内进行温筛处理,本发明可持续稳定的对水进行杀菌消毒,还可以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且使用寿命长。
-
公开(公告)号:CN107913600B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710911912.8
申请日:2017-09-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质子交换功能的复合正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支撑层的制备:将聚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配制成铸膜液,采用相转化技术制得支撑层,备用;2)采用界面聚合技术,在步骤1)制得的支撑层表面制备脱盐皮层,从而制得所述具有质子交换功能的复合正渗透膜;其中,步骤1)的支撑层、步骤2)的脱盐皮层中的至少一层具有质子交换功能。本发明制得的复合正渗透膜具有质子交换功能,其离子交换容量和电导率优异,将其应用于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后,产电量、产水量及有机废水降解效率均得到有效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4471196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111563696.5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中科第三极(安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01D71/68 , B01D71/64 , B01D71/38 , B01D71/34 , B01D69/02 , B01D67/00 , C02F1/44 , C02F1/50 , C02F1/70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纳米纤维水净化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取高分子溶液与有机溶剂充分混合,然后分成三份等量的混合溶液;取一份混合溶解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纳米铁粒子乳化,得到乳化液;向剩下的两份混合溶液中各取1/10质量份的混合溶液放入玻璃杯中,再向乳化液中取2/10质量份的乳化液放入盛有混合溶液玻璃杯,充分搅拌使混合溶液与乳化液充分混合得到搅拌液,将搅拌液均等分为两份;将两组混合溶液、两组搅拌液和乳化液按顺序注射于纺丝电极中,通过静电纺丝机纺织出多功能纳米纤维水净化膜;将S4得到的多功能纳米纤维水净化膜放入恒温箱内进行温筛处理,本发明可持续稳定的对水进行杀菌消毒,还可以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且使用寿命长。
-
公开(公告)号:CN103768959B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410037570.8
申请日:2014-01-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亲疏水互穿网络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以及以该纳米纤维为支撑层的正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膜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配制疏水性聚合物熔体或溶液和亲水性聚合物熔体或溶液,然后将两种熔体或溶液分别装入不同的注射器或静电纺丝筒内,利用静电纺丝设备将两种熔体或溶液电纺成为亲疏水互穿网络复合纳米纤维;再采用界面聚合技术在亲疏水互穿网络复合纳米纤维支撑层上聚合一薄层脱盐皮层,制备高通量亲疏水互穿网络纳米纤维正渗透膜。本发明制备的正渗透膜水通量显著提高,耐氯性增强,内浓差极化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03768959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410037570.8
申请日:2014-01-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亲疏水互穿网络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以及以该纳米纤维为支撑层的正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膜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配制疏水性聚合物熔体或溶液和亲水性聚合物熔体或溶液,然后将两种熔体或溶液分别装入不同的注射器或静电纺丝筒内,利用静电纺丝设备将两种熔体或溶液电纺成为亲疏水互穿网络复合纳米纤维;再采用界面聚合技术在亲疏水互穿网络复合纳米纤维支撑层上聚合一薄层脱盐皮层,制备高通量亲疏水互穿网络纳米纤维正渗透膜。本发明制备的正渗透膜水通量显著提高,耐氯性增强,内浓差极化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05126621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585426.2
申请日:2015-09-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EDTA配合物的应用及其汲取液的回收方法。EDTA配合物的应用包括:将EDTA配合物应用于正渗透过程中作为汲取溶质。本发明提供了将EDTA配合物作为一种汲取溶质,并提供了采用低压纳滤或反渗透技术对FO过程后稀释的汲取液进行回收,经济简便,易于操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汲取溶质普遍存在的渗透压低、反渗严重、回收困难,有毒以及与膜兼容性不好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768864B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410034351.4
申请日:2014-01-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静电高性能烟气滤料的制备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纳米材料改性技术,制备出具有导电和耐热耐磨性能的纳米纤维滤料,提高烟气净化滤料的防静电与耐高温耐磨性能。本发明制得的防静电高性能烟气净化滤料可有效的提高膜滤料在使用过程中内部的静电耗散速度;且由于滤料纤维复合了纳米尺寸粒子,可大大提高滤料的抗粉尘冲刷磨损性,延长了使用寿命,扩大了滤料的应用范围。经评价测试其中一种滤料性能,膜表面电阻率小于1.2×103Ω,耐磨性能与无纳米材料改性同材质滤料相比提高26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3774345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410034394.2
申请日:2014-01-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D04H1/4382 , D04H1/728 , B01D39/00 , B01D46/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低阻抗菌空气净化滤膜的制备方法。选择两种能够通过静电纺技术制备出纳米纤维直径差异较大的聚合物A与B,分别与氧化石墨烯及溶剂配制成两种纺丝溶液,采用并排电纺的方式,制备层层复合结构的复合纳米纤维过滤膜。制备得到的纳米纤维过滤膜由于掺杂了氧化石墨烯使过滤膜具有抗菌性,粗纤维层穿插入细纤维层之间,使细纤维层之间更疏松,在不减小膜的过滤效率同时降低膜的过滤阻力。经检测,滤膜对氯化钠气溶胶粒子的截留率为96%以上,压力降小于28mm水柱,大肠杠菌的抑菌率可达到9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4560525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111575438.9
申请日:2021-12-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中科第三极(安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胶囊净水剂的制备工艺,包括取有机物炭化,然后将炭化的有机物磨粉,形成炭粉;将炭粉与铁材料粉末混合均匀,得到内核混合物;将内核混合物过筛,得到内核材料;将内核材料通过挤压制成胶囊内核;使用高分子纤维制成胶囊内网兜和外网兜,然后将离子交换树脂和内网兜、外网兜一起制成胶囊外壳;将胶囊外壳和胶囊内核一起制成胶囊净水剂,本发明通过纳米铁原子和二价铁盐将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还原成单质或低价态重金属离子,完成水质的净化,同时通过控制密度和制作工艺使胶囊可长时间使用,并且保证始终在污水上漂浮或悬浮,便于后续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4682291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547359.5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催化剂的制造方法及其使用方法,其属于碳中和技术领域,具体为在低真空条件下提升二氧化碳(CO2)还原能力的光催化剂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光催化剂的制造方法包括氮铝化二钛的刻蚀、氮化二钛和二氧化钛的复合两个过程,其中氮铝化二钛的刻蚀过程包括:配制盐酸水溶液和氟化钾组成的刻蚀液,磁力加热配制的刻蚀液,分离干燥混有氮铝化二钛粉末的刻蚀液混合物,超声溶解抽滤得到的氮化二钛溶液;离心制取固体氮化二钛,进而制备氮化二钛悬浊液;制取氮化二钛粉末。所制造的光催化剂是一种类金属‑半导体复合光催化剂,可在保持产物选择性的前提下实现光催化效率的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