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058745B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0710099181.8
申请日:2007-05-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基于离子开关原理脱除和回收油品中环烷酸的方法,该方法中选取四甲基氢氧化铵、四乙基氢氧化铵、四丙基氢氧化铵等季胺碱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与反应介质配成均相溶液作为脱酸剂,按照剂油比1∶1~1∶20,在20~70℃的温度条件下与油品中的环烷酸混合反应。反应结束后,由于极性差异较大,脱酸剂和环烷酸反应生成的离子液体相可以与反应后酸值降低的油品相快速高效地分离;两相分离后,向离子液体相中加入挥发性酸,可以从离子液体相中分离回收环烷酸,再通过减压蒸馏,可以分别回收脱酸剂和挥发性酸。该工艺脱酸效率高,可以达到95%以上,反应及分离耗时短,反应条件温和,在反应过程中不存在乳化现象,油品收率高,并且脱酸剂及反应溶剂可完全回收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063046B
公开(公告)日:2010-08-04
申请号:CN200710100275.2
申请日:2007-06-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10G29/2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离子液体的油品脱硫方法,该方法是以离子液体和醇类或醇胺类及醇类衍生物或醇胺类衍生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脱硫剂,对油品中的有机硫或无机硫进行脱除。本发明与传统的工业萃取脱硫方法相比,把脱硫效果由15%左右提高到50%以上,同时,加入的具有极低的饱和蒸气压和高沸点的离子液体,便于回收利用。该脱硫新工艺,能明显提高脱硫效果,具有对环境友好、节约能源、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投资少、简化生产过程、易于实现自动控制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063046A
公开(公告)日:2007-10-31
申请号:CN200710100275.2
申请日:2007-06-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10G29/2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离子液体的油品脱硫方法,该方法是以离子液体和醇类或醇胺类及醇类衍生物或醇胺类衍生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脱硫剂,对油品中的有机硫或无机硫进行脱除。本发明与传统的工业萃取脱硫方法相比,把脱硫效果由15%左右提高到50%以上,同时,加入的具有极低的饱和蒸气压和高沸点的离子液体,便于回收利用。该脱硫新工艺,能明显提高脱硫效果,具有对环境友好、节约能源、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投资少、简化生产过程、易于实现自动控制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0497537C
公开(公告)日:2009-06-10
申请号:CN200610011871.9
申请日:2006-05-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10G29/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油品中脱除环烷酸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基于离子液体开关原理,开发出新型三元复合脱酸剂,用于脱除油品中的环烷酸。该三元复合脱酸剂以醇类作为溶剂和稀释剂,以咪唑类、醇胺类等碱性有机物或它们的混合物作为主脱酸剂,以微量的无机碱作为脱酸助剂。该三元复合脱酸剂在10~100℃的温度条件下,按剂油比为1∶1~1∶30与油品充分混合,油品中的环烷酸与脱酸剂反应形成离子液体型化合物,与油品快速高效分离。油品相经精制得到合格油品,离子液体型化合物可通过加热或减压蒸馏或其他方法回收粗环烷酸和脱酸剂,粗环烷酸经纯化得到高纯环烷酸产品,脱酸剂返回脱酸剂贮罐,循环利用。采用该复合脱酸剂,与传统的无机碱洗法和氨醇法相比,脱酸过程中不产生乳化现象。与传统的醇胺法相比,可显著地降低油品中碱氮的引入量,提高油品的收率和质量。整个工艺流程简单,条件温和,成本低,易于连续操作,适合大规模油品脱酸。
-
公开(公告)号:CN101260051A
公开(公告)日:2008-09-10
申请号:CN200810104803.6
申请日:2008-04-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7C215/40 , C07C211/63 , C07C209/00
Abstract: 本发明选取环烷酸、脂肪酸、氨基酸三大类化合物中的一种为阴离子供体;选取胆碱类化合物中的一种为阳离子供体,在常温、常压下通过一步反应生成胆碱类离子液体。所合成的离子液体在相应的生物降解性测定方法中,降解率都可以达到60%以上,表明该类离子液体是可以而且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效解决了常规离子液体在最终排放或者偶然泄露后,会残留在环境中得不到降解,残留在水体等自然环境中,严重限制离子液体进一步大规模工业应用的瓶颈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0375739C
公开(公告)日:2008-03-19
申请号:CN200610011380.4
申请日:2006-02-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油品中脱除和回收环烷酸的方法,该方法是选取咪唑类衍生物中的一种或者其5%~60%的醇溶液作为脱酸剂,在20~90℃的条件下,按剂油比为1∶1~1∶15与油品混合反应。油品中的环烷酸便会与咪唑类衍生物反应生成离子液体。反应结束后,利用离子液体与油品极性差异大的特点,实现酸值降低的油品相和离子液体相的快速高效分离。形成的离子液体可采用加热或加入少量挥发性酸的方法加以分解,从而可以将脱酸剂以及环烷酸高效率地回收。该法脱酸率可以达到85%以上;而且避免了大量水的引入,不存在乳化问题;并且溶剂的回收率高,可以连续循环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01153225B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0710121670.9
申请日:2007-09-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适合于燃料油品脱硫的技术,该技术在对含硫油品的氧化-萃取脱硫过程中以离子液体作为反应介质、催化剂和萃取剂对油品中的有机硫或无机硫进行脱除。本发明与传统的氧化脱硫和萃取脱硫方法相比,把脱硫效果由50%左右提高到99%以上,同时,加入的羧烷基功能化离子液体,具有低蒸气压和高沸点,便于回收利用。该脱硫新工艺,能明显提高脱硫效果,简化生产过程、节约能源、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投资少、易于实现工业化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850947A
公开(公告)日:2006-10-25
申请号:CN200610011871.9
申请日:2006-05-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10G29/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油品中脱除环烷酸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基于离子液体开关原理,开发出新型三元复合脱酸剂,用于脱除油品中的环烷酸。该三元复合脱酸剂以醇类作为溶剂和稀释剂,以咪唑类、醇胺类等碱性有机物或它们的混合物作为主脱酸剂,以微量的无机碱作为脱酸助剂。该三元复合脱酸剂在10~100℃的温度条件下,按剂油比为1∶1~1∶30与油品充分混合,油品中的环烷酸与脱酸剂反应形成离子液体型化合物,与油品快速高效分离。油品相经精制得到合格油品,离子液体型化合物可通过加热或减压蒸馏或其他方法回收粗环烷酸和脱酸剂,粗环烷酸经纯化得到高纯环烷酸产品,脱酸剂返回脱酸剂贮罐,循环利用。采用该复合脱酸剂,与传统的无机碱洗法和氨醇法相比,脱酸过程中不产生乳化现象。与传统的醇胺法相比,可显著地降低油品中碱氮的引入量,提高油品的收率和质量。整个工艺流程简单,条件温和,成本低,易于连续操作,适合大规模油品脱酸。
-
公开(公告)号:CN101153225A
公开(公告)日:2008-04-02
申请号:CN200710121670.9
申请日:2007-09-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适合于燃料油品脱硫的技术,该技术在对含硫油品的氧化-萃取脱硫过程中以离子液体作为反应介质、催化剂和萃取剂对油品中的有机硫或无机硫进行脱除。本发明与传统的氧化脱硫和萃取脱硫方法相比,把脱硫效果由50%左右提高到99%以上,同时,加入的羧烷基功能化离子液体,具有低蒸气压和高沸点,便于回收利用。该脱硫新工艺,能明显提高脱硫效果,简化生产过程、节约能源、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投资少、易于实现工业化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058745A
公开(公告)日:2007-10-24
申请号:CN200710099181.8
申请日:2007-05-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基于离子开关原理脱除和回收油品中环烷酸的方法,该方法中选取四甲基氢氧化铵、四乙基氢氧化铵、四丙基氢氧化铵等季胺碱类系列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与反应介质配成均相溶液作为脱酸剂,按照剂油比1∶1~1∶20,在20~70℃的温度条件下与油品中的环烷酸混合反应。反应结束后,由于极性差异较大,脱酸剂和环烷酸反应生成的离子液体相可以与反应后酸值降低的油品相快速高效地分离;两相分离后,向离子液体相中加入挥发性酸,可以从离子液体相中分离回收环烷酸,再通过减压蒸馏,可以分别回收脱酸剂和挥发性酸。该工艺脱酸效率高,可以达到95%以上,反应及分离耗时短,反应条件温和,在反应过程中不存在乳化现象,油品收率高,并且脱酸剂及反应溶剂可完全回收利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