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32734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629172.8
申请日:2019-07-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安全多方计算的隐私时间戳的数字版权方法及系统,本方法包括:互联网版权保护服务商与用户制定智能合约规则;用户发生版权归属纠纷时创建并通过版权纠纷智能合约,并将用户双方时间戳碎片集合保存在区块链上;区块链上参与计算的节点将计算结果发送至恢复差值智能合约;恢复差值智能合约计算版权纠纷用户之间的创作时间戳差值,并输出所述差值以及对应的版权纠纷智能合约地址。本发明可以在不破坏现有的区块链版权系统的框架下,解决区块链版权系统中创作时间的隐私保护问题,保证了用户的匿名性,并使隐私数据真正地掌握在用户手中。
-
公开(公告)号:CN110659453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0764255.8
申请日:2019-08-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
IPC: G06F2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先发明原则的区块链数字版权保护方法及系统。本方法为:1)用户将已完成作品向区块链申请数字版权证书时,使用互联网版权服务方的同态公钥对该作品的创作时间戳加密后,得到创作时间戳密文并发送给互联网版权服务方;2)互联网版权服务方将该创作时间戳密文和该用户提供的创作时间证据进行对比,若该创作时间密文匹配创作时间证据,且该作品的版权内容未被注册,则创建颁发证书智能合约,并把该智能合约地址发送给该用户;3)互联网版权服务方将该创作时间戳密文存放到一版权证书中并将该版权证书上链。本发明解决了目前网络上原创内容流动性大,原创作者不能及时提交数字版权申请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648229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1910725064.0
申请日:2019-08-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公开的区块链系统及交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转账方向收款方转账时,转账方选择一噪声值对交易金额进行模糊并利用多接收者签密技术对该噪声值进行加密后发送给收款方;收款方使用自己的私钥对收到的加密噪声值进行解密,获得该交易金额。与现有的全公开区块链相比,本发明增加了交易噪声实现了交易的部分隐藏,保证了用户的交易隐私,并使用多接收者签密以及零知识证明技术,保证了该方案的安全性。与现有的全隐藏区块链相比,本发明中非交易参与者可读取该笔交易部分信息(加了噪声后的交易金额和输入输出数额),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监管困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659453B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1910764255.8
申请日:2019-08-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
IPC: G06F2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先发明原则的区块链数字版权保护方法及系统。本方法为:1)用户将已完成作品向区块链申请数字版权证书时,使用互联网版权服务方的同态公钥对该作品的创作时间戳加密后,得到创作时间戳密文并发送给互联网版权服务方;2)互联网版权服务方将该创作时间戳密文和该用户提供的创作时间证据进行对比,若该创作时间密文匹配创作时间证据,且该作品的版权内容未被注册,则创建颁发证书智能合约,并把该智能合约地址发送给该用户;3)互联网版权服务方将该创作时间戳密文存放到一版权证书中并将该版权证书上链。本发明解决了目前网络上原创内容流动性大,原创作者不能及时提交数字版权申请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532734B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1910629172.8
申请日:2019-07-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安全多方计算的隐私时间戳的数字版权方法及系统,本方法包括:互联网版权保护服务商与用户制定智能合约规则;用户发生版权归属纠纷时创建并通过版权纠纷智能合约,并将用户双方时间戳碎片集合保存在区块链上;区块链上参与计算的节点将计算结果发送至恢复差值智能合约;恢复差值智能合约计算版权纠纷用户之间的创作时间戳差值,并输出所述差值以及对应的版权纠纷智能合约地址。本发明可以在不破坏现有的区块链版权系统的框架下,解决区块链版权系统中创作时间的隐私保护问题,保证了用户的匿名性,并使隐私数据真正地掌握在用户手中。
-
公开(公告)号:CN110648229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10725064.0
申请日:2019-08-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公开的区块链系统及交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转账方向收款方转账时,转账方选择一噪声值对交易金额进行模糊并利用多接收者签密技术对该噪声值进行加密后发送给收款方;收款方使用自己的私钥对收到的加密噪声值进行解密,获得该交易金额。与现有的全公开区块链相比,本发明增加了交易噪声实现了交易的部分隐藏,保证了用户的交易隐私,并使用多接收者签密以及零知识证明技术,保证了该方案的安全性。与现有的全隐藏区块链相比,本发明中非交易参与者可读取该笔交易部分信息(加了噪声后的交易金额和输入输出数额),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监管困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432408B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010110203.1
申请日:2020-02-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IPC: H04W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线Wi‑Fi流量分析的双因子认证方法及电子装置,该方法的步骤包括:接收并验证一登录端的一请求登录信息,向通过验证的所述登录端发送一标识以及向相应辅助端发送一带有所述标识符的第一挑战码;接收所述登录端的依据所述标识得到的第二挑战码与所述相应辅助端的第一挑战码,计算所述第一挑战码与所述第二挑战码的相似性数值,并通过一设定阈值判断是否通过所述登录端认证请求。本发明采用服务器通过无线信道向辅助端下发挑战码,登录端通过无线网卡抓取并解析的方式实现,操作简单易实现,用户与辅助端无交互;增加了第二个因子挑战码,该挑战码不重复使用且足够长,使得敌手通过穷举法猜测出变得不可行,安全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432408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110203.1
申请日:2020-02-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IPC: H04W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线Wi-Fi流量分析的双因子认证方法及电子装置,该方法的步骤包括:接收并验证一登录端的一请求登录信息,向通过验证的所述登录端发送一标识以及向相应辅助端发送一带有所述标识符的第一挑战码;接收所述登录端的依据所述标识得到的第二挑战码与所述相应辅助端的第一挑战码,计算所述第一挑战码与所述第二挑战码的相似性数值,并通过一设定阈值判断是否通过所述登录端认证请求。本发明采用服务器通过无线信道向辅助端下发挑战码,登录端通过无线网卡抓取并解析的方式实现,操作简单易实现,用户与辅助端无交互;增加了第二个因子挑战码,该挑战码不重复使用且足够长,使得敌手通过穷举法猜测出变得不可行,安全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766551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1910851424.1
申请日:2019-09-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IPC: G06Q40/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Kafka共识机制的联盟链及交易方法。联盟链中项目i的背书节点,用于接收项目i授权的用户对项目i中的智能合约发起的交易,并对该交易进行预执行得到响应结果、根据智能合约中抵押的信誉积分计算该交易的信誉积分以及对该交易进行背书记录,然后签名后发送给用户;服务节点,用于接收满足背书策略的交易,然后找到该交易所属的项目队列,并按照交易的信誉积分高低对该项目队列中的交易进行排序,将前N个交易打包成一个区块并转发给项目i的参与节点;参与节点,用于对收到的区块中每笔交易的用户签名信息和背书记录信息进行验签,若其中一笔交易通过背书策略则将其标记为合法并更新状态数据库,否则标记为不合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431854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0110210.1
申请日:2020-02-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IPC: H04L2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Wi‑Fi接收信号强度的双因子认证方法及电子装置,该方法步骤包括:接收并验证一登录端的一请求登录信息,向通过验证的所述登录端及相应辅助端发送一Wi‑Fi信息采集通知;接收所述登录端采集的第一Wi‑Fi列表与第一信号强度信息以及所述登录端相应辅助端采集的第二Wi‑Fi列表与第二信号强度信息;将所述第一Wi‑Fi列表与所述第二Wi‑Fi列表的交集作为公共Wi‑Fi列表,计算所述公共Wi‑Fi列表内每一个Wi‑Fi访问接入点的登录端接收信号强度和辅助端接收信号强度的相似值,并通过一设定阈值判断是否通过所述登录端认证请求。本发明无需用户与辅助端进行额外的交互/手动操作,方法简单易,可个性化定制Wi‑Fi信号的相似性比较算法,控制登录端和辅助端之间的可用距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