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63666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222234.4
申请日:2024-02-2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B66B5/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老旧小区后加装电梯的安全性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单元、无线通信单元和检测单元,检测单元包括壳体部,壳体部包括顶板、底板、背板以及固定块,固定块处安装有红外人体感应单元;顶板处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本申请的安全检测系统,能够同时对使用电梯的安全性以及电梯自身的运行情况和安全性进行检测。控制室可以对轿厢内的情况进行视频监测,并且能够与轿厢内的使用者进行交流,检测单元可以对轿厢的异常使用进行检测,从而可以及时提醒控制室的维护人员,电梯可能出现故障或使用者出现意外情况,检测单元还能够对电梯井的变形情况进行检测,并且检测单元能够实现自检,从而保证电梯井和轿厢运行正常。
-
公开(公告)号:CN115293556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914597.5
申请日:2022-08-01
Applicant: 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慧社区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智慧社区的建设指标,并构建建设指标间的层级结构,建设指标包括准则层建设指标与子准则层建设指标;基于层级结构,分别确定准则层建设指标与子准则层建设指标的权重;基于子准则层建设指标的权重及建设指标,确定子准则层建设指标的综合净流量;根据综合净流量及准则层建设指标的权重,得到智慧社区的评价结果。通过实施本发明,分别确定准则层建设指标的权重与子准则层建设指标的权重,使得指标的权重可以体现层级结构关系,并基于子准则层权重确定综合净流量,以通过净流量与准则层建设指标权重,得到智慧社区的评价结果,从而体现智慧社区发展治理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8428785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017590.2
申请日:2024-01-0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Q10/0639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熵值法和空间自相关的城市安全韧性时空演化分析法,包括如下步骤:1、构建城市安全韧性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包括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2、采用熵值法计算权重,进而计算得出城市安全韧性水平;3、根据空间自相关法计算城市安全韧性水平的全局莫兰指数和局部莫兰指数,从而对城市安全韧性在时空上进行演化分析。本发明提高了评价结果与新时期城市安全发展的适应性,有效地解决了既有研究对城市安全韧性缺乏动态评价的问题,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深入探究了城市安全韧性水平的动态演化趋势,进一步分析城市安全韧性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为城市安全韧性水平评价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293616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975895.5
申请日:2022-08-15
Applicant: 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慧社区治理水平的综合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基于智慧社区场景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包括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分别根据评价指标确定各一级指标间的对比强度与各二级指标间的对比强度,并基于对比强度分别确定一级指标的权重与二级指标的权重;基于二级指标的权重及各评价指标,确定二级指标的综合净流量;根据综合净流量与各一级指标的权重,得到目标智慧社区的综合评价结果。本发明通过确定对比强度明确评价指标体现的评价内容的强度,并以评价内容的强度作为权重分配的考量,基于二级指标的权重确定综合净流量,以通过净流量与一级指标的权重,得到智慧社区的综合评价结果,体现智慧社区治理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9990554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483595.9
申请日:2025-04-1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nventor: 谷甜甜
IPC: G06Q10/063 , G06Q10/0637 , G06F1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sQCA的企业转型升级影响路径识别方法,通过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条件变量和结果变量,并基于csQCA方法编制和优化调查问卷;对调查问卷进行发放、数据收集和处理后,进行单个条件变量对结果变量的必要性分析和多个条件组态对结果变量的充分性分析,实现对企业转型升级影响的路径识别,将复杂的难以量化的问题转换为模型化,探究企业高水平转型升级中的并发因果关系,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和转型以及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6663897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593905.3
申请日:2023-05-2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Q10/0635 , G06Q10/0639 , G06Q50/26 , G06N7/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城市老旧社区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包括构建城市老旧社区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从人、物、环境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再下设二级指标;城市老旧社区安全风险评价指标数据的收集与预处理;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贝叶斯网络模型检验;基于上述基本操作提出城市老旧社区安全风险评价技术流程。本方法能够科学地对城市老旧社区安全风险进行客观评价,并通过评价结果厘清城市老旧社区关键安全风险,为城市老旧社区安全风险防范提供有效指导,从而推动城市老旧社区健康安全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6663897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593905.3
申请日:2023-05-2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Q10/0635 , G06Q10/0639 , G06Q50/26 , G06N7/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城市老旧社区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包括构建城市老旧社区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从人、物、环境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再下设二级指标;城市老旧社区安全风险评价指标数据的收集与预处理;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贝叶斯网络模型检验;基于上述基本操作提出城市老旧社区安全风险评价技术流程。本方法能够科学地对城市老旧社区安全风险进行客观评价,并通过评价结果厘清城市老旧社区关键安全风险,为城市老旧社区安全风险防范提供有效指导,从而推动城市老旧社区健康安全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5406812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024943.9
申请日:2022-08-2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复杂雨洪条件下的基础设施内部湿度场监测实验系统,包括复杂雨洪模拟系统及复杂雨洪条件基础设施内部湿度场监测系统;复杂雨洪模拟系统包括水箱、马氏瓶以及雨洪支架,马氏瓶底部通过连接管与水箱底部连通,水箱上部设置开口,其内设置水泵,水泵通过输水管连接雨落管,雨落管设置于雨洪支架上,雨落管底部设置数个雨落喷嘴,本发明解决了传统雨洪模拟系统不能精确模拟雨洪强度的弊端,同时结合所埋设的不同层湿度传感器所反馈的实时数据,可实现对道路路基的全过程湿度场变化监测,利用该模型可实现不同强度雨洪的加载试验,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06812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211024943.9
申请日:2022-08-2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复杂雨洪条件下的基础设施内部湿度场监测实验系统,包括复杂雨洪模拟系统及复杂雨洪条件基础设施内部湿度场监测系统;复杂雨洪模拟系统包括水箱、马氏瓶以及雨洪支架,马氏瓶底部通过连接管与水箱底部连通,水箱上部设置开口,其内设置水泵,水泵通过输水管连接雨落管,雨落管设置于雨洪支架上,雨落管底部设置数个雨落喷嘴,本发明解决了传统雨洪模拟系统不能精确模拟雨洪强度的弊端,同时结合所埋设的不同层湿度传感器所反馈的实时数据,可实现对道路路基的全过程湿度场变化监测,利用该模型可实现不同强度雨洪的加载试验,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437387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632012.6
申请日:2021-06-0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37 , H01M10/635 , H01M10/6552 , H01M10/6571 , H01M10/659 , H01M10/653 , H01M10/6563 , H01M50/204 , H01M50/242 , H01M50/249 , B60K1/00 , B60L58/26 , B60L58/27
Abstract: 一种基于脉动热管与相变材料耦合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利用相变材料的高潜热提高储热能力,采用脉动热管提升相变材料热导率,提高动力电池的传热速率以及温度均匀性;采用电池容置槽和热管固定槽防止电池及脉动热管震荡和偏移,提高安全性;通过在换热槽与单体电池、脉动热管壁的接触面设导热界面材料层,提高传热效率;通过采用热管理控制系统,在大部分工况下将汽车运行过程中由车速形成的自然风引入系统内部,采用被动式冷却方式进行散热,传热效率高、节能性强;当电池温度处于高温工况时,通过热管理控制系统开启主动冷却设备进行散热,当电池温度处于低温工况时,启动PTC加热装置进行加热,提高电池的性能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