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06164B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610941730.0
申请日:2016-10-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单向哈希函数的匿名身份归类识别方法,使得验证者能在不知晓用户具体身份的前提下完成对其身份的准确归类。本发明基于简单的挑战响应过程,降低了用户与验证者之间的通信延时;同时,本发明基于标准的单向哈希函数,便于软硬件实现;本发明提出的方法支持用户所属类别的变更,当某一用户的类别发生变化时,验证者只需基于该用户所属的新类别相应的构造挑战即可。作为一种通用框架,本发明适用于现实中的多种应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549952B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610940634.4
申请日:2016-10-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代数方程的匿名身份归类识别方法,使得验证者无需获知用户的具体身份,就可完成对用户的身份归类;本发明基于代数方程完成对用户身份的归类,无需使用复杂的密码学方案,减小了识别过程的通信延时与计算开销,且软硬件实现的成本低;同时,本发明可灵活实现对用户类别的变更;作为一种通用框架,本发明适用于现实中的多种应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506164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0941730.0
申请日:2016-10-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单向哈希函数的匿名身份归类识别方法,使得验证者能在不知晓用户具体身份的前提下完成对其身份的准确归类。本发明基于简单的挑战响应过程,降低了用户与验证者之间的通信延时;同时,本发明基于标准的单向哈希函数,便于软硬件实现;本发明提出的方法支持用户所属类别的变更,当某一用户的类别发生变化时,验证者只需基于该用户所属的新类别相应的构造挑战即可。作为一种通用框架,本发明适用于现实中的多种应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571927B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610941729.8
申请日:2016-10-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对称加密的匿名身份归类识别方法,使得验证者能在不知晓用户具体身份的前提下完成对其身份的准确归类。本发明基于简单的挑战响应过程,降低了用户与验证者之间的通信延时。同时,本发明基于标准的对称加密算法,便于软硬件实现。本发明提出的方法支持用户所属类别的变更,当系统中某一用户的类别发生变化时,验证者只需基于该用户所属的新类别相应的构造挑战即可。作为一种通用框架,本发明适用于现实中的多种应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535193B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611127194.7
申请日:2016-12-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压力匹配检测针对无线认证的中继攻击的方法,K的使用者将K贴靠L,并按压若干次,同时,L和K记录各自压力传感器所测压力值,分别记为FL(t)和FK(t);L和K通过安全信道交换FL(t)和FK(t);L和K检查FL(t)和FK(t)是否匹配,若匹配,则判定通信中不存在中继攻击,否则判定有中继攻击。本发明为一种新检测无线通信中是否存在中继攻击方法,能够有效检测中继攻击。
-
公开(公告)号:CN106535193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127194.7
申请日:2016-12-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压力匹配检测针对无线认证的中继攻击的方法,K的使用者将K贴靠L,并按压若干次,同时,L和K记录各自压力传感器所测压力值,分别记为FL(t)和FK(t);L和K通过安全信道交换FL(t)和FK(t);L和K检查FL(t)和FK(t)是否匹配,若匹配,则判定通信中不存在中继攻击,否则判定有中继攻击。本发明为一种新检测无线通信中是否存在中继攻击方法,能够有效检测中继攻击。
-
公开(公告)号:CN106571927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941729.8
申请日:2016-10-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63/0435 , H04L9/3228 , H04L63/08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对称加密的匿名身份归类识别方法,使得验证者能在不知晓用户具体身份的前提下完成对其身份的准确归类。本发明基于简单的挑战响应过程,降低了用户与验证者之间的通信延时。同时,本发明基于标准的对称加密算法,便于软硬件实现。本发明提出的方法支持用户所属类别的变更,当系统中某一用户的类别发生变化时,验证者只需基于该用户所属的新类别相应的构造挑战即可。作为一种通用框架,本发明适用于现实中的多种应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515771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610059463.4
申请日:2016-0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9/3013 , H04L9/08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离散对数难题构造并关联公钥证书的方法,包括构造过程、替换过程和验证过程;与传统网络中每个用户拥有一张公钥证书的方式不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但与传统PKI机制相兼容的公钥证书管理方式,使得即便单个用户也能拥有多张相互关联的公钥证书,并根据需要以一定的顺序来使用它们。本发明较传统的公钥证书管理有多方面优势,能为用户提供包括证书自行撤销与替换在内的灵活可控的自服务机制等。
-
公开(公告)号:CN106507362B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611127231.4
申请日:2016-12-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全双工通信检测针对无线认证的中继攻击的方法,双方各自所收的叠加信号在无中继攻击时应相同,若存在中继攻击则会不同。因此,双方通过对比所接收的叠加信号,就能检测出有无中继攻击。本发明为一种新检测无线通信中是否存在中继攻击方法,能够有效检测中继攻击。
-
公开(公告)号:CN106507362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1127231.4
申请日:2016-12-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全双工通信检测针对无线认证的中继攻击的方法,双方各自所收的叠加信号在无中继攻击时应相同,若存在中继攻击则会不同。因此,双方通过对比所接收的叠加信号,就能检测出有无中继攻击。本发明为一种新检测无线通信中是否存在中继攻击方法,能够有效检测中继攻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