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酪根直接成气转化率的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30101B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510119268.1

    申请日:2015-0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酪根直接成气转化率的评价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岩石热解实验得到胶质、沥青质产烃率,从而确定胶质、沥青质二次裂解成气率;2)实验条件下胶质、沥青质初次、二次裂解成气过程的评价:得到干酪根成气转化率,以及干酪根初次裂解成胶质、干酪根初次裂解成沥青质、胶质二次裂解成气和沥青质二次裂解成气的归一化转化率;3)将求出的胶质、沥青质成气转化率从实验所测得的干酪根成气转化率中去除,即可求出干酪根直接成气转化率。本发明由于从实际情况出发,得到的干酪根直接成气转化率更为合理、准确。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源岩生油气量评价过程中对干酪根直接成气转化率的评价。

    一种干酪根直接成气转化率的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30101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510119268.1

    申请日:2015-0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酪根直接成气转化率的评价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岩石热解实验得到胶质、沥青质产烃率,从而确定胶质、沥青质二次裂解成气率;2)实验条件下胶质、沥青质初次、二次裂解成气过程的评价:得到干酪根成气转化率,以及干酪根初次裂解成胶质、干酪根初次裂解成沥青质、胶质二次裂解成气和沥青质二次裂解成气的归一化转化率;3)将求出的胶质、沥青质成气转化率从实验所测得的干酪根成气转化率中去除,即可求出干酪根直接成气转化率。本发明由于从实际情况出发,得到的干酪根直接成气转化率更为合理、准确。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源岩生油气量评价过程中对干酪根直接成气转化率的评价。

    一种泥页岩能谱矿物分布图校准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189353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498155.5

    申请日:2019-06-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泥页岩能谱矿物分布图校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确定泥页岩扫描电镜灰度图的无机矿物孔隙图和干酪根区域图;计算泥页岩扫描电镜灰度图的三个特征矿物区域的质心以及各特征矿物区域在能谱矿物分布图中的对应区域的质心,对能谱矿物分布图的尺寸进行校准;将对尺寸校准后的图像中每种矿物颗粒进行腐蚀后得到的颗粒图像作为前景色,无机矿物孔隙图和干酪根区域图作为背景色,对泥页岩扫描电镜灰度图进行分割;确定分割后得到的各独立区域的矿物类型;依据所有确定矿物类型后的独立区域,实现对尺寸校准后的图像的分辨率校准。本发明实现了对能谱矿物分布图的校准,在用于对不同矿物孔隙进行识别时,能够提高识别精度。

    一种泥页岩不同矿物孔隙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146533A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910497324.3

    申请日:2019-06-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泥页岩不同矿物孔隙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确定泥页岩扫描电镜灰度图的无机矿物孔隙图和干酪根区域图;对无机矿物孔隙图进行膨胀操作,得到膨胀后的无机矿物孔隙图;对比无机矿物孔隙图和膨胀后的无机矿物孔隙图,将膨胀后的无机矿物孔隙图中多出的区域确定为膨胀区域;统计硅质矿物、钙质矿物和粘土矿物的像素点个数;依据矿物的像素点个数,计算硅质矿物所占比例、钙质矿物所占比例和粘土矿物所占比例;依据矿物所占比例绘制矿物孔隙三角图图版;依据矿物孔隙三角图图版确定无机矿物孔隙图中孔隙对应的矿物类型。本发明不仅能提高对矿物孔隙识别的识别精度,还能定量的对孔隙受哪些矿物的控制进行识别。

    一种致密油/页岩油的纳米级含油孔径分布的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06496B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710012951.4

    申请日:2017-0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致密油/页岩油的纳米级含油孔径分布的测定方法。该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致密砂岩样品或页岩样品经粉碎后得到粉末样品,部分粉末样品进行有机溶剂抽提得抽提后样品,部分粉末样品作为抽提前样品;将抽提前样品和抽提后样品分别进行孔径分布测试得抽提前样品和抽提后样品的孔径分布曲线;对两条曲线分别进行拟合得抽提前样品和抽提后样品的微孔‑介孔‑宏孔的孔径分布,抽提后样品的比孔容与抽提前样品的比孔容之间的差值即为含油孔隙空间的比孔容,至此即得到致密油或页岩油的纳米级含油孔径分布。本发明将实验所测得的含油孔径分布与岩石的总含油量进行对比,进而对岩石含油孔径的整体分布做出客观评价。

    一种测定吸附质气体在吸附质上的吸附相密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98306B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610600239.1

    申请日:2016-07-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定吸附质气体在吸附质上的吸附相密度的方法。本发明从实验角度对吸附相体积和吸附相密度进行测量,并非从数学优化角度对此而参数进行优化求取。在现有的优化方法中,需要对吸附相体积或者吸附相密度进行一定假设,或者假设吸附相体积不随温度和压力变化,或者假设吸附相密度不随温度和压力变化。而本发明方法无需对吸附相体积或吸附相密度进行假设,而是从实验角度对二者进行直接测定,因此其测定结果相对与优化方法而言更加客观可靠。

    一种精确测量甲烷在页岩上吸附相密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13803B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510114441.9

    申请日:2015-03-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确测量甲烷在页岩上吸附相密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一块泥页岩样品粉碎至60~80目,分成两份;2)对第一份泥页岩样品进行容量法等温吸附实验,并得到吸附态甲烷的物质的量的计算模型;3)对第二份泥页岩样品进行重量法等温吸附实验,并得到吸附态甲烷的质量的计算模型;4)对步骤2)中所得到的吸附态甲烷的物质的量的计算模型和步骤3)中所得到的吸附态甲烷的质量的计算模型进行吸附相体积的修正,得到吸附态甲烷的修正后的物质的量的计算模型和质量的计算模型;5)根据物质的量的定义公式,求出吸附态甲烷的质量和体积;6)根据密度的定义,求得甲烷在页岩上吸附相密度的准确值。

    一种烃源岩原始裂解潜力恢复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98677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410439738.8

    申请日:2014-09-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烃源岩原始裂解潜力恢复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在抽提-热解实验的基础上对热解参数S2进行校正,消除残留油对S2的影响,并且确定校正系数,对油田已有资料中的S2进行校正;同时,对胶质和沥青质进行热解实验,获得胶质和沥青质的产烃率,结合组分动力学模型对源岩剩余裂解潜力进行评价,再次结合组分动力学模型实现对源岩原始裂解潜力S20的恢复。本发明方法可对三个类型的有机质进行原始裂解潜力恢复,在任意成熟度下均可以恢复至原始状态,其中,干酪根初次裂解过程中产生的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越高,本发明提供的恢复结果提高幅度越大。

    一种泥页岩层系内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78866B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310224584.6

    申请日:2013-06-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泥页岩层系内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包括整理基础数据、在工区内均匀选井、建模及验证有机地球化学测井、建立页岩油分级评价标准、提出泥页岩层系的划分标准、校正泥页岩层系内页岩油的轻烃及重烃、计算泥页岩饱和吸附油量并依据分级标准分级评价页岩油资源潜力、应用地球化学数据统计分析图解法确定泥页岩饱和吸附油量,进而计算页岩油可动量、利用“孔隙-含油饱和度”法计算泥页岩层系内砂岩薄夹层的页岩油资源量。该评价方法中泥页岩层系概念及标准的提出和建立,明确了页岩油的科学空间位置。该评价方法还提出了泥页岩饱和吸附油量及可动量的计算方法,对于判定工区是否具备页岩油的开发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LogR-ΔT测井评价的泥页岩油含量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33728B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310178925.0

    申请日:2013-05-15

    Abstract: 一种LogR-ΔT测井评价的泥页岩油含量预测方法,属于测井勘探技术领域。包含以下几步:①测井数据的预处理;②极小值节点的识别;③测井曲线拉平处理;④标定预测泥页岩地层含油量S1和氯仿沥青“A”的公式参数;⑤定量评价非实测数据泥页岩地层页岩油S1和氯仿沥青“A”含量,实现无取样泥页岩段地层页岩油含量S1和氯仿沥青“A连续预测评价。本发明通过处理后的声波时差与电阻数据直接通过实测数据的标定拟合,实现了对泥页岩含油量S1(或氯仿沥青“A”)的含量模型的快速标定,实现了通过测井数据对非实测含油量S1(或氯仿沥青“A”)段的S1(或氯仿沥青“A”)预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