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封存空间构建封存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748983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400909.4

    申请日:2018-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封存空间构建封存系统,包括探测机器人单元、3D打印机器人单元、封存物资转运机器人单元和集中电控单元。在探测机器人单元完成对地下空洞的扫描后构建地下空洞三维空间模型,中央控制计算机根据应力计算分析结果和输入的安全系数拟合生成地下封存空间三维模型、打印路径、封存运输路径,3D打印机器人单元、在地下空洞内部直接3D打印地下封存空间三维模型的实体,封存物资转运机器人单元将待封存物品依次坐标移动转运至地下封存空间实体内部的设定坐标位置,可实现地下封存空间的智能化自动构建、封存物品的智能化自动转运封存,特别适用于基于地下空洞的碳封存作业。

    一种地下封存空间构建封存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748983B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810400909.4

    申请日:2018-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封存空间构建封存系统,包括探测机器人单元、3D打印机器人单元、封存物资转运机器人单元和集中电控单元。在探测机器人单元完成对地下空洞的扫描后构建地下空洞三维空间模型,中央控制计算机根据应力计算分析结果和输入的安全系数拟合生成地下封存空间三维模型、打印路径、封存运输路径,3D打印机器人单元、在地下空洞内部直接3D打印地下封存空间三维模型的实体,封存物资转运机器人单元将待封存物品依次坐标移动转运至地下封存空间实体内部的设定坐标位置,可实现地下封存空间的智能化自动构建、封存物品的智能化自动转运封存,特别适用于基于地下空洞的碳封存作业。

    大跨度切眼双微拱减跨支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68998A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1110218854.3

    申请日:2011-08-02

    Abstract: 一种大跨度切眼双微拱减跨支护方法,适用于构造复杂区域以及深部复合型顶板大跨度切眼的减跨支护。采用二次成巷代替一次成巷,利用双微拱切眼替代传统的一次成巷大跨度矩形切眼,使用预应力锚杆/索加固切眼围岩,根据锚杆/索的特性及双微拱切眼围岩塑性区的分布规律,选择合理的支护参数,充分发挥预应力锚杆/索的支护作用,在双微拱切眼中加一排单体支柱与顶梁减跨支护,控顶效果明显。针对大跨度切眼,采用二次成巷+双微拱断面+锚网索+单体支柱和铰接顶梁的减跨支护方式,解决了大跨度矩形切眼顶板难控制的问题,实现了大跨度切眼快速、安全、经济施工,其方法简单、易行、支护成本低、支护效果好。

    一种注液托盘锚杆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294548U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20735833.6

    申请日:2018-05-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注液托盘锚杆,包括煤体和螺母,还包括锚杆和注液托盘;锚杆与煤体连接;注液托盘与锚杆连接;注液托盘的底部连接有螺母;注液托盘内设有储液内腔;储液内腔的一侧开有注液孔;注液孔的一端连接有安全三通阀;安全三通阀的靠内一端为安全三通阀出液口,靠外一端为安全三通阀进液口;所述的安全三通阀上安装有进液口开关;安全三通阀的下端部安装有可调压强开关和安全三通阀排液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在注液托盘一侧设置一个安全三通阀,通过对安全三通阀的调控实现对煤巷煤体的补强和支护,增加了承载能力,降低了支护成本。

    一种用于相似模拟实验的预应力锚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2188929U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1120277148.1

    申请日:2011-08-02

    Abstract: 一种用于相似模拟实验的预应力锚杆装置,包括模拟预应力锚杆杆体、设在模拟预应力锚杆杆体上构成弹性变形铁片板的弹簧和设在弹簧左右两端的铁片,弹性变形铁片板左侧设有套装在模拟锚杆上的压力环,右侧设有依次套装在模拟锚杆上的调节板和锁具,压力环内设有经数据传输线与电阻应变仪相连的应变片。预应力锚杆装置可用于相似模拟实验中,用于模拟煤矿井下巷道、硐室等预应力锚杆支护。弹性变形铁片板与锁具之间的调节板可以使弹性变形铁片板均匀、稳定受力,在模拟锚杆支护时,压力环内的应变片经传输数据线传输给电阻应变仪,根据标定好的应力-应变回归方程转化为锚杆受力,可以准确、方便监测锚杆工况。该装置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测量准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