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碳酸盐岩孔隙识别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53427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91216.7

    申请日:2024-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碳酸盐岩孔隙识别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对铸体薄片进行图像分析,构建与铸体薄片对应的生物碳酸盐岩岩石组构;并对柱塞样品进行核磁共振分析,得到核磁共振曲线,其中,岩石组构形态特征包括孔隙类型特征;根据预先确定的核磁共振曲线的曲线类型与孔隙类型对应关系,确定核磁共振曲线与孔隙类型对应关系;并基于核磁共振曲线与孔隙类型对应关系绘制微生物碳酸盐岩孔隙鉴定图版;利用微生物碳酸盐岩孔隙鉴定图版,对微生物碳酸盐岩孔隙进行识别。本发明解决了利用地球物理信号准确识别微生物碳酸盐岩中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孔隙的关键技术难题,为解决微生物碳酸盐岩孔隙识别和定量表征的难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高效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柔性双极板尺寸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0928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410165969.8

    申请日:2024-0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效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柔性双极板尺寸优化设计方法,包括步骤:S1、建立双极板几何模型;S2、确定待优化的双极板结构尺寸;S3、建立由双极板电压损失、气体分布层电压损失、双极板‑界面电压损失组成的总电压损失计算模型;S4、以总电压损失最小为优化标准,确定最佳脊宽/流道宽度比、柔性连接体的最佳倾斜角度、柔性连接体的最佳厚度及中间隔板的最佳厚度;S5、根据燃料电池的有效功率、实际功率及有效反应效率,计算有效反应体积,并通过有效反应体积确定流道高度与流道数量的控制方程。本发明建立双极板电压损失计算模型,分析了双极板关键几何尺寸对总电压损失的影响规律,将总电压损失最小的双极板几何尺寸作为最优选择。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双极板流场可视化测试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33425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002854.3

    申请日:2024-07-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双极板流场可视化测试装置及方法,属于双极板流场分布测试技术领域。测试装置包括光源、成像组件、CCD相机、双极板测试件及气源组件;所述成像组件包括光束分束器、双胶合透镜及刀片,所述光源及双胶合透镜均设置在双极板测试件上方,所述光束分束器设置在光源与双胶合透镜之间,所述刀片设置于光束分束器与CCD相机之间;所述气源组件包括空压机及温控箱,所述温控箱的进气端通过管路与空压机连接,所述温控箱的出气端通过管路与双极板测试件的进气口连接。本发明对纹影系统光路进行改进,使其成像垂直于观测物体,并在原有的双极板表面涂覆金属涂层,使其产生镜面反射,能够适用于双极板流场分布测试。

    一种高效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双极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8039950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161009.4

    申请日:2024-0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效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双极板结构,包括双极板阴极侧单元及双极板阳极侧单元;双极板阴极侧单元包括阴极气体进口、阴极气体出口及阴极流道,阴极流道包括若干条直流道及2个特斯拉阀弯道,直流道及特斯拉阀弯道位于双极板阴极侧单元的中间反应区,且2个特斯拉阀弯道呈对角布置在阴极气体进口、阴极气体出口的一侧;双极板阳极侧单元包括位于双极板阳极侧单元的两端的阳极气体进口、阳极气体出口及位于双极板阳极侧单元的中间反应区域的阳极反应区气体扩散层,且阳极反应区气体扩散层与阳极气体进口、出口相连通。该双极板结构设计了不同的阴极侧流场和阳极侧气体过渡区结构,提升了气体的综合利用率,提高了电池的工作效率。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双极板流场可视化测试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33425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1002854.3

    申请日:2024-07-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双极板流场可视化测试装置及方法,属于双极板流场分布测试技术领域。测试装置包括光源、成像组件、CCD相机、双极板测试件及气源组件;所述成像组件包括光束分束器、双胶合透镜及刀片,所述光源及双胶合透镜均设置在双极板测试件上方,所述光束分束器设置在光源与双胶合透镜之间,所述刀片设置于光束分束器与CCD相机之间;所述气源组件包括空压机及温控箱,所述温控箱的进气端通过管路与空压机连接,所述温控箱的出气端通过管路与双极板测试件的进气口连接。本发明对纹影系统光路进行改进,使其成像垂直于观测物体,并在原有的双极板表面涂覆金属涂层,使其产生镜面反射,能够适用于双极板流场分布测试。

    一种高效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双极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803995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61009.4

    申请日:2024-0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效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双极板结构,包括双极板阴极侧单元及双极板阳极侧单元;双极板阴极侧单元包括阴极气体进口、阴极气体出口及阴极流道,阴极流道包括若干条直流道及2个特斯拉阀弯道,直流道及特斯拉阀弯道位于双极板阴极侧单元的中间反应区,且2个特斯拉阀弯道呈对角布置在阴极气体进口、阴极气体出口的一侧;双极板阳极侧单元包括位于双极板阳极侧单元的两端的阳极气体进口、阳极气体出口及位于双极板阳极侧单元的中间反应区域的阳极反应区气体扩散层,且阳极反应区气体扩散层与阳极气体进口、出口相连通。该双极板结构设计了不同的阴极侧流场和阳极侧气体过渡区结构,提升了气体的综合利用率,提高了电池的工作效率。

    高效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柔性双极板尺寸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09287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165969.8

    申请日:2024-0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效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柔性双极板尺寸优化设计方法,包括步骤:S1、建立双极板几何模型;S2、确定待优化的双极板结构尺寸;S3、建立由双极板电压损失、气体分布层电压损失、双极板‑界面电压损失组成的总电压损失计算模型;S4、以总电压损失最小为优化标准,确定最佳脊宽/流道宽度比、柔性连接体的最佳倾斜角度、柔性连接体的最佳厚度及中间隔板的最佳厚度;S5、根据燃料电池的有效功率、实际功率及有效反应效率,计算有效反应体积,并通过有效反应体积确定流道高度与流道数量的控制方程。本发明建立双极板电压损失计算模型,分析了双极板关键几何尺寸对总电压损失的影响规律,将总电压损失最小的双极板几何尺寸作为最优选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