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56317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202046.0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矿火灾预防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卫星遥感的煤火对CO2和CH4气体排放的影响评估方法,包括选取典型火区采用单通道算法对煤田地表温度进行反演,设定火灾发生温度阈值,提取煤田火区的空间分布,精确分析典型火区CO2和CH4排放的影响规律。该基于卫星遥感的煤火对CO2和CH4气体排放的影响评估方法,通过选取典型矿区进行煤田地表温度与碳排放关系测算模拟,测量温度后进行记录并制备成折线图,根据采集的地表温度变化结合碳排放进行预测模拟地表温度变化示意图,根据不同地区与季节设定温度阈值,提取各煤田火灾空间分布图,进而精确分析典型火区CO2和CH4排放的影响规律,为煤矿防火工作做出有效的措施,进一步降低了火灾发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128027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903306.2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外差分光谱气体传感器环境压力补偿结构,紫外差分光谱气体传感器环境压力补偿结构,包括密闭箱体、紫外差分光谱气体传感器、数字压力传感器、恒温控制器、工控机、调压组件和限位隔板;密闭箱体内部设有调压组件及限位隔板,所述调压组件包括活塞、调节杆及驱动电机,所述活塞的左侧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的前端穿出密闭箱体后与驱动电机相连接,活塞将密闭箱体内部分为调压气室及工作气室。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紫外差分光谱气体传感器环境压力补偿方法。本发明的补偿结构及方法能够对不同环境压力条件下的气体浓度进行补偿,克服了由于环境压力条件变化导致测量气体浓度不精确的缺陷,为工业环境气体浓度测量提供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6838396B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1099423.9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E21D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瓦斯矿井巷道防爆燃冲击的注浆支护柔性锚索设备,涉及巷道支护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锚索、第二锚索以及自适应分离组件,其中,第一锚索锚固于巷道围岩的深处,巷道围岩中设置有安装槽,用于容置自适应分离组件,第二锚索采用自适应分离组件与第一锚索相连,第二锚索的外部套设有托盘,托盘用于支撑及预紧巷道围岩的岩壁,第二锚索的外部还螺纹连接有螺母,螺母用于将托盘锁紧至巷道围岩的岩壁上,且当第二锚索的向外位移量大于阈值时,自适应分离组件能够分离第一锚索和第二锚索;从而解决了在对应爆燃冲击时,巷道深部发生垮塌的风险,有利于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838396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1099423.9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E21D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瓦斯矿井巷道防爆燃冲击的注浆支护柔性锚索设备,涉及巷道支护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锚索、第二锚索以及自适应分离组件,其中,第一锚索锚固于巷道围岩的深处,巷道围岩中设置有安装槽,用于容置自适应分离组件,第二锚索采用自适应分离组件与第一锚索相连,第二锚索的外部套设有托盘,托盘用于支撑及预紧巷道围岩的岩壁,第二锚索的外部还螺纹连接有螺母,螺母用于将托盘锁紧至巷道围岩的岩壁上,且当第二锚索的向外位移量大于阈值时,自适应分离组件能够分离第一锚索和第二锚索;从而解决了在对应爆燃冲击时,巷道深部发生垮塌的风险,有利于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128027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210903306.2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外差分光谱气体传感器环境压力补偿结构,紫外差分光谱气体传感器环境压力补偿结构,包括密闭箱体、紫外差分光谱气体传感器、数字压力传感器、恒温控制器、工控机、调压组件和限位隔板;密闭箱体内部设有调压组件及限位隔板,所述调压组件包括活塞、调节杆及驱动电机,所述活塞的左侧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的前端穿出密闭箱体后与驱动电机相连接,活塞将密闭箱体内部分为调压气室及工作气室。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紫外差分光谱气体传感器环境压力补偿方法。本发明的补偿结构及方法能够对不同环境压力条件下的气体浓度进行补偿,克服了由于环境压力条件变化导致测量气体浓度不精确的缺陷,为工业环境气体浓度测量提供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685529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304342.1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C10L1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矿技术领域,并提供一种防治煤自燃的复合抗氧抑制剂,包含抗氧化剂,所述抗氧化剂包含聚丙烯酸‑海藻酸钠胶体、超氧化物歧化酶、褪黑素;所述煤低温自燃下产生过氧自由基,所述复合抗氧抑制剂抑制煤自燃通过抑制过氧自由基的产生进而抑制煤的自燃。该防治煤自燃的复合抗氧抑制剂,添加复合抗氧合酶抑制剂的煤样的最大质量损失率减小,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对煤自燃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超氧化物歧化酶提供质子氢消耗煤体基自由基和羧基自由基,减少Co和cO2气体的释放量,聚乙二醇可以在煤表面形成胶体涂层,在低温下防止水分流失,增加煤中H2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够清除煤中的过氧自由基并终止链式反应,从而延缓煤自燃。
-
公开(公告)号:CN11651830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304836.X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矿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长距离输送液态CO2管路温压实时监测及智能调节装置包括中央处理模块、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报警装置、增减压装置、监测终端模块,温度传感器配合压力传感器实时显示并监测温度压力变化,并设置温度与压力阈值。该长距离输送液态CO2管路温压实时监测及智能调节装置在进行灭火工作时,中央处理模块接收监测终端模块的信号并进行调控,根据设定的阈值,在管道温度与压力超过阈值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并通过监测终端模块反馈至中央处理模块进行信息处理并发出相关的增压、减压或温度控制指令进行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6168591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202395.2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9B2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矿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液态CO2出口释放相变储能温差发电的实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含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与显示屏,温度传感器对CO2释放过程的温度进行测量,研究CO2释放用于储能发电过程的温差变化,进而模拟CO2释放过程不同温度下对于储能发电过程的影响;流量传感器对CO2释放的流量进行计算,CO2释放的不同流量下的发电过程配合CO2释放进行防火灭火的应用。液态CO2出口释放防火技术的应用,包含研究松散煤体内液态CO2的相变渗流特征、研究液态CO2注入松散煤体后的相变降温特征、研究松散煤体内液态CO2非等温多相流动过程的耦合模型、液态CO2注入采空区后的运移规律及惰化作用范围、长距离液态CO2直注防治煤自燃技术的工艺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975875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472213.2
申请日:2025-04-1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局煤田地质中心
IPC: B64U20/80 , B64U10/13 , B64U20/70 , G01N33/00 , B64U1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煤矿采空区探测的无人机,涉及检测用无人机技术领域,包括:圆台型的空心外壳,所述外壳的下端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分布有多个螺旋桨;所述外壳的上端开设有一个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一个检测筒;所述检测筒内部设置有气体传感器;所述外壳的侧壁上圆周分布有多个侧孔,与中心孔共同形成进气通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安全的飞行性能,精确的气体检测,稳定的流量调节机制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431107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0304701.3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C10L1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矿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控温释放靶向抗氧化剂抑制煤自燃的材料及方法,制备包含以下步骤准备石蜡;聚乙烯蜡与PP蜡其中的一种用作抗氧化剂外壳;将制备的聚丙烯酸钠阻化剂用抗氧化剂外壳包裹;抗氧化剂抑制煤自燃的材料制备完成。该控温释放靶向抗氧化剂抑制煤自燃的材料,在进行阻燃时选择临界温度60℃、110℃,制备用石蜡包裹的典型抗氧化剂,60℃时使用聚乙二醇结合聚丙烯酸钠,110℃时使用叔丁基对苯二酚结合聚丙烯酸钠,在环境温度高于设计温度后释放抗氧化剂;抑制煤中典型活性基团产生,切断氧化反应历程,从而达到精准抑制煤自燃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