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旁充填沿空留巷软介质接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96987A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110264691.2

    申请日:2011-0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无煤柱开采巷旁充填沿空留巷得接顶方法,具体是一种巷旁充填沿空留巷软介质接顶方法。通过在充填体和顶板之间采用软介质接顶,使充填结构遵循沿空留巷顶板下沉规律,提高充填结构纵向可缩量和横向稳定性,降低在充填体上产生的不均衡集中应力,提高充填结构的稳定性。有益效果:本发明接顶方法根据软介质本身具有低强度、高收缩性的特点,通过软介质变形满足巷道顶板下沉和横向变形的需求,避免因此而造成的集中应力对充填体的破坏,维护充填体的稳定性,在充填体强度满足支护巷道顶板要求的前提下还可以缩小充填体的宽度,降低充填材料费用。

    深部软岩巷道双壳耦合支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40924A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1110034513.0

    申请日:2011-02-09

    Abstract: 一种深部软岩巷道双壳耦合支护方法,采用预应力短锚杆全长锚固加固巷道围岩,使巷道浅部围岩形成具有不小于1m厚度的岩壳,利用预留变形层的足够空间充分转化深部高应力能和膨胀变形能;最大限度发挥塑性区承载能力。在巷道变形过程中,对首先发生不连续变形或破坏的区域安装预应力锚索支护,通过巷道表面位移的监测分析,判定锚索支护的最佳时间。通过锚索支护作用使应力集中区向围岩深部转移,减小围岩应力集中对岩壳的破坏,最后架上三维网壳支架,喷射混凝土,使网壳与岩壳在强度、结构、刚度上完全耦合,实现一次成巷全封闭双壳耦合支护。实现了深部软岩巷道工程稳定性的有效控制,其方法简单、易行,安全经济,支护效果好。

    大跨度切眼双微拱减跨支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68998A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1110218854.3

    申请日:2011-08-02

    Abstract: 一种大跨度切眼双微拱减跨支护方法,适用于构造复杂区域以及深部复合型顶板大跨度切眼的减跨支护。采用二次成巷代替一次成巷,利用双微拱切眼替代传统的一次成巷大跨度矩形切眼,使用预应力锚杆/索加固切眼围岩,根据锚杆/索的特性及双微拱切眼围岩塑性区的分布规律,选择合理的支护参数,充分发挥预应力锚杆/索的支护作用,在双微拱切眼中加一排单体支柱与顶梁减跨支护,控顶效果明显。针对大跨度切眼,采用二次成巷+双微拱断面+锚网索+单体支柱和铰接顶梁的减跨支护方式,解决了大跨度矩形切眼顶板难控制的问题,实现了大跨度切眼快速、安全、经济施工,其方法简单、易行、支护成本低、支护效果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