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57350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0115873.1
申请日:2022-02-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25B1/04 , C25B15/02 , C25B15/023 , C25B1/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子液体调控单个氢气纳米气泡产生的方法,以纳米尺寸的铂电极为工作电极,将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质的离子液体添加到水中,施加循环伏安扫描,发生析氢反应,调控纳米电极表面形成单个氢气纳米气泡。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在纳米电极表面可控形成单个氢气纳米气泡,重现性好,可稳定产生单个纳米气泡。该方法可用于研究单个氢气纳米气泡的形貌、成核动力学以及气泡成核行为,也可用于进一步探究电化学反应中电极界面气泡如何影响传质及反应效率的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4032581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009594.9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IPC: C25B11/095 , C25B11/061 , C25B3/26 , C25B3/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子液体介质电化学重构金属表面用于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三电极体系置于H型电解池中进行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所述的三电极体系包括对电极、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其中铂网作为对电极、银/银离子电极为参比电极,电化学重构金属为工作电极。本发明首次将离子液体介质电化学重构金属表面用于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该方法具有甲酸/一氧化碳选择性高、电流密度大、稳定性好等优点,可为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提供有效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940621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819714.5
申请日:2024-12-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B01D5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子液体中空纤维复合膜分离含氨混气的方法,属于气体分离与净化技术领域。所述离子液体中空纤维复合膜由离子液体、聚合物、多孔中空纤维基底制备而成,将所制备的中空纤维复合膜装填并封装至组件内,离子液体中空纤维复合膜组件置于含氨气体膜分离装置,含氨混气由离子液体中空纤维复合膜组件的原料侧进入,在离子液体氨位点作用下,氨气优先透过中空纤维膜传输至渗透侧收集,其余气体由渗余侧收集或排放,从而实现了含氨混气的高效分离。本方法中膜材料及组件易于规模制备,分离方法具有流程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易于操作、环境友好等优点,适用于合成氨弛放气、冶炼厂尾气、化学气相沉积炉尾气、三聚氰胺尾气、尿素厂排放尾气、硝酸厂尾气、氨基酸生产尾气等含氨气体的分离净化与回收,是一种极具前景的含氨气体分离回收方法和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4457350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115873.1
申请日:2022-02-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25B1/04 , C25B15/02 , C25B15/023 , C25B1/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子液体调控单个氢气纳米气泡产生的方法,以纳米尺寸的铂电极为工作电极,将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质的离子液体添加到水中,施加循环伏安扫描,发生析氢反应,调控纳米电极表面形成单个氢气纳米气泡。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在纳米电极表面可控形成单个氢气纳米气泡,重现性好,可稳定产生单个纳米气泡。该方法可用于研究单个氢气纳米气泡的形貌、成核动力学以及气泡成核行为,也可用于进一步探究电化学反应中电极界面气泡如何影响传质及反应效率的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4032581B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111009594.9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IPC: C25B11/095 , C25B11/061 , C25B3/26 , C25B3/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子液体介质电化学重构金属表面用于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三电极体系置于H型电解池中进行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所述的三电极体系包括对电极、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其中铂网作为对电极、银/银离子电极为参比电极,电化学重构金属为工作电极。本发明首次将离子液体介质电化学重构金属表面用于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该方法具有甲酸/一氧化碳选择性高、电流密度大、稳定性好等优点,可为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提供有效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5128146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878232.1
申请日:2022-07-25
Applicant: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G01N27/4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离子液体体系中电还原CO2可控形成单个CO纳米气泡的方法,在离子液体溶剂中,加入适量水,并通入CO2,调节电流和电压以及扫描速度,通过电还原CO2反应,在纳米尺寸的金电极表面上产生单个CO纳米气泡。本发明方法可以稳定产生并监测单个CO纳米气泡的行为,具有纳米气泡可控产生、检测精度高等特点,为界面纳米气泡的成核行为、演变规律以及界面上气体逸出机制等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高效的研究方法,进而可通过调控气泡行为以提高CO2电还原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682213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111595142.3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吸附氨气的阻燃型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对活性炭首先进行高温处理后,减少表面易氧化的含氧基团,再通过浸渍法将离子液体负载到活性炭上,除去过量溶剂后得到阻燃型活性炭。本发明制备的阻燃型活性炭,有效抑制了在热空气法再生过程中活性炭的氧化放热,降低了因局部过热导致的着火风险,同时具有氨吸附性能良好、制备方法简便、易于工业化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884554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254889.2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IPC: G01N27/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尺寸可控纳米针型电极的方法,利用激光拉制仪进行制备,与现有纳米电极制备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对玻璃管尺寸、拉制参数、拉制过程和电极抛光终点进行选择和设计,使用更加简单有效的方法获得电极尺寸可控的金、铂纳米电极。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各拉制步骤中金属丝在毛细管中的贴合及熔化情况,设计电极抛光终点反馈电路,对电极抛光尺寸进行精准监测。使用食人鱼溶液处理抛光后电极表面,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精准抛光后的电极进行表征,极限电流循环伏安测试纳米电极的表观尺寸,可制备尺寸最小为6.4nm的电极。并且多次循环伏安测试后电极尺寸不变,说明本发明制备的电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