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场底板破坏深度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49903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311200386.6

    申请日:2023-0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场底板破坏深度监测方法,包括收集待测采场工作面的基础资料;初步获取矿层开采底板破坏带发育深度;确定采场工作面内巷道的位置及工作面周圈巷道的位置,设计井下定向监测钻孔;进行定向钻孔施工,在孔内安装固定分布式光纤并连接监测系统;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开展分布式光纤监测;根据数据分析获得采场底板破坏带发育深度。本发明采用定向钻进的方法,在井下也实现了监测数据采集次序与工作面底板岩层变形破坏次序的一致性,可解决当前井下常用的分布式光纤监测直孔布孔方式所造成监测成果不准确的问题。另外,定向钻孔中分布式光纤安装采用从钻尾向孔口回拖的方式,也可有效地预防从孔口下放光纤容易造成光纤断裂的问题。

    一种隧道、巷道围岩水害治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32423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208020.3

    申请日:2023-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巷道围岩水害治理方法,其步骤包括收集隧巷资料,包括隧巷的设计、施工资料及围岩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确定内部静水控制范围及划分治理分段长度;疏放水流量预计;定向疏放孔设计以及施工;对内部静水范围进行注浆;定向疏放钻孔帷幕注浆。本发明专利针对隧巷长段在薄层含水层中施工的工况,主要设计了采用定向钻进的方法,在治理段含水层外围施工定向疏放截流钻孔,在含水层内段形成较大范围的静水区域,实现了变动水注浆为静水注浆。专利还提出了内部静水范围、疏放水流量的计算方法。对于治理动水流量较大、水动力条件较强、围岩出水严重、含水层厚度不大的隧巷围岩出水具有应用价值。

    一种井筒井壁水害治理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86375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215414.1

    申请日:2023-0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筒井壁水害治理方法,包括收集井筒的资料,包括地质地层资料、含水层水文地质资料、井筒井壁渗漏水资料;在含水层中设计外围截流疏降巷道;截流疏降巷道涌水量预计;外围截流疏降巷道掘进施工;截流疏降巷道内侧帮砌碹防渗;截流疏降巷道外联直巷道内段止浆墙设计及施工;截流疏降巷道注浆充填。本发明专利针对井筒井壁出水量较大、井壁混凝土质量差、水害采用常规井壁注浆无法治理的情况,设计采用在井壁外围的含水层中施工截流疏降巷道,通过在巷道内侧帮施工混凝土防渗墙及巷道注浆充填,实现在井壁外围含水层中构建环形的隔水条带,以永久治理井壁水害。

    一种采场底板破坏深度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49903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200386.6

    申请日:2023-0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场底板破坏深度监测方法,包括收集待测采场工作面的基础资料;初步获取矿层开采底板破坏带发育深度;确定采场工作面内巷道的位置及工作面周圈巷道的位置,设计井下定向监测钻孔;进行定向钻孔施工,在孔内安装固定分布式光纤并连接监测系统;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开展分布式光纤监测;根据数据分析获得采场底板破坏带发育深度。本发明采用定向钻进的方法,在井下也实现了监测数据采集次序与工作面底板岩层变形破坏次序的一致性,可解决当前井下常用的分布式光纤监测直孔布孔方式所造成监测成果不准确的问题。另外,定向钻孔中分布式光纤安装采用从钻尾向孔口回拖的方式,也可有效地预防从孔口下放光纤容易造成光纤断裂的问题。

    一种斜井筒、巷道围岩水害治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04132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215432.X

    申请日:2023-0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井筒、巷道围岩水害治理方法,包括收集待治理斜井资料;对外围截流巷道进行设计以及施工;对外围截流巷道内侧壁采用现浇混凝土墙的方式进行防渗;进行截流巷道外联直巷道内段止浆墙的设计及施工;对截流巷道充填注浆。本发明专利针对斜井筒、巷道围岩出水量较大、围岩结构性差、水害采用常规动水注浆无法治理的工况,设计采用在含水层外围施工截流巷道,对含水层流向斜井筒、巷道的水进行预先截流,通过在巷道内侧帮施工混凝土防渗墙及巷道注浆充填,实现在斜井筒、巷道外围含水层中构建隔水条带,以永久治理斜井筒、巷道围岩水害。本发明原理简单,针对斜井筒、巷道围岩顽固水害治理具有应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