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机井泵效影响因素的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20830B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1810718251.1

    申请日:2018-07-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抽油机井泵效影响因素的确定方法,属于油田采油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建立实际抽油机井泵效和抽油机井泵效影响因素的第一抽油机井泵效数学模型,拟合抽油机井泵效和抽油机井泵效影响因素的第二抽油机井泵效数学模型,并选用拟合模型对抽油机井泵效影响因素分别与抽油机井泵效进行拟合。根据拟合线性方程计算实际抽油机井泵效与拟合抽油机井泵效的残差平方和,推导出拟合模型矩阵。获取抽油机井的实际泵效数据,代入拟合模型矩阵中,得到待定拟合系数所对应的数值,进而精确地确定抽油机井泵效影响因素分别与抽油机泵效之间的关系式,为采油工程方案设计提供了精确的理论依据,能够达到提高抽油机井泵效、减缓自然递减率的目的。

    一种酸化用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212433B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1310220020.5

    申请日:2013-06-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酸化用表面活性剂;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聚氧乙烯(9)脂肪醇醚:5.5‑6.0%;磷酸烷基酯双二乙醇胺盐:7.5‑7.8%;聚氧乙烯(5‑25)月桂酰醇胺:12.2‑13.5%;全氟辛酰胺基‑1,2‑亚乙基甲基二乙基碘化铵:0.05‑0.1%;全氟聚氧丙烯庚醇醚全氟丙酰胺基‑1,2‑亚乙基甲基二乙基碘化铵:0.05‑0.1%;氯化十二烷基吡啶:8.0‑8.5%;乙二醇15.5‑16.5%;其余为水;作为油水井酸化用表面活性剂,用于油水井酸化反应后残酸溶液的返排,使用方法是在酸化体系中加入0.5‑1.0%的酸化用表面活性剂,残酸溶液的排出程度大于85%。

    一种分层采油井下油嘴直径的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34180B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510507618.1

    申请日:2015-08-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层采油井下油嘴直径的确定方法,属于石油工业采油工程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油井参数;采用所述油井参数分别表示所述两个油层的产液量,所述两个油层间设有分采控制器,所述分采控制器上装有油嘴;采用所述油井参数表示所述油嘴的压差;采用所述油井参数表示所述两个油层的生产压差;根据油田地质开发方案确定油井中相邻设置的两个油层的产液量;根据所述两个油层的产液量、所述油嘴的压差及所述两个油层的生产压差,确定所述油嘴的直径。本发明通过确定分层采油井下油嘴直径,优化油嘴通道的尺寸,达到控水增油的目的,20余口油井现场应用后,油井单井平均日增油3.6t,含水平均下降22.1个百分点。

    一种螺杆泵油井洗井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53129B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310588849.0

    申请日:2013-11-19

    Abstract: 一种螺杆泵油井洗井的方法,属于石油工业采油工程技术领域。在锚定好的螺杆泵洗井管柱中从井口自上而下地顺序下入空心螺杆泵转子、空心螺杆泵洗井单流阀、实心抽油杆;空心螺杆泵转子、空心螺杆泵洗井单流阀、实心抽油杆依靠丝扣连接方式连接;安装井口采油树完井,油井正常起抽生产;需要对螺杆泵洗井时,将蒸汽洗井车上的管线与采油树上的套管阀门依靠丝扣方式连接在一起;起动蒸汽洗井车将洗井用水加热到130℃‑150℃的水蒸汽;打开与蒸汽洗井车上的管线相连接一侧的套管阀门,关闭另一侧的套管阀门;关阀蒸汽洗井车上的管线相连接一侧的套管阀门,从套管上卸下蒸汽洗井车上的管线,洗井过程结束。

    一种复合缓速酸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295886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410376786.7

    申请日:2014-08-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缓速酸,属于砂岩地层酸化技术领域。该复合缓速酸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甲酸甲酯16-18%、氟化铵5-6%、盐酸9-11%、缓蚀剂0.8-1.2%、铁离子稳定剂1.2-1.7%、粘土稳定剂1.3-1.6%、助排剂1.2-1.6%、破乳剂0.8-1.2%,余量为水。甲酸甲酯在酸液中能够水解生成甲酸,而甲酸则随之与氟化铵反应生成所需的氢氟酸。在该缓速酸刚进入地层时,甲酸甲酯水解生成的甲酸量非常小,甲酸与氟化铵反应生成的氢氟酸的量也相应较小,延缓了酸岩之间的反应速率。为该缓速酸达到深部地层提供足够的时间;在该缓速酸达到深部地层后,随着甲酸的逐渐消耗,甲酸甲酯水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新生成的甲酸量逐渐增多,相应地,酸岩之间的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大,提高了地下油层开采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