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44378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111397874.1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与降低天然气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表面活性剂为将橙皮烯溶于有机溶剂形成的溶液,使用该表面活性剂降低天然气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的表面活性剂注入到原油中;进行气油界面张力测试;根据气油界面张力测试结果调节表面活性剂的组分配比,降低原油与天然气的界面张力,最终降低天然气与原油体系的混相压力。本发明表面活性剂中的有机溶剂主要用于溶解橙皮烯,通过橙皮烯表面的丰富官能团(‑OH)和较高的分子量(610g/mol)可以抽提原油中的极性组分和大分子基团到气相中(甲烷或者天然气),从而增加气相和油相的组分相似性,最终降低原油的混相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250659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010090698.6
申请日:2020-02-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3/16 , E21B49/08 , E21B49/00 , E21B47/10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提高驱替效率的注气实验模拟方法及装置,涉及油田开发实验技术领域,在三维模型上部设置第一模拟井,在三维模型中部设置注入井,在三维模型下部设置第二模拟井,由注入井向三维模型内第一次注入气体,分别由第一模拟井和第二模拟井收集产出液。本发明提出的提高驱替效率的注气实验模拟方法,能够为腰部注气的油藏方案设计提供优化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9378184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310934535.5
申请日:2023-07-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0 , G06T17/05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驱油断层稳定性评价方法及系统,采用用于表征CO2注入前断层周围应力状态的断层周围三维应力模型、用于表征CO2注入量对储层应力特征影响的断层周围四维动态应力模型以及摩尔‑库伦破裂准则建立断层稳定性动态分析评价模型;将CO2注入量输入断层稳定性动态分析评价模型得到断层视摩擦系数k1和断层摩擦系数k,根据断层视摩擦系数k1和断层摩擦系数k的大小关系对断层稳定性进行评估;本发明的方法可以精确模拟CO2注入地层后断层的临界激活应力状态,得到稳定性评价结果,精准的断层稳定性评估技术可以为CCUS、CCS以及储气库上限运行压力提供技术支撑,保障作业施工安全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16151138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111396396.2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G16C20/20 , G06Q50/02 , G06F119/08
Abstract: 一种基于注气受效井产出流体相态变化的气窜判别方法,包括步骤:现场进行注气受效井分析,选取测试对象注气受效井;对测试对象注气受效井进行井流物取样;对井流物取样开展相态理论分析和室内实验分析;根据室内实验分析结果得到相包络线和等液量线;将相态理论分析结果与得到的相包络线和等液量线进行比较,判断是否符合精度要求,如果不符合则返回重新开展相态理论分析和室内实验分析,直至精度符合要求;利用精度符合要求的相态理论分析结果形成相图包络线图组;在相图包络线图组上加入学习机制,对实际样品参数点进行拟合和学习;形成不同气油比的气窜判别相图图版,判断出测试对象注气受效井发生气窜的时间。本发明可实现气窜超前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7993152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1356987.1
申请日:2022-11-0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E21B49/00 , G06F17/1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原油开采、注气开发及储气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藏型储气库有效库容评价方法及系统,该方法通过先对油藏型储气库库容量进行总体评价;再构建一增三减有效库容评价模型;进一步确定油藏型储气库一增三减库容参数,将确定后的库容参数代入所述一增三减有效库容评价模型中,计算有效库容。本发明通过引入分类方法将耦合在一起的由参数变化引起的库容变化量分为一增三减四类,相对现有储气库有效库容评价方法及系统而言,增加了气驱油残余油饱和度变化和有效含油孔隙下限变化带来的库容量影响,对油藏型储气库有较好的适用性,同时模型更加简洁实用,具有良好的推广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1456695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910055263.5
申请日:2019-01-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层状砂岩油藏采收方法及装置。本发明的层状砂岩油藏采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预设区域内每个注水井的注水效率和预设区域内所有注水井的平均注水效率;对注水效率低于平均注水效率的注水井进行深部调驱;当预设区域的含水量下降后再次上升时,重新确定每个注水井的注水效率和所有注水井的平均注水效率,并根据重新确定的每个注水井的注水效率和重新确定的所有注水井的平均注水效率分配每个注水井的注水量;其中,每个注水井在注水时根据注水井的纵向各吸水层进行分层配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深部调驱和注水量优化的共同作用,可提高层状砂岩油藏的采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270363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310832184.7
申请日:2023-07-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黄若坤 , 王超 , 虞兵 , 鲁明宇 , 吴刚 , 张承森 , 信毅 , 吴兴能 , 郭克才 , 荣俊卿 , 贾旭楠 , 王开宇 , 陈蓉 , 于红枫 , 王俊 , 黄时祯 , 杨珺茹 , 韩杰 , 王美玲 , 旷曦域 , 荣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式识别的隔夹层识别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选取多个不同隔夹层类型的岩心样品的数据;对不同隔夹层类型在常规测井曲线上进行响应特征分析,并结合倾角测井资料,确定所选岩心样品反映隔夹层类型的敏感测井曲线;利用隔夹层敏感测井曲线,通过Fisher降维法得到求取典则函数;利用典则函数,对多参数高维的测井参数数据体进行降维,根据最小平方误差准则函数的梯度下降算法,求取不同隔夹层类型对应的判别函数;将待判深度段的测井值代入以上各个判别函数中计算,比较计算后的判别函数值,最大的判别函数值所对应的隔夹层类型为该深度段隔夹层类型。能够准确区分出不同隔夹层,提高隔夹层识别精度、简化识别步骤繁琐。
-
公开(公告)号:CN108535447B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1710118460.8
申请日:2017-03-0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岩心参数测量装置,包括:压力舱,所述压力舱的两端分别设有可拆卸的端盖,所述压力舱上设置有环压注入孔;夹持装置,设置于所述压力舱内,所述夹持装置内设有用于容纳岩心的空腔;左堵头和右堵头,设置在所述夹持装置的空腔内,且分别位于岩心的两端;流体注入构件,设置在所述压力舱上,用于向所述夹持装置的空腔内注入流体;以及参数测量构件,设置在所述夹持装置上,用于测量所述岩心的状态参数。本发明提供的岩心参数测量装置能够提高对岩心参数进行测量的便捷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535447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710118460.8
申请日:2017-03-0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岩心参数测量装置,包括:压力舱,所述压力舱的两端分别设有可拆卸的端盖,所述压力舱上设置有环压注入孔;夹持装置,设置于所述压力舱内,所述夹持装置内设有用于容纳岩心的空腔;左堵头和右堵头,设置在所述夹持装置的空腔内,且分别位于岩心的两端;流体注入构件,设置在所述压力舱上,用于向所述夹持装置的空腔内注入流体;以及参数测量构件,设置在所述夹持装置上,用于测量所述岩心的状态参数。本发明提供的岩心参数测量装置能够提高对岩心参数进行测量的便捷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69564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310832131.5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24/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流体表征差异检测的脉冲核磁共振装置,属于脉冲核磁共振装置扫描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顶部固定设置有脉冲核磁共振装置本体,所述脉冲核磁共振装置本体的内侧壁固定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呈“凸”字形设置,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固定套接设置有外壳,所述工作台的顶部与外壳之间设有排气排液机构,所述外壳内部开设围压腔,所述围压腔内设有样本容纳机构,所述安装座与工作台的顶部之间设有进液机构。进而解决了现有的脉冲核磁共振装置最大扫描电压较低,射线穿透能力较弱,无法满足扫描要求,且岩心流动在压力与温度的影响,岩心样品易发生位移,导致实验成功率与准确性大大受限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