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57905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825757.9
申请日:2022-07-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IPC: C07J9/00 , C07C35/12 , C07C29/78 , A23L33/105 , A23L33/10 , A23K20/105 , A23K20/168 , A23L27/10 , A61K8/34 , A61K8/63 , A61K47/28 , A61Q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L‑薄荷醇与胆固醇的共晶,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所述共晶中,L‑薄荷醇和胆固醇的摩尔比为1:2。本申请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手段对所述共晶进行了全面的表征。本发明的共晶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可重复放大,制备的共晶具有结晶度高、流动性好,储存稳定性高等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192655B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1910656687.7
申请日:2019-07-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IPC: A23L33/15 , A23L29/00 , A23P10/30 , A23K20/174 , A23K20/105 , A23K4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α‑生育酚的微球、其制备方法及用途。该微球以甜菜碱为载体,在搅拌或涡旋的作用下,通过冷却结晶的方法获得。所得微球的生育酚载量高,球形度和流动性好,熔点较高,并且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更高的生物利用度。该微球能够用于制备动物饲料或人类营养保健品。
-
公开(公告)号:CN111574441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453645.6
申请日:2020-05-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IPC: C07D213/82 , C07C65/10 , C07C51/42 , C07C51/43 , A61K31/455 , A61P9/12 , A61P9/10 , A61P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尼可地尔与水杨酸的共晶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对尼可地尔与水杨酸的共晶进行了全面的表征。经稳定性测试比较,该共晶相对于尼可地尔原料药本身具有更加优良的湿热稳定性,提升了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518952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835652.6
申请日:2016-09-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J71/00 , C07B220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醋酸曲安奈德新晶型B、其制备方法、包含所述晶型B的药物组合物和用途。采用XRD、IR、DSC、TGA、SEM等手段对新的晶型进行了全面表征。该晶型B使用Cu Kα的X-射线粉末衍射方法得到的粉末衍射图在如下2θ角有衍射峰:6.81°±0.2°,8.80°±0.2°,9.34°±0.2°,11.52°±0.2°,12.15°±0.2°,13.40°±0.2°,14.13°±0.2°,14.57°±0.2°,15.43°±0.2°,16.72°±0.2°,17.70°±0.2°,18.70°±0.2°,19.08°±0.2°。本发明涉及的醋酸曲安奈德新晶型颗粒小且分布均匀,不易结块,更有利于其混悬注射剂的制备和储存,具有更加优良的物理化学和成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356038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10546268.5
申请日:2014-10-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IPC: C07C401/00 , A61K31/593 , A61P19/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1/593 , C07C40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维生素D2和D3的共晶、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以及包含所述共晶的药物组合物。所述维生素D2与D3的共晶具有结晶度高、吸湿性小的优点,并形成规整的晶体型态,稳定性显著增强,因而有利于药物的工艺处理和物化性能的改善,提高成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356038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546268.5
申请日:2014-10-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IPC: C07C401/00 , A61K31/593 , A61P19/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1/593 , C07C40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维生素D2和D3的共晶、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以及包含所述共晶的药物组合物。所述维生素D2与D3的共晶具有结晶度高、吸湿性小的优点,并形成规整的晶体型态,稳定性显著增强,因而有利于药物的工艺处理和物化性能的改善,提高成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951725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10182889.X
申请日:2014-04-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IPC: C07J1/00 , C07D295/027 , C07D295/023 , A61K31/567 , A61P5/28 , A61P35/00 , A61P15/00 , A61P15/12 , A61P19/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17β雌二醇的哌嗪共结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17β雌二醇的哌嗪共结晶,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热失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分析表明,本发明的共结晶具有更加优良的物理化学和成药性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所述共结晶的方法,所述方法操作简单,容易控制,重现性好,可以稳定获得目标共结晶。
-
公开(公告)号:CN102887829B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210326164.4
申请日:2012-09-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IPC: C07C215/28 , C07C213/08 , C07C59/285 , C07C51/41 , A61K31/137 , A61P37/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1/137 , C07B2200/13 , C07C215/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芬戈莫德粘酸盐、其A晶型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晶型A用Cu?Kα射线衍射得到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在2θ约:6.1,9.1,12.2,14.9,15.7,17.8,18.5,19.6,20.6,21.4,21.8,22.5,24.5°具有特征峰。本发明还涉及所述A晶型在制备作为鞘氨醇-l-磷酸(S1P)受体调节剂的药物中的用途,更具体而言,涉及在制备作为免疫调节剂的药物中用途。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药物组合物,其包含所述的芬戈莫德粘酸盐或所述的A晶型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
公开(公告)号:CN102603663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210038785.2
申请日:2012-02-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IPC: C07D257/04 , A61K31/41 , A61P9/12
Abstract: 本发明属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公开了缬沙坦晶型E和晶型F两种新晶型及其制备方法。运用XRD、显微拉曼光谱仪、红外光谱、DSC、TGA、DVS等手段对新的晶型进行了全面表征。发现新的晶型具有更加优良的物理化学和成药性能。本发明涉及的缬沙坦新晶型制备方法简单,容易控制,重现性好,可以稳定获得目标晶型。
-
公开(公告)号:CN115181046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210884097.1
申请日:2022-07-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IPC: C07C401/00 , C07C35/12 , C07C29/7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维生素D3与L‑薄荷醇的共晶,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所述的共晶中,维生素D3、L‑薄荷醇和水分子的摩尔比为1:1:1。运用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手段对维生素D3与L‑薄荷醇的共晶进行了全面表征,共晶可以显著提高维生素D3的体内吸收。此外,形成共晶后,共晶的熔点相较于L‑薄荷醇提高了28℃,L‑薄荷醇的挥发性也得到显著降低。稳定性结果表明,共晶中L‑薄荷醇的储存稳定性相较原料而言有一定程度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