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步态识别的煤矿井下人员身份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41870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1810936703.3

    申请日:2018-08-16

    Inventor: 刘晓阳 靖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步态识别的煤矿井下人员身份识别方法,该方法对采集的煤矿井下步态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高维步态图像向量,运用自适应的度量方式,设置邻域权值矩阵,构造目标函数,优化目标函数,用最佳投影矩阵将测试集数据投影到低维特征分类空间,实现对高维空间数据样本点的维数约简和步态特征提取;在识别时,将待识别步态图像序列输入K‑NN分类器,实现对步态图像的分类识别监测。该方法受照度影响小,能较好地判定各高维数据点所在子空间的局部信息和类别信息,识别率高,稳定性好,能为煤矿井下人员位置自动化监测、人员身份自动化识别等提供可靠信息。

    一种基于暗原色先验与同态滤波的矿井雾尘图像增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74823A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811018579.9

    申请日:2018-09-03

    Inventor: 刘晓阳 吴迎旭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暗原色先验与同态滤波的矿井雾尘图像增强方法,步骤是:1求出煤矿井下雾尘图像的暗原色图;2在煤矿井下环境中,采用暗原色值来估算大气光;3由暗原色图求出图像的粗略透射率;4利用雾尘图像还原公式获得去雾尘图像;5对除雾尘后的图像采用改进的同态滤波的方案进行处理得到最终图像。本发明与现有的其他煤矿井下雾尘图像增强方法相比,可以有效的提高雾尘图像的清晰度,增强对比度和细节,有针对性的减少煤矿井下光照不均匀的影响,使图像接近原本特征,轮廓更加清晰,在处理雾尘现象严重的区域时增强效果也比较明显。

    一种基于区域树的井下巷道点云数据的快速查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77720A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710705120.5

    申请日:2017-08-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域树的井下巷道点云数据的快速查询方法,包括:(1)划分巷道空间区域;(2)根据所划分的巷道空间区域,构造区域树拓扑结构;(3)提取巷道点云中轴线;(4)根据区域树,分别建立巷道点云与中轴线距离之间的对应关系;(5)沿中轴线根据巷道点云与中轴线距离的不同,对巷道点云进行区域分割;(6)确定待查询点所在的分割区域,快速查找待查询点。本发明可有效提高点云数据的组织管理效率,快速查找待查询点,提高了对围岩形变监测的效率与精度。

    一种煤矿井下矿工人脸区域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57719B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510094620.0

    申请日:2015-0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矿工人脸区域检测方法。采集煤矿井下包含戴矿灯的矿工人脸图像和井下无人的背景环境图像,对采集的图像做减法处理,并根据确定的煤矿井下人员的位置区域还原图像,得到了只有矿工没有背景信息的新图像,进而求得去除背景后矿工人脸图像的直方图,根据直方图确定最佳分割阈值,然后运用全局阈值分割算法完整地分割定位出矿灯区域;人脸区域检测阶段,根据煤矿井下矿灯图像的分析方法标定出的矿灯位置及尺寸,并根据成人正面平视时的面孔五官比例“三庭五眼”说法,运用人脸的定位分割方法在图像中进行定位分割,若矿工人脸不是正面面对摄像仪时,进一步修正人脸的分割窗口。本发明利用矿灯定位检测人脸区域,能够有效克服井下光照差、矿工脸部存在煤灰的影响,可靠性强,检测率高,为矿井人员唯一性检测提供可靠的信息。

    一种煤矿井下图像增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73748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433404.5

    申请日:2013-09-23

    Inventor: 刘晓阳 韦靖康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矿井下图像增强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种小波去噪和反锐化掩模增强法相结合的新的处理方法,把图像根据细节程度分为低、中、高三个区域,只在图像的低细节区域(亦即平坦区域)进行去噪处理,并依据人眼视觉特性对图像的不同细节区域做不同程度的增强,即:对低细节区域不做增强或增强很小,对高细节区域做中等程度的增强,对中细节区域做较大程度的增强。该方法不仅增强效果较好,且抑制了噪声的增强。解决了现有煤矿井下图像增强方法中,反锐化掩模技术存在的对噪声非常敏感及过冲现象的问题。

    非线性谐振无线电能传输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54532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310717056.8

    申请日:2023-06-16

    Inventor: 刘晓阳 王嘉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领域中一种非线性谐振无线电能传输方法,主要解决了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过耦合状态下容易产生频率分裂现象的问题,该方法突破了线性传输系统的局限,通过将非线性电感并入接收谐振拓扑中,改善传输系统的传输特性。在相同频率条件下,非线性谐振无线电能传输方法可以推迟传输系统临界耦合状态的出现,且对抑制频率分裂现象具有明显的效果。

    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复合矿井目标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19979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110400048.1

    申请日:2021-04-14

    Inventor: 刘晓阳 孙明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复合矿井目标定位方法,所述矿井目标定位方法的具体包括:把矿井巷道模型划分成大小相等的N个网格,随机布置已知坐标位置的M个锚节点(M<<N),让未知节点移动在不同的网格;所述矿井目标定位方法定位过程分为粗定位和精准定位两个阶段;通过建立信号强度指纹库建立测量矩阵,接收信号强度建立测量向量,与导入的指纹库进行在线匹配获得初步位置区域,并重构出信号;再根据、得到的初步位置区域和重构的信号经过数据处理得到精确位置。所述矿井目标定位方法与传统基于信号衰减强度的定位方法相比,有效减小了定位消耗时间,提高了定位精度。

    基于步态识别的煤矿井下人员身份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41870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0936703.3

    申请日:2018-08-16

    Inventor: 刘晓阳 靖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步态识别的煤矿井下人员身份识别方法,该方法对采集的煤矿井下步态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高维步态图像向量,运用自适应的度量方式,设置邻域权值矩阵,构造目标函数,优化目标函数,用最佳投影矩阵将测试集数据投影到低维特征分类空间,实现对高维空间数据样本点的维数约简和步态特征提取;在识别时,将待识别步态图像序列输入K-NN分类器,实现对步态图像的分类识别监测。该方法受照度影响小,能较好地判定各高维数据点所在子空间的局部信息和类别信息,识别率高,稳定性好,能为煤矿井下人员位置自动化监测、人员身份自动化识别等提供可靠信息。

    基于TDOA的CSS精确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37391B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510589768.1

    申请日:2015-09-17

    Inventor: 刘晓阳 何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DOA的CSS精确定位方法。本发明首先涉及一种具有“移动台‑同一基站的不同虚拟接收机”基站模型,所有虚拟接收机即基站天线都使用同一时钟,从源头上去除了时钟同步的要求。当待定位节点即移动终端进行测距时,对获得的待定位节点与各参考节点之间的测距值,使用投票平均联合滤波算法对测距值进行处理,去除因环境而引起的误差,然后对保留下来的测距值利用动态误差修正算法进行动态修正,最大限度地减小测距误差。将修正后的测距值取平均值,然后对得到的平均值使用TDOA的三维定位算法,求得待定位节点的位置坐标,最终实现精确定位。

    一种K波段电磁双负超材料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552542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022528.8

    申请日:2016-01-14

    Inventor: 刘晓阳 焦新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Q1/38 H01Q1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K波段电磁双负超材料,包括介质基板和覆盖在介质基板上的一个新型谐振器与一条矩形金属导线。所述新型谐振器包括内部的三个金属条组合而成的一个闭合正三角形,外部为具有三个开口的正六边形的结构。闭合三角形与六边形的三个顶点重合,六边形未与三角形重合的三个顶点上各有一个开口。总体表现为三个小的谐振腔背向的组合。基于传统的谐振腔与矩形金属导线组合的结构,提出一种新型谐振器,该谐振器通过较小谐振腔并联的方式,提高了谐振频率,与矩形金属导线组合形成新型双负材料,该材料不仅在18.8Ghz(K波段)处实现了双负特性,同时保证了辐射面积,使其在电磁器件中应用时可以更好的发挥双负特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