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4680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65693.8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湖北振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水合氧化物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第一金属水合氧化物进行脱水聚合,得到第一金属水合氧化物颗粒;再混合所述第一金属水合氧化物颗粒和第二金属离子溶液,形成混合料,其中所述第一金属水合氧化物颗粒中的第一金属离子的化合价与第二金属离子的化合价不同;最后将所述混合料进行陈化改性,得到所述改性水合氧化物吸附剂。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无需外加添加剂,工艺简单且无污染,使得吸附剂能够保持高选择性和高吸附容量,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0999335A
公开(公告)日:2007-07-18
申请号:CN200610000192.1
申请日:2006-01-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1G37/0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水热还原铬酸盐制备氧化铬粉体的方法,其为以铬酸盐水溶液为原料,CO2气体为酸化剂,通过表面活性剂处理,在水热条件下直接还原得到水合Cr2O3料浆,离心分离并干燥后将水合Cr2O3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制备球形Cr2O3超细粉体,其粒度在亚微米到纳米级范围内调控。本发明采用以表面活性剂调控六价铬盐直接还原得到三价铬晶体的生长过程和控制水合氧化铬煅烧温度双重机制制备粒度可调的球形超细Cr2O3,具有很强的简便性和良好效果,而且该方法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廉,条件温和,过程中不引入无机杂质,适合于大规模工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8619343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637350.2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湖北振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1G37/00 , H01M4/36 , H01M4/62 , H01M4/58 , C01B32/05 , C01B32/168 , C01B32/21 , B82Y40/00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插层包覆亚铬酸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铬源和碳源混合得到固体混合物,加热还原得到一次改性产物;(2)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一次改性产物破碎,加热保温得到所述碳插层包覆亚铬酸钠材料。本发明所使用原料来源广泛,制备流程简单环保,工艺可行性高,易于实现大规模生产。本发明提供的碳插层包覆亚铬酸钠材料作为正极材料用于钠离子电池中,所得的钠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977134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64777.X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湖北振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B01J20/06 , B01J20/04 , B01J20/28 , B01J20/30 , C02F1/28 , C22B3/24 , C22B7/00 , C22B34/22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型阴离子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含有第一多价金属离子和第二多价金属离子的金属离子溶液与碱液进行混合水解后,得到前驱体,其中所述第一多价金属离子的化合价与所述第二多价金属离子的化合价不同;再混合所述前驱体和待吸附原液,依次经过陈化和活化处理后,得到所述复合型阴离子吸附剂。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型阴离子吸附剂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并且整体工艺过程清洁,且无污染,同时获得的复合型阴离子吸附剂具有高选择性和高吸附容量,故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598187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637352.1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湖北振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铝掺杂包覆亚铬酸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铬源和铝一次添加剂混合得到固体混合物,加热还原得到一次改性产物;(2)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一次改性产物与铝二次添加剂混合,加热后洗涤得到所述铝掺杂包覆亚铬酸钠材料。本发明所使用原料来源广泛,制备流程简单环保,工艺可行性高,易于实现大规模生产。本发明提供的铝掺杂包覆亚铬酸钠材料作为正极材料用于钠离子电池中,所得的钠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极具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373101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410115324.X
申请日:2014-03-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北京中科金腾科技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3/267 , B22F3/14 , B22F2003/145 , C23C16/06 , C23C16/44 , C25D5/00
Abstract: 油气井压裂工艺用压裂球及其制备方法,压裂球为核/壳结构,包括内核和外壳,外壳直接包覆在内核外表面上,其中内核和外壳在压裂液中具有不同的溶解速度,内核的溶解速度大于外壳的溶解速度。根据本发明的油气井压裂工艺用压裂球,通过合理控制内核和外壳的成分和厚度,来控制内核和外壳在压裂液中的溶解时间,不仅能够满足油气井压裂作业时的支撑强度需要,而且可以实现在井下完全可溶,不需要返回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