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15171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010707594.5
申请日:2020-07-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0639 , G06Q50/02 , E21B43/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中深度堵调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深度堵调效果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统计深度堵调前后措施井组中各注水井与油井的生产日报资料,构建深度堵调效果综合评价指数;步骤2,进行深度堵调效果综合评价指数的时间序列分析,判断深度堵调效果综合评价指数变化趋势;步骤3,计算深度堵调效果综合评价指数的序列稳定性统计量,判断综合评价指数的时间序列稳定性。本发明综合考虑水井端与油井端的见效情况,构建了深度堵调效果综合评价指数,并通过深度堵调效果综合评价指数的时间序列分析,解决了深度堵调措施见效的动态、大延迟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214057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210159197.8
申请日:2022-02-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C09K8/80 , C09K8/584 , C07C319/18 , C07C323/16 , C07D301/28 , C07D303/28 , C07D301/3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田开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乳化增韧生物基环氧树脂的自相变支撑剂。其通过石墨颗粒对生物基环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再通过SiO2颗粒作为乳化剂进行乳化制备得到,乳化时通过改变改变乳化剂浓度调节支撑剂中不同目数比例,所述生物基环氧树脂的化学式为:。本发明的支撑剂颗粒由于具有良好的球度,铺置后的裂缝渗透率高,能有效对地层孔隙剩余油进行开采,从而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634921B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610820702.3
申请日:2016-09-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石油工程领域,涉及一种稠油油藏乳状液颗粒转向剂的连续在线生产及注入一体化方法;将稠油与水按照质量比1:4~9加入高速分散剪切机中,依次加入乳化剂、转相剂、稳定剂,高速分散剪切机的转速为0~1500rpm,剪切时间10~20min,制得稠油乳状液颗粒转向剂;制得的稠油乳状液颗粒转向剂进入缓冲罐中;经流量计向缓冲罐中注入水,稀释至现场注入浓度;将缓冲罐中的稠油乳状液颗粒转向剂经高压柱塞泵泵入注水井。本发明实现了稠油油藏乳状液颗粒转向剂的连续在线生产及注入一体化,向注入井泵入的同时,稠油油藏乳状液颗粒转向剂的生产、注入在线连续进行,即生产即注入,能够满足多井组或区块大剂量连续调剖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3616410B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310313794.2
申请日:2013-07-25
Applicant: 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山东赛瑞石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nventor: 张建 , 李清方 , 刘海丽 , 陆诗建 , 尚明华 , 王鑫 , 何利民 , 黄少伟 , 张新军 , 孙广领 , 单童 , 王增林 , 庞会中 , 刘东杰 , 于惠娟 , 孙志英 , 吴鲁宁 , 朱红彬 , 张宁宁 , 张磊 , 陆胤君
IPC: G01N25/4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5/4826
Abstract: 一种气体的化学溶剂吸收与解吸反应热测量装置,包括外壳、内壳、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板、计算机和电源,反应器设在内壳的中部,外壳与内壳之间设有隔热材料,在内壳外周上下部各自设有一套热电阻加热器HGU和HGL,在内壳与反应器设有玻璃纤维隔热层,在隔热层内设有热电偶,在反应器中下部外周设有玻璃纤维板,在玻璃纤维板与反应器之间设有热电阻主加热器HR,在反应器的上部至外壳上顶部设有一根进液管和一根排气管,在底上部至外壳顶上部设有热电偶和排液管;压力传感器、内壳内热电偶、反应器内的热电偶,反应器外部的热电偶和玻璃纤维板热电偶的信号线与数据采集板相联,数据采集板与计算机相联,电源与内壳外和反应器的电加热器相联。
-
公开(公告)号:CN103834379A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410003075.5
申请日:2014-01-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C09K8/59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8/59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蠕虫状胶束增强的泡沫体系,所述体系包括特定的蠕虫状胶束和气体。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所述蠕虫状胶束增强的泡沫体系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蠕虫状胶束与气体交替或所述蠕虫状胶束与气体在泡沫发生器中起泡后注入含油地层中。本发明使用蠕虫状胶束增强泡沫能获得非常稳定的泡沫体系,其能封堵高渗透储层,但不会堵塞低渗透储层,从而大大提高泡沫驱体系的原油采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027220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287238.6
申请日:2019-12-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6F30/20 , G06Q50/02 , G06F111/04 , G06F111/10
Abstract: 一种提升油田注采匹配程度的方法,包括:S10建立注采参数指标寻优的目标函数和约束;S20采用时间优先超维采样方法,快速生成超维采样样本,求得初级最优注采参数;S30以初级最优注采参数为初始值,采用梯度逼近方法,对最优注采参数进行寻优,并记录非期望搜索方向角集合;S40利用非期望搜索方向角集合作同步逆向搜索,消除局部最优,得到最终注采参数。本发明方法用于油藏开采,大大降低了油藏注采参数计算周期,且通过二次优化获得更准确的注采参数,将该注采参数带入油藏注采模型,计算得到更精确的累产油、含水率或采出程度等注采指标,为油田注采各阶段工作提供精细化指导,从而提升油田注采的匹配程度,提高油藏水驱采收率,降低注采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8984886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734411.1
申请日:2018-07-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演多层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的方法,根据现场已有监测资料的完善程度和关井情况,建立多层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特别针对不同的关井原因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利用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优化动态连通性系数和时间常数使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生产动态相吻合,实现各层油藏注采井间动态连通性系数和油水井纵向劈分系数的反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充分利用现场已有的监测资料,而且充分考虑了油藏现场实际的液量和压力变化以及关停井问题,准确度高、适用性强,对高含水油田增产措施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8222905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11482364.8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三层双调压注水工艺管柱,属于注水管柱技术领域。包括油管(15),油管(15)上套装有配水器、封隔器和底球(8),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15)上设有调压装置,调压装置设有上下两组,分别套装在油管(15)的上下两端,且安装在配水器与封隔器之间。本发明的三层的工艺管柱增设了调压装置,且设置上下两组调压装置,可实现压力可调、注水量可调,高压无节流,横向径向受力在一起的效果。本发明的注水管柱具有免除额外注水装置的、压力调节方便、节能等优点,能通过管柱压力的调控,使采油后期需要注水的油井实现油井的连续开采,从而不因为注水问题耽误开采工期。而且由各渗透区之间相互进行压力互补,省去了地面装置和井下注水装置,节省人力物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769665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61991.7
申请日:2016-12-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对压裂液温度稳定剂作用原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压裂液在保证压裂施工的情况下,能够使用的储层最高温度Tmax(η0,t0)表征压裂液体系的耐温性能,并通过测定加入温度稳定剂前后Tmax(η0,t0)的差值Tmax(η0,t0)才能够评价温度稳定剂的作用效果。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压裂液温度稳定剂的评价方法,即通过压裂液的粘温曲线测定Tmax以确定搜索Tmax(η0,t0)的上限温度,从上限温度开始,通过数值搜索方法逐渐搜索加入温度稳定剂前后Tmax(η0,t0),以计算加入温度稳定剂后适用温度提高值。以胜利油田常用压裂液和温度稳定剂为例,说明了评价数据的具体分析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3351857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310300604.3
申请日:2013-07-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C09K8/5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蠕虫状胶束体系、其制备方法及其在驱油中的用途。所述蠕虫状胶束体系包含烷基磺基甜菜碱、烷基硫酸钠表面活性剂以及任选的助剂,其中所述烷基硫酸钠选自十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四烷基硫酸钠或其组合;所述选自十六烷基磺基甜菜碱、十八烷基磺基甜菜碱或其组合。所述体系组成简单、表面活性剂用量低,形成的蠕虫状胶束粘度高,且具有优异的耐盐性能、可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可以作为化学驱油体系提高采收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