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567765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810615158.8
申请日:2018-06-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IPC: A61K9/52 , A61K9/50 , A61K47/36 , A61K31/70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天然多糖的肿瘤微环境双重响应性药物控释微胶囊及其应用。本发明胶囊壳层为多层结构,层间采用化学键连接,每层由XG‑MA/XG‑SH组装形成的丁二酰亚胺硫醚键合结构或XG‑BrMA/XG‑SH组装形成硫代马来酰亚胺键合结构构成;胶囊壳层内包裹有抗癌药物。本发明采用基于天然木葡聚糖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微胶囊的构筑方法,该微胶囊层与层间采用化学键连接,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对肿瘤微环境的双重响应性;微胶囊中丁二酰亚胺硫醚键合结构和硫代马来酰亚胺键合结构还原断裂速率不同,可以通过调控XG‑MA和XG‑BrMA的比例实现对抗癌药物的控制释放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794767B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1711063213.9
申请日:2017-11-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C08J3/075 , C08G73/02 , C08G73/06 , C08F220/20 , C08F220/56 , C08F222/38 , C08L33/14 , C08L79/02 , C08L79/04 , H01B3/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变感应高强度导电凝胶。本发明主要内容是采用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类单体与丙烯酰胺共聚得到绝缘聚合物凝胶网络,再将凝胶网络内的导电聚合物类单体进一步聚合,得到绝缘聚合物网络与导电聚合物网络相互贯穿的双网络水凝胶。本发明解决了目前导电凝胶制备过程复杂、涉及原料成本较高、制得的凝胶在力学性能以及导电性能方面不能兼顾的问题。本发明的优点是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8794767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711063213.9
申请日:2017-11-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C08J3/075 , C08G73/02 , C08G73/06 , C08F220/20 , C08F220/56 , C08F222/38 , C08L33/14 , C08L79/02 , C08L79/04 , H01B3/4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J3/075 , C08F220/20 , C08G73/0266 , C08G73/0611 , C08G2210/00 , C08J2333/14 , C08J2479/02 , C08J2479/04 , H01B3/447 , C08F220/56 , C08F222/3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变感应高强度导电凝胶。本发明主要内容是采用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类单体与丙烯酰胺共聚得到绝缘聚合物凝胶网络,再将凝胶网络内的导电聚合物类单体进一步聚合,得到绝缘聚合物网络与导电聚合物网络相互贯穿的双网络水凝胶。本发明解决了目前导电凝胶制备过程复杂、涉及原料成本较高、制得的凝胶在力学性能以及导电性能方面不能兼顾的问题。本发明的优点是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8567765A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申请号:CN201810615158.8
申请日:2018-06-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IPC: A61K9/52 , A61K9/50 , A61K47/36 , A61K31/70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天然多糖的肿瘤微环境双重响应性药物控释微胶囊及其应用。本发明胶囊壳层为多层结构,层间采用化学键连接,每层由XG-MA/XG-SH组装形成的丁二酰亚胺硫醚键合结构或XG-BrMA/XG-SH组装形成硫代马来酰亚胺键合结构构成;胶囊壳层内包裹有抗癌药物。本发明采用基于天然木葡聚糖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微胶囊的构筑方法,该微胶囊层与层间采用化学键连接,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对肿瘤微环境的双重响应性;微胶囊中丁二酰亚胺硫醚键合结构和硫代马来酰亚胺键合结构还原断裂速率不同,可以通过调控XG-MA和XG-BrMA的比例实现对抗癌药物的控制释放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719733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011528434.0
申请日:2020-12-22
Applicant: 上海大学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G01B7/16 , G01B7/30 , G01B1/00 , C08F251/00 , C08F220/56 , C08F222/38 , C08F2/44 , C08K9/02 , C08K3/34 , C08K3/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粘附、自修复的柔性水凝胶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Laponite溶于焦磷酸钠溶液得到Laponite分散液;将海藻酸钠、钙盐、导电介质、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引发剂和催化剂加入到Laponite分散液中置于模具中聚合,得到复合导电水凝胶;剪切后,两端安装导线,得到所述的柔性水凝胶传感器。该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拉伸性、柔性和自修复性,可循环使用;且具有非常优异的自粘附性能,可直接粘附于物体表面,用于粘附于人体、动物、机器人的表面,检测运动时的弯曲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2604188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210052932.1
申请日:2012-03-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C08L23/06 , C08K5/13 , C08K5/134 , C08J3/28 , C08J3/24 , B29C35/02 , B29C71/04 , A61L27/16 , A61L2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氧化交联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现有的交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强度和韧性较差。本发明的聚合物为重量比100~10000:1的交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抗氧化剂的混合物。具体制备方法是:首先将抗氧化剂溶于有机溶剂中,再加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粉末,充分混合并且干燥后,将混合物粉末置于模具中,加热、加压,使混合物粉末熔结成块,冷却至熔点以下保压退火,最后降至常温脱模后得到块状毛坯,经高能电子束辐照后得到产物。本发明的聚乙烯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磨损性、氧化稳定性、拉伸强度及冲击强度,适用于制作人工关节摩擦内衬,可降低人工关节磨损。
-
公开(公告)号:CN114719733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011528434.0
申请日:2020-12-22
Applicant: 上海大学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G01B7/16 , G01B7/30 , G01B1/00 , C08F251/00 , C08F220/56 , C08F222/38 , C08F2/44 , C08K9/02 , C08K3/34 , C08K3/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粘附、自修复的柔性水凝胶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Laponite溶于焦磷酸钠溶液得到Laponite分散液;将海藻酸钠、钙盐、导电介质、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引发剂和催化剂加入到Laponite分散液中置于模具中聚合,得到复合导电水凝胶;剪切后,两端安装导线,得到所述的柔性水凝胶传感器。该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拉伸性、柔性和自修复性,可循环使用;且具有非常优异的自粘附性能,可直接粘附于物体表面,用于粘附于人体、动物、机器人的表面,检测运动时的弯曲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1434698A
公开(公告)日:2020-07-21
申请号:CN201910030833.5
申请日:2019-01-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C08F220/56 , C08F220/54 , C08F222/38 , C08F220/06 , C08F2/44 , C08K3/34 , C08L33/26 , C08L79/02 , B33Y10/00 , B33Y70/10 , G01B7/1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3D打印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得含有纳米黏土的凝胶预聚液,3D打印,聚合,得到3D打印水凝胶。制备得到的水凝胶为一种响应性高强度3D打印导电水凝胶,用于柔性传感器及可穿戴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07840970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710847659.4
申请日:2017-09-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C08J3/075 , C08F220/56 , C08F220/28 , C08F220/54 , C08F220/06 , C08F222/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采用非共价作用促进界面结合的双层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新型双层水凝胶,将两片材质完全相同或者不同的水凝胶通过Fe3+与水凝胶中COO-形成配位键,形成具有优良界面结合力的双层水凝胶。本发明制得的双层水凝胶组装体,通过配位键使两层相结合,具有优良的界面结合力,同时避免了传统制备双层水凝胶的复杂、不可控工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840926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710847658.X
申请日:2017-09-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C08F265/10 , C08F220/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响应的高强度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水凝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双键功能化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微凝胶作为“大交联点”取代传统的小分子交联剂,制备高强度快速响应的水凝胶。具体步骤是通过沉淀聚合制备结构均一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微凝胶,然后通过酯化反应对微凝胶进行改性,接枝双键。最后将双键功能化的微凝胶、单体、引发剂、催化剂及去离子水混合,注入模具,合成块状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水凝胶。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水凝胶响应速率与力学性能不能兼顾的难题,样品性能优异,在生物驱动器领域具有良好的潜在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