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143155B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610047764.1
申请日:2006-09-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A61K36/258 , A61K35/56 , A61K9/19 , A61K8/98 , A23L1/30 , A61P37/04 , A61P35/00 , A61P1/14 , A61Q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参与人参,具体地说是一种双参组合物:由海参和人参组成,海参和人参的重量比为0.1~10∶0.1~10。本发明通过合理的调配海参与人参(以下简称双参),使双参功效互补,同时又避免了单独使用易产生阴阳失衡的问题;可以双参冻干粉或提取物为基础,开发双参化妆品、保健品和医药等系列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00562568C
公开(公告)日:2009-11-25
申请号:CN200510045852.3
申请日:2005-02-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12N5/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5/0601 , C12N2500/25 , C12N2500/36 , C12N2500/44 , C12N2501/3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绵干细胞——原细胞的分离纯化方法,通过差速离心、细胞特异性聚集、差速黏附和密度梯度离心四种方法联用,提高了海绵原细胞分离纯化的纯度和效率,为研究繁茂膜海绵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体外培养规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原细胞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1844061A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0910010873.X
申请日:2009-03-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B01J1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SSOS为壁材的微胶囊制备方法,其工艺上更为简单,包封效果也更为理想,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作为微胶囊化的壁材,将芯材与SSOS的糊液进行搅拌乳化,然后加入凝聚剂和交联剂,使SSOS沉积并固化于芯材形成表面微胶囊,与传统的凝聚法相比,SSOS可自发地沉积在油水界面,且不需外加乳化剂,不但克服了传统的凝聚法容易发生壁材聚合物主体凝聚的缺点,得到更高的包封率,而且避免了乳化剂残留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381707A
公开(公告)日:2009-03-11
申请号:CN200710012764.2
申请日:2007-09-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12N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卤素过氧化物酶分离纯化方法,以中国海域养殖龙须菜为原料,经粗提、硫酸铵分级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去除丰富的结构多糖及藻红蛋白,得到分子量约60KD电泳纯的卤素过氧化物酶。卤素过氧化物酶是至今唯一被广泛接受、与有机卤化物生物合成相关的酶,可使很多有机物卤化形成具有生理活性的卤素有机物,还具有催化硫氧化、环氧化、吲哚氧化及其它反应的作用,因此卤素过氧化物酶在药物合成和高附加值化合物合成方面越来越引起重视。这是首次从中国海域养殖龙须菜中分离纯化得到卤素过氧化物酶。
-
公开(公告)号:CN101143155A
公开(公告)日:2008-03-19
申请号:CN200610047764.1
申请日:2006-09-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A61K36/258 , A61K36/815 , A61K36/725 , A61K9/19 , A61K8/98 , A23L1/30 , A61P37/04 , A61P35/00 , A61P1/14 , A61Q19/00 , A61K35/56 , A61K35/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参与人参,具体地说是一种双参组合物:由海参和人参组成,海参和人参的重量比为0.1~10∶0.1~10。本发明通过合理的调配海参与人参(以下简称双参),使双参功效互补,同时又避免了单独使用易产生阴阳失衡的问题;可以双参冻干粉或提取物为基础,开发双参化妆品、保健品和医药等系列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01130764A
公开(公告)日:2008-02-27
申请号:CN200610047516.7
申请日:2006-08-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12N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反应器培养海绵或其细胞生产生物硅质材料的方法及装置,于反应器采用天然海水、投入常规的海绵饵料微藻培养海绵或其细胞,在反应器中设置有与水平方向成45-135度生长面的附着基,海绵或其细胞可沿生长面生长,在天然海水添加有硅烷偶联剂,利用海绵组织生长运动过程中抛弃部分原有骨骼的现象进行骨针收获,或在离体海绵细胞培养体系中进行生产骨针,得到生物硅质材料。本发明涉及海绵来源生物硅质材料生产方法,通过构建海绵培养反应器,引入硅烷偶联剂,利用海绵组织块或细胞,进行具有化学修饰硅质材料的生物合成,使得海绵或海绵细胞成为生产特定生物硅质材料的“工厂”,同时也为海绵硅质骨针合成的深入应用提供了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332024C
公开(公告)日:2007-08-15
申请号:CN200410020708.X
申请日:2004-06-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的培养,具体地说是一种海绵细胞的微载体三维培养方法;1)在改进人工海水中接种微载体和海绵细胞进行培养;改进人工海水的水溶液中包括:Na+,SO42-,HCO3-,K+,Tris HCl,Cl-,Mg2+,Ca2+,SiO32-,Fe3+,Zn2+,C6H5O73-,pH 7.6~8.2,PHA;2)在海绵细胞培养5~8天后,向上述改进人工海水中添加有机碳源、有机氮源和维生素C,形成新的培养液体系;3)在步骤2)之后,每隔2~3天更换培养液,并添加有机碳源和氮源,维生素C,在此条件下海绵细胞能进行正常生长。本发明优点为:可大规模生产药源,可选材料更广泛,应用前景好。
-
公开(公告)号:CN1930949A
公开(公告)日:2007-03-21
申请号:CN200510047218.3
申请日:2005-09-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A01G3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洋绿藻的培养,具体地说是一种海洋绿藻快速生长的方法,培养海洋绿藻的培养基为灭菌冷却后并添加微量营养元素的天然海水,初始接种密度为5.0×105~6.0×105个细胞/ml,液面光照强度3500~4000Lx,光暗时间比12~14∶12~10,光照培养6~8天藻密度能达到2.0×106~2.50×106个细胞/ml,生长期间藻液pH变化缓慢,单位细胞叶绿素含量高,藻细胞个体大。本发明使用微量营养元素培养海洋绿藻细胞,缩短藻细胞达到对数生长后期的时间,提高了藻细胞生长速率,提高单位藻细胞叶绿素含量,为快速培养海洋绿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302809A
公开(公告)日:2001-07-11
申请号:CN00110009.2
申请日:2000-01-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07H3/06
Abstract: 一种酶法降解壳聚糖与膜分离相耦合生产壳寡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产过程如下:(1)以酶降解壳聚糖制备壳寡糖;(2)采用中空纤维或平板超滤器与降解反应结合原位即时分离出活性寡糖;(3)再用纳滤器过滤超滤液,分离出高浓度活性壳寡糖。本发明实现了反应分离一体化,防止了活性寡糖的二次降解。由于过程实现连续操作,降解酶可以连续使用,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有利于实现产业化。
-
公开(公告)号:CN101275117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0710010804.X
申请日:2007-03-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制氢,具体说是一种利用CO2使藻类快速增殖直接用于生物制氢的方法,以亚心形扁藻为产氢藻类,在光生物反应器中,利用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及流加营养盐的培养方式,藻细胞从接种密度(0.6×106cells/mL)10天内达到最佳产氢密度(6×106cells/mL),不必经过离心浓缩,洗涤等步骤直接用于生物制氢。本发明克服了以往藻细胞培养与制氢过程中工艺复杂冗长、成本高、效率低等缺点,该方法简便可行,除简化了培养与制氢过程工艺,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还可净化CO2气体污染与减轻大气温室效应外;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