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8634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91409.1
申请日:2023-09-1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C08G18/48 , C08K9/06 , C08K3/26 , C08K5/09 , C08K3/32 , C08K5/3492 , C08G10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阻燃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阻燃型聚氨酯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原料包括:聚醚多元醇组分、异氰酸酯组分、相变材料、复合阻燃剂,其中复合阻燃剂由改性镁铝水滑石和氮‑磷阻燃剂经插层复配制备得到。相变材料能降低聚氨酯泡沫反应体系最高反应温度,复合阻燃剂能大大提高聚氨酯泡沫材料的阻燃性。同时,改性镁铝水滑石和氮‑磷阻燃剂插层复配大大改善了两者在聚氨酯泡沫材料基体中的分散状态,使得合成的聚氨酯泡沫材料在阻燃性能提高的同时,其孔径分布更加均匀,力学性能得到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14605607B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0359009.6
申请日:2022-04-0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8G18/48 , C08K5/3492 , C08K7/06 , C08K9/04 , C08K7/24 , C08K3/04 , C08K7/26 , C08K5/523 , C08K3/38 , C08K3/32 , C08J9/08 , C08J9/14 , C08L75/08 , E21F15/00
Abstract: 一种相变水合盐聚合充填材料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由A、B、C组分构成,A组分包括聚醚多元醇、发泡剂、阻燃剂、导热材料;B组分包括聚合MDI、胶粘剂;C组分为相变纳米流体,包括聚醚多元醇、硅油、复合相变纳米材料;复合相变纳米材料包括多孔材料、水合盐、表面活性剂、增稠剂、分散剂、阻燃剂。制备方法:先根据A、B组混合后检测聚氨酯的放热速率,再选择对应的多孔材料来制备复合相变纳米材料;按配比将A组分与C组分混合得A‑C混合组分,A‑C混合组分与B组分混合即得。本发明可实现材料聚合快慢的温度自适应调节,保障材料发泡性能原有属性,降低聚氨酯发泡固化反应温度,解决聚氨酯发泡固化反应温度过高引起火灾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212846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960807.4
申请日:2022-08-1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捕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氧化石墨烯的悬浮液与碱混合后进行水热反应得到碱性石墨烯水凝胶;将碱性石墨烯水凝胶进行预冻,之后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得到碱性气凝胶;将碱性气凝胶浸渍于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混合溶液中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负载环氧基团的碱性气凝胶;将乙二胺滴加到负载环氧基团的碱性气凝胶表面使其全部润湿,反应得到二氧化碳捕集材料。本发明通过合理的工艺步骤制备的二氧化碳捕集材料由于碱度的提升、有机胺的修饰,使其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具备较好的CO2吸附效果,且提高了石墨烯的循环使用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605607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359009.6
申请日:2022-04-0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8G18/48 , C08K5/3492 , C08K7/06 , C08K9/04 , C08K7/24 , C08K3/04 , C08K7/26 , C08K5/523 , C08K3/38 , C08K3/32 , C08J9/08 , C08J9/14 , C08L75/08 , E21F15/00
Abstract: 一种相变水合盐聚合充填材料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由A、B、C组分构成,A组分包括聚醚多元醇、发泡剂、阻燃剂、导热材料;B组分包括聚合MDI、胶粘剂;C组分为相变纳米流体,包括聚醚多元醇、硅油、复合相变纳米材料;复合相变纳米材料包括多孔材料、水合盐、表面活性剂、增稠剂、分散剂、阻燃剂。制备方法:先根据A、B组混合后检测聚氨酯的放热速率,再选择对应的多孔材料来制备复合相变纳米材料;按配比将A组分与C组分混合得A‑C混合组分,A‑C混合组分与B组分混合即得。本发明可实现材料聚合快慢的温度自适应调节,保障材料发泡性能原有属性,降低聚氨酯发泡固化反应温度,解决聚氨酯发泡固化反应温度过高引起火灾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571220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742351.9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废PET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复合粉煤灰的二氧化碳捕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碳酸钠与粉煤灰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制备得到的二氧化碳捕集材料,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吸附量为1.20mmol/g。
-
公开(公告)号:CN11705051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260917.0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放热聚氨酯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煤矿高分子充填材料技术领域。所述低放热聚氨酯泡沫材料由复合材料加入到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得到,所述复合材料为膨胀石墨改性水合盐复合相变材料。制备方法为:将所述复合材料加入至黑料中,然后和白料混合均匀,即得到所述低放热聚氨酯泡沫材料。本发明制备的聚氨酯泡沫材料的降温效果更明显,在能够有效降低最大反应温度的同时,延缓了达到最大反应温度的时间,提高了使用过程时的安全性,在应用于煤矿领域中时能够有效地降低聚氨酯泡沫蓄热的危险性。而且还能够保证聚氨酯泡沫材料在发泡后产生的泡沫具有较高的压缩强度,满足实际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6622085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677094.5
申请日:2023-06-0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废弃PET制备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以废弃PET为原料通过水热工艺一步实现了PET水解过程和MIL‑53(AL)的合成过程,所得到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53(AL)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吸附量为1.19mmol/g,方法简单、绿色无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5215477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10850839.9
申请日:2022-07-2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C02F1/52 , B01D36/02 , C02F10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煤矿井下矿井水处理装置及方法,包括:过滤箱;过滤箱上安装有第一驱动机构,过滤箱内转动连接有滤斗机构,滤斗机构和过滤箱的内底壁之间安装有二次过滤组件;滤斗机构和二次过滤组件通过排渣组件排出滤渣;絮凝箱,絮凝箱与过滤箱内腔底部连通;絮凝箱内设有转动进药机构,絮凝箱的底部设有过滤排出机构;配药箱,配药箱上安装有定量出药组件;配药箱内转动连接有搅拌组件;振动过滤机构,其设于过滤箱的一侧;振动过滤机构上安装有振动电机,振动过滤机构的出液端设有滤液提升组件。本发明可实现矿井水的多次过滤和絮凝沉淀,提升矿井水处理效果和出水品质;还可以实现自动配药,便于实际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215477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850839.9
申请日:2022-07-2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C02F9/04 , B01D36/02 , C02F1/52 , C02F10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煤矿井下矿井水处理装置及方法,包括:过滤箱;过滤箱上安装有第一驱动机构,过滤箱内转动连接有滤斗机构,滤斗机构和过滤箱的内底壁之间安装有二次过滤组件;滤斗机构和二次过滤组件通过排渣组件排出滤渣;絮凝箱,絮凝箱与过滤箱内腔底部连通;絮凝箱内设有转动进药机构,絮凝箱的底部设有过滤排出机构;配药箱,配药箱上安装有定量出药组件;配药箱内转动连接有搅拌组件;振动过滤机构,其设于过滤箱的一侧;振动过滤机构上安装有振动电机,振动过滤机构的出液端设有滤液提升组件。本发明可实现矿井水的多次过滤和絮凝沉淀,提升矿井水处理效果和出水品质;还可以实现自动配药,便于实际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186345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91358.2
申请日:2023-09-1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C08G18/48 , C08K5/09 , C08G10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放热矿用聚氨酯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以聚醚多元醇组分和异氰酸酯组分为基体材料,以软脂酸为相变材料。其中,所述相变材料为所述基体材料的5‑8wt.%。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聚醚多元醇组分与软脂酸混合后,再加入异氰酸酯组分混合均匀并进行自然发泡,再经静置,即得到所述低放热矿用聚氨酯泡沫材料。本发明首先利用软脂酸相变吸热的特性吸收聚氨酯泡沫材料反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从而达到降低最高反应温度的效果,并考察了IUPAC添加量对泡沫化学结构、压缩强度、极限氧指数、热稳定性的影响,为其在煤矿领域应用奠定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