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27181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191758.8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3/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斜坡地形下岩石嵌固式基础设计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构建斜坡条件下输电杆塔岩石嵌固式基础的初始模型;计算出拉拔荷载作用下岩石嵌固式基础破坏区域,并根据破坏区域的尺寸构建概化模型;计算获得嵌固式基础的极限抗拔承载力T;根据输电杆塔所处的环境,求出大风工况、覆冰工况、断导线工况下嵌固式基础的最大上拔力,判定该上拔力是否满足极限抗拔承载要求,则不满足设计要求,则需要加大嵌固式基础的尺寸,然后重复步骤一~四。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基于斜坡地形对输电杆塔岩石嵌固式基础进行设计,考虑斜坡坡度对极限上拔承载力的弱化影响,使得基础能在极端条件下保持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844718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311855752.1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T1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复杂离散裂隙网络精细化建模方法,包括:通过函数拟合的方式获取节理组的组数以及每组节理组的倾向倾角、间距、迹长、桥长的分布规律;确定需要生成离散裂隙网络模型的区域,通过判断是否为凹体,如果为凹体,需要将其分割为多个凸体;根据得到的间距、迹长、桥长的分布规律,采用蒙特卡洛模拟生成满足分布规律和大小值范围的随机数;将得到的随机数存放在矩阵中;生成三维离散裂隙网络初步模型;将分布在指定区域外的节理面删除,得到三维离散裂隙网络精细化模型;生成的离散裂隙网络模型与真实的节理分布情况更接近,可满足更复杂的工程实际需求,适用性更强更为精细,提高了三维复杂离散裂隙网络模型的建模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072300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068954.X
申请日:2024-01-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V20/64 , G06V10/762 , G06V10/30
Abstract: 一种基于三维点云的结构面智能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取结构面发育的区域,通过无人机遥感获取该区域的三维点云数据;计算每个点的法向量;将每个点的法向量作为输入参数,采用DBSCAN算法聚类得到节理组数;对于每组节理组内的点,将点坐标作为输入参数,再次采用DBSCAN算法聚类得到单独的结构面;计算每个结构面的法向量和产状,并采用面积加权平均得到每组节理组的产状。该方法对无人机获取的点云数据无需滤波、去噪等工作,可在聚类的过程中自动剔除噪音点,在结构面识别过程中仅使用了一种算法,更为方便简洁,在识别之前无需知道节理组数量,所得结果更为客观,并可为后续计算模型建立和工程稳定性分析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3627001B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110872552.1
申请日:2021-07-30
Applicant: 江汉大学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17/15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面任意力系作用下矩形埋置基础位移计算方法,包括:确定地基岩土体重度、地基法向刚度、地基切向刚度;确定所设计矩形基础重度、尺寸参数、埋置深度;确定矩形基础所受除重力外的合力大小、合力作用方向;确定基础左右边界初始压力分布函数;确定基础下边界初始压力分布函数;确定基础上任一点的位移表示方法;确定基础边界压力分布函数表示方法;确定在外力F作用下基础的受力平衡方程;求解受力平衡方程,得到原点位移和基础转动角度,进一步求得矩形埋置基础上任一点的位移;相较于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本方法能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较为适用于平面任意力系作用下矩形埋置基础工程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6770871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944838.5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四川省地震局 ,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止地震作用下边坡加固抗滑桩错位的韧性拉结装置,其包括十字筒架,置入抗滑桩中被一体浇筑固定;拉固座,设置在背离边坡一侧的抗滑桩上十字筒架一端;拉结机构,其包括用于嵌入滑床拉固的嵌固端、用于直拉拉结抗滑桩的直拉系统、用于侧拉拉结抗滑桩的侧拉系统以及韧性节,所述韧性节一端用于拉结嵌固端、另一端用于拉结直拉系统和侧拉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2836367B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110121911.X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E21D9/06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法施工隧道穿越复合地层的地层损失率确定法,包括如下步骤:划分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包括盾前地层失、盾中地层损失和盾尾地层损失三部分;加权累积计算盾构隧道穿越合地层时引起的盾前地层损失率:考虑盾壳与管片之间存在必要的建筑隙情况下,计算盾构隧道穿越复合地层时引起的盾尾地层损失;计算盾隧道穿越复合地层时引起的总地层损失率;本发明可快速获取盾构法施隧道穿越复合地层引起的地层损失率,方法简便且适用性较强;考虑多因素获取盾构法施工隧道穿越复合地层引起的地层损失率,提高了地表降的预测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627001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872552.1
申请日:2021-07-30
Applicant: 江汉大学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17/15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面任意力系作用下矩形埋置基础位移计算方法,包括:确定地基岩土体重度、地基法向刚度、地基切向刚度;确定所设计矩形基础重度、尺寸参数、埋置深度;确定矩形基础所受除重力外的合力大小、合力作用方向;确定基础左右边界初始压力分布函数;确定基础下边界初始压力分布函数;确定基础上任一点的位移表示方法;确定基础边界压力分布函数表示方法;确定在外力F作用下基础的受力平衡方程;求解受力平衡方程,得到原点位移和基础转动角度,进一步求得矩形埋置基础上任一点的位移;相较于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本方法能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较为适用于平面任意力系作用下矩形埋置基础工程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3155495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229614.7
申请日:2021-03-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模拟风雨气候滑坡桩结构体系变形及破坏试验系统及方法,其系统包括:模型系统;风雨模拟系统;风雨模拟系统包括模拟控制器、风模拟机构和雨模拟机构,模拟控制器分别与风模拟机构、雨模拟机构连接,风模拟机构施加与风雨需求相匹配的载荷于桩结构,雨模拟机构施加与风雨需求相匹配的降雨于滑坡桩结构体系;图像系统;位移机构;滑坡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分别与位移机构、滑坡传感器连接。本发明实现多方位和多种信息探测,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更准确的把握滑坡桩结构体系变形失稳破坏演化规律,对于研究滑坡桩结构体系的特征,揭示桩结构的成灾模式及机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032955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163844.8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1N3/3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岩体工程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地震荷载下岩石动态本构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基于次加载面理论和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构建岩石次加载面的函数以及岩石相似中心面的函数;将修正CWFS模型与动态增强因子模型进行耦合,以获取岩石的粘聚力的耦合计算模型,根据该耦合计算模型,基于岩石弹性模量的损伤和应变率效应的耦合函数,并结合偏应力‑轴向应变关系曲线、应力应变曲线以及岩石循环加卸载试验应力‑应变曲线求解弹塑性矩阵,构建岩石动态本构模型。本发明根据地震荷载特点,将修正CWFS模型与动态增强因子模型进行耦合,建立了能反应岩石在地震荷载下的力学特征性质和变形特征的动态本构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2989265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172331.3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十堰海胜建设有限公司 , 郧西海嘉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纤传感的桩体水平位移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通过在桩体布设两条平行且设置多个等距节点的光纤传感器测线,在每个等距节点处设置光纤传感器,获取桩体不同等距节点处的轴向应变实测数据;步骤2:依据差分与导数的关系,获取轴向应变和桩体水平位移的矩阵关系式;步骤3:依据围护桩底部的受力情况,明确边界条件;步骤4:将步骤3中得到的边界条件应用于步骤2中得到的轴向应变和桩体水平位移的矩阵关系式,并通过逆变换将轴向应变换算成水平位移;本发明用通过该方法可快速获取桩体位移值,便于工程人员判别桩体变形程度,采用了与实际相符的假设条件,实施过程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保证工程安全施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