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08202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211188694.7
申请日:2022-09-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围岩扩容规律的开挖扰动岩体质量分级方法。方法包括:针对隧道的岩石进行三轴压缩试验,以获得荷载作用下岩石强度和体应变的演化规律;根据隧道地质情况和设计参数,建立隧道开挖扰动效应分析模型。并对隧道开挖过程进行数据仿真;确定隧道周边围岩体应变分布规律;基于计算结果和开挖扰动系数,进行开挖扰动影响分区,并根据扰动区分区范围确定考虑开挖扰动影响的岩体质量分级。因考虑了开挖扰动的影响,使得高地应力隧道围岩分级更为合理,避免高地应力隧道岩体质量分级与掌子面揭露岩体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6624137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376569.7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深部岩体随钻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该方法包括通过获取钻杆在钻进深部岩体的过程中的扭矩、压力、转速以及钻进速度;并对该扭矩、压力、转速以及钻进速度分别进行中值滤波处理,得到滤波扭矩、滤波压力、滤波转速以及滤波钻进速度;然后根据所述滤波扭矩、所述滤波压力、所述滤波转速以及所述滤波钻进速度确定所述深部岩体的测试岩石强度指数;并根据标准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岩石强度指数以及所述测试岩石强度指数确定所述深部岩体的单轴抗压强度,从而可以实现通过钻杆在钻进深部岩体的过程中的随钻量测来确定深部岩体的单轴抗压强度,并消除了随钻量测参数中的施工背景噪声,提高了确定的深部岩体单轴抗压强度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050158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110300304.X
申请日:2021-03-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山东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近场微震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近场微震信号波形的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被监测区域的近场微震信号,得到被监测区域的微震信号时域波形;对微震信号时域波形进行波形处理,生成微震信号时域标准化波形;提取标准化波形的极大值,生成标记波峰峰值点的目标微震信号时域波形;根据目标微震信号时域波形的时域波形区段确定所述时域波形区段的起始点与终止点;根据时域波形区段及所述时域波形区段的起始点与终止点生成目标微震信号时域波形的线性分段拟合曲线,最后通过预设数据模型对线性拟合曲线进行分析,得到所述微震信号时域波形的表征形式和分析结果,得到各类微震信号的共性和差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3062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51178.8
申请日:2024-10-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C04B24/38 , C04B10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速凝剂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海拔地区可喷射超高性能混凝土用速凝剂,其原料按质量份包括:硫酸铝30‑60份,硫酸镁1‑5份,3‑羟基‑3‑羧基戊二酸1‑2份,N,N‑二乙基乙醇胺1‑3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2份,氧化壳聚糖1‑3份,微晶纤维素5‑10份,端氨基聚酰胺胺1‑2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0.1‑1份,羟乙基纤维素0.1‑1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高海拔地区可喷射超高性能混凝土用速凝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凝结时间短,而且强度高,1天强度可达14MP以上,28天抗压强度比高可达119%;对人体刺激小,安全可靠,优化施工环境,在环境温度较低(最低0℃)时,仍可发挥速凝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537816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446383.4
申请日:2023-04-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含膨胀流变或强腐蚀地层中的隧道衬砌结构,隧道衬砌结构包括:初期支护层;耐腐蚀吸能层,由耐腐蚀吸能结构填充而成,耐腐蚀吸能结构包括聚乙烯管和两个聚乙烯热熔堵头,聚乙烯管的内部填充有多孔延性材料,两个聚乙烯热熔堵头固定于聚乙烯管的两端;防水层,由高分子柔性防水卷材依次搭接而成;二次衬砌层,由二次衬砌结构依次浇筑而成;若干个防排水接头,设置于任意相邻两个二次衬砌结构的接缝处;其中,初期支护层、耐腐蚀吸能层、防水层和二次衬砌层沿隧道的径向方向由外至内依次设置,以构成一体的隧道衬砌结构。本发明的隧道衬砌结构具有优良的抗膨胀、抗流变、抗腐蚀能力,并可提高接缝处的防排水水平,确保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49954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509135.0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C04B28/04 , C04B20/02 , C04B14/42 , C04B24/38 , C04B14/38 , E02D15/02 , E04G21/02 , C04B111/76 , C04B111/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寒地区可喷射超高性能混凝土,其原料包括:预混料和活化玻璃纤维,预混料和活化玻璃纤维的质量比为220‑300:6‑12;预混料的原料按质量份包括:水泥70‑80份,硅灰10‑20份,粉煤灰5‑15份,粗砂70‑75份,细砂33‑39份,超细复合粉10‑15份,减水剂4‑6份,速凝剂4‑8份,微晶纤维素5‑1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2份,硝酸铈铵0.01‑0.1份,乙二胺1‑2份,丙烯酸甲酯1‑2份,钢纤维3‑7份,氧化石墨烯1‑2份,水13‑17份;活化玻璃纤维则采用玻璃纤维经碱液处理后,与硅氧烷一同加入乙醇水溶液中加热处理得到。
-
公开(公告)号:CN11842309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22616.9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台州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岩隧洞仰拱抗浮与抗裂缓冲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及隧洞,缓冲支护结构包括仰拱初期支护、第一管式阵列组合梯度吸能层、仰拱二次衬砌、第二管式阵列组合梯度吸能层。管式阵列组合梯度吸能层由多孔轻质材料充填聚乙烯波纹管逐个摆放构成,自下而上轻多孔轻质材料密度逐渐增大、波纹管管径逐渐减小,管体两端通过构造钢筋与初期支护及锁脚锚管外露端部连接,第一管式阵列组合梯度吸能层管体沿隧道轴向布置,第二管式阵列组合梯度吸能层沿隧道横向布置。本发明通过管式阵列组合梯度吸能层,可为软岩隧洞工程仰拱上浮与抗裂变形控制提供良好的缓冲支护,同时通过梯度吸能设计,可兼顾行车等动力荷载作用诱发的沉降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675412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661582.7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1L5/1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三维应力分量的确定方法及相关设备,涉及隧道围岩应力测试领域,主要为解决传统的测量隧道三维应力分量的方法操作工序繁复、效率低下的问题。该方法包括:获取隧道内的至少十二个岩样,其中,所述至少十二个岩样是基于隧道的六个不同方向的钻孔获取的,每个方向至少获取两个岩样;基于所述至少十二个岩样确定六个方向的最佳正应力分量;基于所述六个方向的最佳正应力分量和每个方向的三个余弦表达式确定目标观测值表达式;基于所述目标观测值表达式确定所述隧道三维应力分量。本发明用于隧道三维应力分量的确定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673505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654047.9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围岩扰动应力测试方法,包括:获取待监测隧道的隧道围岩的岩体基本质量等级;根据隧道围岩的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在隧道围岩上开设多个扰动应力测试钻孔;在各个扰动应力测试钻孔内间隔布置多个应力传感器;获取各个应力传感器的应力监测信息。该方法通过获取隧道围岩的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可以了解到待监测隧道围岩的岩体力学性质,从而根据隧道围岩的岩体基本质量级等级,进行扰动应力测试钻孔的布置,在隧道围岩上开设多个扰动应力测试钻孔,进而保证扰动应力测试钻孔的布置方式能够对隧道围岩的岩体力学性质具备较高的适应性和针对性,降低隧道岩体力学性质对监测成本的影响,提高关键区域应力监测结果的精度,为隧道围岩的稳定性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914453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746670.3
申请日:2020-07-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薄层状软岩大变形预测方法,包括:获取层状软岩的岩石和层面的力学参数;基于所述力学参数建立所述层状软岩的有限元模型,并开展单轴压缩数值试验确定其单轴强度;定义层状软岩的层面影响因子FBP,其中 基于所述强度特性数值试验有限元模型,控制层厚、层面倾角,开展参数敏感性分析,通过参数拟合得到层状软岩岩体强度和所述层面影响因子的定量关系 基于隧道地质情况,确定隧道层状软岩的岩体强度σcm;基于 开展层状软岩段隧道大变形预测。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薄层状软岩大变形预测方法能够达到在层厚小于10cm的情况下,考虑层理厚度、产状和剪切特性的定量预测层状软岩大变形预测的技术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