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3706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957350.0
申请日:2024-07-17
Applicant: 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 ,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3/08 , G01N3/06 , G06F30/20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拉拔作用下三维锚固系统渐进脱粘失稳特性数值方法,方法具体包括:确定锚固系统的尺寸,布设测量球监测锚固系统的锚杆轴力变化;基于软化粘结模型的细观参数和平行粘结模型的细观参数对所述锚固系统开展拉拔模拟;使用测量球对拉拔模拟中的锚杆拉拔位移进行实时监测,得到拉拔作用下三维锚固系统渐进脱粘失稳特性。本发明通过多个实施例揭示了锚固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拉拔力学特性、裂纹扩展规律以及失效演化机制,为巷道围岩的支护参数设计和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7782664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311826719.6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利用关闭/废弃煤矿地下空间进行压气储能的模型实验系统,属于新型储能技术领域,其模型实验系统主要包括真三轴地应力模拟加载系统、复合硐室结构、试验控制系统、高压气加载控制系统和数据监测采集系统,通过真三轴地应力模拟加载系统为物理模型施加不同的水平应力和垂直应力,以及不同的侧压力系数,以模拟不同压气储能实验硐室所处的真实地应力情况。所述模型实验系统通过围岩‑配筋混凝土衬砌‑密封层模拟复合硐室结构,并设计封堵构件,构建压气储能储气库的模型,并将空气压缩后储存进气囊制作成的密封层中,模拟压气储能过程中产生的高压气体压力。本发明增加了在探索利用关闭/废弃煤矿地下空间进行压缩空气储能硐室方面的研究方法,为研究储气库硐室复合结构设计、储气过程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承载密封结构设计等提供实验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990141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272894.8
申请日:2025-03-1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
IPC: G01M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数字图像的高压储气库泄漏点带压检测装置及方法,涉及带压检测技术领域,包括相机、柔性薄膜、固定支架、隔板和疏油膜,通过薄膜感知两侧压差引起的形变,并利用数字图像技术对泄漏点进行检测;薄膜的柔性特性使其在压差作用下产生感知变形,而薄膜上涂有特殊标记,在变形过程中通过相机拍摄得到图像,以便对数据处理分析;为了确保检测精度,装置设计了固定支架保持薄膜张紧状态,确保图像质量;照明灯的设置保障了拍摄过程中的光线充足,从而提高了图像采集的准确性;疏油膜有效防止油气污染,提高检测过程的稳定性;该装置具有结构紧凑、精度高、可靠性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带压条件下的泄漏点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78266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26719.6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利用关闭/废弃煤矿地下空间进行压气储能的模型实验系统,属于新型储能技术领域,其模型实验系统主要包括真三轴地应力模拟加载系统、复合硐室结构、试验控制系统、高压气加载控制系统和数据监测采集系统,通过真三轴地应力模拟加载系统为物理模型施加不同的水平应力和垂直应力,以及不同的侧压力系数,以模拟不同压气储能实验硐室所处的真实地应力情况。所述模型实验系统通过围岩‑配筋混凝土衬砌‑密封层模拟复合硐室结构,并设计封堵构件,构建压气储能储气库的模型,并将空气压缩后储存进气囊制作成的密封层中,模拟压气储能过程中产生的高压气体压力。本发明增加了在探索利用关闭/废弃煤矿地下空间进行压缩空气储能硐室方面的研究方法,为研究储气库硐室复合结构设计、储气过程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承载密封结构设计等提供实验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9844117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981704.1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储气腔储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靶向监测受压型地下储气库衬砌结构,包括衬砌结构,衬砌结构设置在围岩内,衬砌结构内腔围设有用于进行储气的储气腔;储气腔的外壁包括若干首尾依次连接的受力面,若干受力面形成封闭结构,受力面为中部向储气腔内凸起的弧形设置;相邻的受力面的交点外壁设置有预制K形型钢,预制K形型钢嵌入衬砌结构内;预制K形型钢上设置有与对应的两受力面对应设置的监测单元;受力面的内壁贴合设置有密封层。本发明的实用性强,易施工,在储气库领域具有创新性,可以显著降低储气库施工成本,提高储气库的安全性,方便进行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77802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44431.3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 ,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F1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软岩巷道的复合衬砌高压储气库及施工方法,涉及压缩空气地下储能技术领域,包括:衬砌结构,设置于软岩巷道内,钢筋混凝土传力桩沿周向布置于衬砌结构的外侧,其一端与衬砌结构连接,另一端向远离衬砌结构的方向伸入软岩巷道内。当衬砌结构受到内部高压空气的压力时,压力由衬砌结构传递至钢筋混凝土传力桩,钢筋混凝土传力桩沿长度方向与软岩巷道产生摩擦,即将高压空气从内向外产生的压力转化为钢筋混凝土传力桩与软岩巷道之间的摩擦力,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避免高压空气压力直接压载于软岩巷道,维持软岩巷道结构稳定性,实现了压缩空气储能结构在软岩巷道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886201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42152.7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 ,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破碎岩体锚固承载与失稳致灾特性的模拟方法,包括:利用墙体生成由框架、带孔底板、支撑腿和地面;生成锚杆和托盘颗粒并赋予平行黏结接触模型;以真实岩块为模板生成Clump刚性颗粒簇并进行压实;对锚固结构中岩块与岩块,岩块与墙体以及岩块和锚杆之间赋予线性接触模型;对锚杆施加预紧力并判断是否成功锚固;对平行黏结模型和线性接触模型进行细观参数标定;对锚固结构开展低预紧力下的自稳模拟计算;对锚固结构开展高预紧力下的自稳模拟计算;对锚固结构开展竖向加载模拟计算;对锚固结构开展水平加载模拟计算;对锚固结构开展岩块破裂模拟计算。本发明为巷道破碎围岩支护参数设计和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7346929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323725.X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围岩内应力测量的应变砖及其使用方法,涉及内应力测量技术领域,其包括应变砖基体以及三片三轴应变花,应变砖基体呈立方体,三轴应变花分别贴附于应变砖基体侧边相互邻接的三个面上,三轴应变花包括三个应变片,安装有三轴应变花的应变砖基体上的三个面相交形成有锥点,各三轴应变花的三个应变片以锥点为中心呈周向排列并沿径向延伸设置,且相邻两应变片之间夹角为45°。本发明能够良好贴合围岩相似材料,准确测量围岩内部某一位置的应力状态;通过三轴应变花,测量得出一个点的三维应力状态,替代现有土压力盒,解决现有土压力盒只能测量法线方向压力及成本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88311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030829.6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领域,一种模拟废弃矿井硐室压气储能的试验装置,包括:机体,储气硐室模型;一对第一加载系统,布置在储气硐室模型相对侧,第一加载系统能够产生作用于储气硐室模型上的第一加载力;第二加载系统具有一柔性加载端,产生作用于储气硐室模型上的第二加载力,第二加载力与第一加载力的作用方向垂直;气体循环加卸载系统,布置于储气硐室模型一侧,其换气端伸入密封层内,换气端可进行压气储能;监测模块,包括用于获取储气硐室模型内试验信号的层内监测系统,以及用于获取储气硐室模型外试验信号的层外监测系统。本发明能够提高对地下硐室压气储能试验的效果,实现高效的对地下储气库进行系统性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943075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480379.0
申请日:2024-10-2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持续仿生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持续仿生土,所述仿生土包括:粉土和固化剂,所述固化剂为所述粉土质量的6~8%;所述固化剂包括固化剂I和固化剂II,所述固化剂II为所述粉土质量的0~1‰。本发明的仿生土对重金属Pb、Zn、Cu和As具有良好的固化稳定化效果,固化剂I和固化剂II的加入不仅可以填充土壤孔隙、提升土壤强度,还可以完成对重金属的吸附,包封和固定。本发明为西北矿区矸石的原位大量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