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储能系统的容量配置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20049472A

    公开(公告)日:2025-05-27

    申请号:CN202510189186.8

    申请日:2025-02-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混合储能系统的容量配置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方法包括:获取风电场的输出功率信号、以及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的电解池信息,并生成所述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的初始功率指令信号;通过连续变分模态分解策略,拆分各子功率指令信号,并通过预设的功率指令筛选策略,筛选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的第一参考功率指令信号;计算所述风电场的剩余风功率信号,并通过变分模态分解策略,拆分为各子剩余风功率信号;通过预设的风功率信号筛选策略,筛选化学电池储能阵列的第二参考功率指令信号,以生成混合储能系统的目标容量信息。采用本方法能够提升了在规模扩大时的混合储能系统的风功率波动抑制效果。

    一种纤维增强的固体氧化物电池密封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1960170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656439.X

    申请日:2024-11-19

    Abstract: 一种纤维增强的固体氧化物电池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密封材料为玻璃‑莫来石纤维复合材料,其中包含3wt.%~20wt.%的莫来石纤维,所述莫来石纤维为Al‑Si多晶莫来石纤维,主晶相为单一莫来石相,所述纤维的直径为1‑20μm,单丝长度为0.2‑150mm,长径比为200‑5000。本申请所述的固体氧化物电池密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玻璃和莫来石纤维混合,得到所述密封材料。本申请所述的固体氧化物电池密封材料相较于常规的玻璃密封复合材料具有更优的力学性能,在高温水蒸气环境中稳定工作,并且可以为连接体连接界面隔绝了外界氧气与水蒸气。

    尖晶石涂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固体氧化物电解装置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639226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669272.4

    申请日:2024-05-2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锰钴尖晶石涂层的制备方法,(a)、准备金属前驱体粉末,金属前驱体粉末为锰粉与钴粉;(b)、配置金属前驱体悬浊液;(c)、加热基体至指定温度,使金属前驱体悬浊液分散剂可以在基体表面充分气化;(d)、使用高压雾化喷涂、旋转雾化喷涂或超声雾化喷涂的方法将金属前驱体悬浊液喷涂于基体表面,形成附着于基体表面的金属前驱体层;(e)、致密化烧结;(f)、氧化烧结。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可以有效消除前驱体涂层中存在的孔隙,有助于制备质地均匀致密、厚度高的锰钴尖晶石涂层,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经济性强。

    高耐铬侵蚀性固体氧化物电池氧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1239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667700.X

    申请日:2024-05-27

    Abstract: 一种固体氧化物电池氧电极材料,所述氧电极材料的化学组成为:LaaSrbBacCo1‑xFexO3‑y,对于各元素的含量,其满足以下要求:1.01≤a+b+c≤1.15,0.5≤a≤0.8,0.41≤b+c≤0.55,0.1≤b≤0.2,0.31≤c≤0.4,0.5≤x≤0.9,0≤y≤0.5。还提供一种氧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根据氧电极材料的化学组成将可溶性金属盐、络合剂溶于去离子水中,加热,得到胶状物;将所述胶状物烘干形成前驱体,将所述前驱体进行高温烧结、球磨。本申请的固体氧化物电池氧电极材料,具有高耐铬侵蚀性、高稳定性和高催化活性。

    无先验速度结构的矿山微地震事件自定位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20009973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480174.0

    申请日:2025-04-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先验速度结构的矿山微地震事件自定位方法及系统,通过联合利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微地震信号与面波干扰噪声,实现地下速度结构反演与震源定位一体化。包括:布设地表检波器阵列采集微动与微地震混合信号;提取面波频散曲线反演地层S波速度模型,已知地质资料中地层泊松比时可进一步构建P波速度模型;对微地震信号降噪后进行震相拾取,并获得P波与S波初至到时;构建以初至到时、震源位置、发震时刻及速度模型为参数的目标函数,通过目标函数优化实现精准定位。本发明避免了矿山前期现场声波测井施工,充分利用了面波干扰噪声,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利用率,实现无先验速度结构的矿山微地震事件定位。

    深部煤层气储层双孔隙结构参数预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88209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369896.9

    申请日:2025-03-27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深部煤层气储层双孔隙结构参数预测方法及装置,涉及煤层气储层开发技术领域,解决了深部煤层气储层孔隙的预测结果精准度较低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基于初始有机质含量、黏土含量和脆性矿物含量,利用等效介质理论模型建立煤层气储层双孔隙煤岩石物理模型;根据测井数据中的测井观测纵波与横波速度计算基质孔隙度,裂隙孔隙度和裂隙纵横比,并将井旁基质孔隙度,裂隙孔隙度和裂隙纵横比作为煤层气储层双孔隙煤岩石物理模型的孔隙参数先验信息;基于指定三维地震层位数据以及孔隙参数先验信息,通过煤层气储层双孔隙煤岩石物理模型,利用叠前贝叶斯反演法进行叠前地震反演,得到煤层气储层双孔隙储层预测结果。

    一种深部煤层气储层水平应力差异比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846737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330652.X

    申请日:2025-03-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部煤层气储层水平应力差异比的确定方法和装置,涉及深部煤层气勘探的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到深部煤层气储层的测井数据以及方位地震观测数据,基于测井数据构建深部煤层气储层的储层参数初始模型,基于方位地震观测数据和方位地震反射系数方程,构建用于反演深部煤层气储层参数的目标泛函,在初始模型的约束下,基于广义线性反演理论和迭代重加权最小二乘联合算法求解目标泛函,以得到储层参数目标模型,进而根据目标模型计算深部煤层气储层中每个采样点的水平应力差异比。该方法在准确的初始模型约束下,实现深部煤层气储层水平应力差异比的准确估算,缓解了现有水平应力差异估算方法存在的准确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裂缝孔隙介质多域地震反演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535564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097265.6

    申请日:2025-0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裂缝孔隙介质多域地震反演方法及装置,涉及地质勘探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基于精确Graebner方程的反射系数计算方式,以及借助柯西先验约束联合时间域和频率域构建的目标函数,实现了孔隙度、裂缝弱度和含水饱和度三个参数剖面的同时反演,精确Graebner方程能够准确地描述裂缝介质的反射系数特征,时间域反演可以增强抗噪性,频率域反演可以提高分辨率,因此兼顾了反演结果的准确性、抗噪性和分辨率,实现了孔隙度、裂缝弱度和含水饱和度的高精度、高分辨率估计。

    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778105B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002887.8

    申请日:2024-07-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涉及地震数据处理的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到由参考炮点激发,所有地震道接收的第一地震折射波数据集合;对参考地震道的第一地震折射波数据中的负向旁瓣进行衰减,得到参考地震折射波数据,然后结合其余地震道的第一地震折射波数据,构建参考地震道的虚折射道集,再将其与由目标炮点激发,参考地震道接收的第二地震折射波数据结合,重构目标炮点的超虚折射道集。该方法只针对地震折射波的负向旁瓣进行衰减,因此既能压制由负向旁瓣诱发的正向旁瓣的能量,又能保护正向主瓣的宽度和能量,从而保证了地震折射波的最大信噪比和分辨率,且降低了对地震波频率选择的敏感性,泛化能力更强。

    露天矿山运输调度方法及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58634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510128123.1

    申请日:2025-02-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露天矿山运输调度方法及装置,涉及运输调度技术领域,本发明能够获取目标矿区的工程数据,根据工程数据和以总运输费用最低为目标构建的目标函数,采用基于梯度优化器的全局搜索算法,对目标矿区中各运输路线的运输次数进行迭代优化,得到目标运输次数方案,进而确定目标矿区的车辆调度方案。这样在确定目标矿区的车辆调度方案时,采用了基于梯度优化器的全局搜索算法,通过梯度搜索规则和局部逃逸操作符,可以避免粒子群类型方法对于多维优化问题运算效率低以及容易过早收敛的问题,能够更好的平衡前期勘探能力和后期开发能力,快速、准确的得出最优调度方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