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6671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80336.X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nventor: 施锡林 , 尉欣星 , 李银平 , 马洪岭 , 杨春和 , 李朋 , 许明楠 , 朱施杰 , 杨昆 , 黄思 , 薛天福 , 赵阿虎 , 白炜政 , 黄涯帅 , 王晨曦 , 付柳鹏 , 田昊 , 刘小奕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高杂质盐矿沉渣空隙储油注采运行参数优化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透明隔热抗压安全箱、亚克力盐腔、注采油组件、注采卤水组件、空气压缩组件、温度调控组件和密封组件,模拟盐矿单盐腔和双盐腔(U型腔)的沉渣空隙储油的注采运行全过程,可实现不同级配沉渣、不同注油/卤速率和压力,不同地温条件下的全过程注油排卤和注卤采油的循环控制,获取不同注采条件下的注/采油速率和注/排卤速率以及沉渣空隙储油的采收率,得到油卤/气驱替在沉渣空隙微观流动情况,从而确定盐矿沉渣空隙的储油体积和储油能力,建立沉渣储油注采运行调节参数。本发明可模拟真实地下盐腔中的注采工况,实现沉渣空隙储油全过程控制和注气采油的可行性探究。
-
公开(公告)号:CN11946931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442357.5
申请日:2024-10-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1F23/00 , G01F1/76 , G01F17/00 , G06Q10/0637 , G06Q50/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沉渣型盐穴储气库气液界面深度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现场监测获取排卤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S2确定盐穴腔体采动形态,获取腔体卤水有效横截面积随深度的变化曲线;S3分别计算气液界面处于注气井中未进入盐腔时、气液界面处于盐腔上部净卤水空间中未进入沉渣时以及气液界面处于沉渣堆积空间中时的气液界面深度;S4判断所述S3计算得到的气液界面深度是否满足对应适用区间,得到气液界面深度数值;本申请不仅可检测盐腔上部净卤水空间的气液界面深度,也可以探测沉渣堆积空间的气液界面深度,实现沉渣型盐穴储气库内腔体全空间的气液界面深度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950870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575320.X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nventor: 朱施杰 , 施锡林 , 李景翠 , 尉欣星 , 白炜政 , 李朋 , 刘桓兑 , 杨昆 , 黄思 , 方江渝 , 黄涯帅 , 田昊 , 付柳鹏 , 王晓 , 王晨曦 , 刘小奕 , 洪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岩洞储氢装置及方法,岩洞储氢装置包括固定组件、输氢管道、若干个储氢组件、支撑组件和控制组件,固定组件的一端固定于岩洞的顶部,固定组件的另一端与输氢管道连接,以将输氢管道固定在岩洞的顶部,便于储存氢气;若干个储氢组件间隔设置在输氢管道上,以形成相互独立的储氢单元;支撑组件的一端固定于岩洞的顶部,支撑组件的另一端与储氢组件固定连接,以对储氢组件进行支撑固定;控制组件与储氢组件通讯连接,以向储氢组件传输信号,控制储氢组件储存/释放氢气。本发明提供的岩洞储氢装置通过简单的连接关系简化了施工步骤,降低了建设成本,提高了储氢安全性,为岩洞大规模储氢提供了实践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9395261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539205.7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质储氢水氢岩相互作用模拟方法,包括提供一地质储氢水氢岩相互作用模拟装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岩心、氢气和水封闭在反应釜内进行反应,并在反应前后分别测量岩心的扩散系数、渗透率、孔隙度、氢气在长岩心夹持器内的渗流速度、水溶液在长岩心夹持器内的渗流速度及氢气在长岩心夹持器内驱替水溶液的速度,并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水氢岩反应对岩心物性及渗流特性的影响,从而模拟地质储氢过程中水氢岩相互作用对储层物性及渗流特性的影响,为地质储氢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