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6232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310636595.9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7/047 , E21B47/135 , E21B47/00 , E21B43/11 , G06Q50/02 ,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石油天然气开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光纤监测水平井产液剖面解释方法,包括:在井筒中部署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分别与DTS、DAS监测设备连接;压裂完成后关井,记录井筒DTS数据为井筒原始地层温度分布曲线;记录开井瞬间的DAS数据;记录井筒产量稳定后的井筒DTS数据为初始稳产阶段井筒温度分布曲线;对DAS数据进行低频提取,并将低频DAS数据转换为温度变化数据;利用温度变化数据对稳产阶段的DTS温度数据进行修正;根据各射孔簇位置地层温度与修正后温度的差值,利用井筒温度场数学模型计算各射孔簇流体流量。本发明能够实现水平井产液剖面的准确定量解释,为油气田开采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392595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010177193.3
申请日:2020-03-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E21B43/26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砾岩油藏水平井压裂缝网表征方法。砾岩油藏水平井压裂缝网表征方法,包括:由微地震监测数据点形成的压裂缝网的模型确定水平井各压裂缝段的压裂缝网的分形维数;根据压裂缝网的分形维数与储层岩石物理参数,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储层的裂缝扩展分形因子;进行裂缝扩展分形因子的裂缝启裂与扩展模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模拟砾岩油藏水平井压裂形成的缝网形态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343420A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310316792.9
申请日:2013-07-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M11/24 , E21B43/121
Abstract: 一种抽油机的撬式安装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油田的抽油机技术领域。安装撬采用金属结构做框架,分上、下两层;上撬带安装滑槽;下撬为分体组合式,加大了撬与地面的承载面积;下撬的下平面有底板,下撬两侧配备沙箱;上撬、下撬采用螺栓连接,中间可加不同厚度的垫板,以便于保证上撬的水平度要求;上撬连接千斤座,采用手动液压千斤顶装置;下撬由左右两片组合而成,用销轴连接在一起,并排平放于基本夯实找平的油井地面,上撬平放于下撬中间,用螺栓连接件与下撬连接固定,上撬与下撬间用调节垫块来调整上撬的水平度,上撬连接有千斤顶座,调节水平度时可用来顶起上撬以调整调节垫块厚度,下撬底面焊接有底板,在下撬上压沙箱。
-
公开(公告)号:CN119312600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310847799.7
申请日:2023-07-1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7/11 , G06Q10/04 , E21B49/00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气生产开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温高压砂岩储层的出砂压差和出砂量定量预测方法,包括步骤:计算目标井的静态岩石力学参数;预测初始地应力;建立孔隙度、渗透率动态演化模型;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渗流应力耦合瞬态非线性有限元方程;施加井底压降模拟生产,确定出砂压差;建立出砂量预测模型,进行出砂量定量预测。本发明综合考虑孔渗应力、温度变化及含水影响岩石强度等因素,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基于储层弹塑性固结理论建立渗流应力耦合有限元方程及求解步骤,并引入临界塑性应变定量表征出砂风险,建立出砂量预测模型,最终实现临界出砂压差及出砂量定量准确计算和科学控压。
-
公开(公告)号:CN11902639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310587960.1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Q10/0639 , G06F113/1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井筒套管定量安全评价方法,属于油气生产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实验求取水泥石力学参数;根据已试油井地质资料,计算待评价区域的非均匀地应力数值作为最大水平地应力的平均值;建立多层位全井段地层‑水泥环‑套管有限元力学评价模型;针对不同工况条件对模型施加约束条件及变化载荷;进行网格划分,并采用流固耦合单元,限制最大单元的最长边大小不超过第一预设长度阈值;求解Mises应力,开展Mises应力分析和套管安全系数计算。本发明可以准确和定量模拟计算全井筒不同位置套管的实际应力,有效提高了评价精确性,能够客观评价油层套管安全性,实现了全井套管安全评价技术突破,是可行有效的评价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8728319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310331611.3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绝对压力式趾端阀及其开启方法,属于油气田井开采技术领域,包括趾端阀本体和破裂结构;趾端阀本体上开设有安装孔,破裂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部,破裂结构包括压帽、破裂盘、护帽、活塞和保护垫片,保护垫片、破裂盘和压帽依次从下到上设置在安装孔内部;破裂盘内部侧壁与破裂台阶形成“W”型槽,破裂台阶的高端和低端通过斜坡连接,应力集中能够降低开启压力,从而提高开启成功率和提高开启精度;破裂腔的设置使破裂片的破裂不受地层压力参数的影响;本绝对压力式趾端阀开启方法采用阶梯提排量方式实现破裂片的完全破裂,提高了趾端阀的压裂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52143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210909994.3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22 , G06F17/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尾管悬挂器定量安全评价方法,属于高温高压深井生产技术领域。本发明建立尾管悬挂器所处位置的有限元力学实体模型,将尾管悬挂器所处位置的有限元力学实体模型转换为有限元力学网格模型;对尾管悬挂器及其回接筒外壁的压力梯度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拟;建立管柱外壁压力梯度随内压变化的预测模型;建立技术套管的三轴应力校核模型;采用管柱外壁压力梯度随内压变化的预测模型和技术套管的三轴应力校核模型对尾管悬挂器进行安全评价。本发明突破性地实现了根据地应力、井筒内压力及时定量评价尾管悬挂器的安全性,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483061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1910867251.2
申请日:2019-09-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3/26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裂施工系统和压裂施工保温方法。其中,压裂施工系统包括:箱体;压裂设备,压裂设备设置在箱体内;保温管路,保温管路盘绕设置在箱体上,向保温管路内通入稠油热采高温净化水,以对位于箱体内的压裂设备进行保温。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压裂设备在冬季使用时容易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626958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10584467.5
申请日:2014-10-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K4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流量调节阀,包括:阀体,阀体上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形成阀体流道;油嘴组件,油嘴组件安装在阀体流道内,且进油口的直径和出油口的直径均大于油嘴组件的内径。本发明中的流量调节阀结构简单、性能可靠,通过改变流体流过的通道的直径大小使流体不断地在阀体内得以缓冲,进而降低了流体的能量,达到了避免储油罐的内壁面因原油的压力过高而被蚕食冲刷的现象,提高了储油罐的使用寿命,避免了储油罐的频繁更换,降低了储油罐的使用成本。可见,本发明中的流量调节阀通过对该流量调节阀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使阀体的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形成高压差,并在高压差的作用下实现流量调节和压力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953181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311119113.9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平井分段压裂装置和球座及壳体组件的表面处理方法,水平井分段压裂装置包括至少一段压裂模组,压裂模组包括壳体组件、滑套、球座和可溶压裂球,壳体组件的周向侧壁具有至少一组喷砂口;滑套活动设置在壳体组件的内部并能够沿壳体组件的轴向滑动,球座设置在滑套的内部并随滑套一同运动,球座具有连通流道,连通流道的内侧壁具有经过渗硼处理形成的硬化层,壳体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经过渗碳处理形成的渗碳层;可溶压裂球从壳体组件的进液口进入壳体组件内,并与连通流道的内侧壁抵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可钻球座冲蚀扩径后导致开启喷砂口困难、以及壳体容易被冲蚀断裂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