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评价纳米流体增强CO2传质效果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54441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996821.4

    申请日:2023-08-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评价纳米流体增强CO2传质效果的实验装置及方法,属于碳中和技术领域。包括:高精度恒速恒压泵;将纳米流体容器中实验所需体积的纳米流体导入填砂传质容器内;将CO2容器中CO2导入填砂传质容器内;并联的三个容器,包括CO2容器、纳米流体容器和填砂传质容器;计算机;用于测量并记录传质过程中填砂传质容器内压力变化;气液分离容器;上部连接气体流量计,收集并计量气液分离后析出的气体;气液分离容器的下部连接液体计量容器,用于收集并计量气液分离后析出的液体。本发明所提出的实验装置能够实现地层条件下纳米流体增强CO2传质实验过程,可用于模拟纳米流体作用下CO2在深部盐水层埋存过程中的溶解传质。

    一种高压靶向动态水合物聚集观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858711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470727.0

    申请日:2022-04-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压靶向动态水合物聚集观测装置,包括:反应釜、扰动装置、喷液装置、气瓶、观测装置和制冷机,本发明一种高压靶向动态水合物聚集观测装置的反应釜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反应釜内温度和压力变化,便于在观测时能够准确观察及分析到反应釜内部的变化;反应釜前侧为透明耐压玻璃,可用于观测水合物动态聚集过程,以便工作人员进行观测;本发明可通过调节磁力搅拌器转速调节反应釜内部液体的扰动强度,本发明一种高压靶向动态水合物聚集观测装置通过靶向观测及磁力扰动实现高压下水合物生成到聚集的完整实时观测,以缓解现有技术中高压下水合物聚集观测不便等技术问题。

    一种模拟地层条件的单裂缝调驱可视化实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67873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011004837.5

    申请日:2020-09-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地层条件的单裂缝调驱可视化实验装置及方法,属于采油模拟实验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单裂缝调驱可视化模型、驱替泵、真空泵、输水中间容器、输凝胶中间容器、液体容器和影像记录系统,所述单裂缝调驱可视化模型上设置有窗口,影像记录系统对准该窗口,用于采集各类流体在单裂缝调驱可视化模型中的运移过程与分布形态,其实验方法包括:凝胶注入性能评价实验、多段塞凝胶封堵裂缝实验以及封堵后水驱规律实验研究、数据处理。本发明设计合理,可以模拟地层条件下的凝胶调驱过程,并且兼备可视化的功能,可以测试并记录多段塞凝胶驱替过程中凝胶及水驱运移形态和规律,为裂缝调驱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一种用于测量气相体系中水合物颗粒间微观粘附力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35180B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810296997.8

    申请日:2018-04-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测量气相体系中水合物颗粒间微观粘附力的装置及方法,包括第一微观操作系统、第二微观操作系统、可视化反应装置、拍照/录像系统、低温恒温控制系统、温度采集仪;第一微观操作系统包括高精度第一三维操控平台、第一操作臂,第一三维操控平台包括第一XY操作平台、第一Z操作平台;可视化反应装置用于生成水合物颗粒;拍照/录像系统用于获取可视化反应装置内水合物颗粒的位移;低温恒温控制系统用于为可视化反应装置提供稳定的工作温度;温度采集仪用于实时测量可视化反应装置内的工作温度。本发明提供了气相体系中水合物颗粒间微观粘附力的测试方法,可较好的完成气相体系中水合物颗粒间微观粘附力的测试与分析。

    一种用于多方位观测水合物生成与分解的可视化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64145B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710272167.7

    申请日:2017-04-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多方位观测水合物生成与分解的可视化装置及方法,包括低温恒温控制系统、常压可视化反应装置、温度采集仪及CCD成像系统;常压可视化反应装置包括温控循环槽、反应槽、循环液入口、循环液出口,温控循环槽内设置有反应槽,温控循环槽的槽壁上连通设置有循环液入口及所述循环液出口,反应槽的一侧槽壁上设有双层有机玻璃视窗,双层有机玻璃视窗从内到外依次包括观察视窗、有机玻璃视窗,观察视窗、有机玻璃视窗均为有机玻璃;本发明采用双层有机玻璃视窗,视窗内全封闭,空气干燥、导热能力差,外层有机玻璃温度接近室温,解决了水雾问题。

    一种用于多方位观测水合物生成与分解的可视化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64145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272167.7

    申请日:2017-04-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84 G01N2021/847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多方位观测水合物生成与分解的可视化装置及方法,包括低温恒温控制系统、常压可视化反应装置、温度采集仪及CCD成像系统;常压可视化反应装置包括温控循环槽、反应槽、循环液入口、循环液出口,温控循环槽内设置有反应槽,温控循环槽的槽壁上连通设置有循环液入口及所述循环液出口,反应槽的一侧槽壁上设有双层有机玻璃视窗,双层有机玻璃视窗从内到外依次包括观察视窗、有机玻璃视窗,观察视窗、有机玻璃视窗均为有机玻璃;本发明采用双层有机玻璃视窗,视窗内全封闭,空气干燥、导热能力差,外层有机玻璃温度接近室温,解决了水雾问题。

    一种支撑剂有效沉降粒径的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98345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471855.2

    申请日:2014-09-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撑剂有效沉降粒径的测量方法,步骤如下:S1、测定支撑剂颗粒沉降速度;S2、给定一支撑剂颗粒有效沉降粒径初值,计算支撑剂雷诺数;S3、计算支撑剂有效沉降粒径;S4、将步骤S3计算得到的支撑剂有效沉降粒径de与初值de0比较,重复步骤S1~S4直到满足精度要求。本发明建立了支撑剂在牛顿流体、幂律流体以及粘弹性流体中沉降时的有效沉降粒径测量方法,弥补了不规则颗粒沉降速度计算时,形状因子修正系数测量、计算复杂的不足,能够精确计算支撑剂沉降速度进而精确预测裂缝中砂堤展布形态,提高压裂施工效果预测精度。

    双管喷射泵泵座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36283A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1010258301.6

    申请日:2010-08-17

    Abstract: 一种双管喷射泵泵座,动力液连接管、出液管接头与泵座连接,泵座下部与单流阀连接,出液管导向筒上有动力管孔、出液管孔,动力管孔套住动力液连接管,出液管接头上部伸入出液管孔里,泵座上有泵芯孔和出液孔,泵芯孔和出液孔在下部相通,泵座的泵芯孔之上有扩径孔,扩径孔处于上部左偏心螺纹之下,泵座下部有进液空腔,泵座上设置进液孔,进液孔上部与扩径孔相交形成联通槽,进液孔与进液空腔相通,出液管导向筒上部有内锥孔。可以形成两个通道,不需要套管作为动力液与井液混合后的返出通道,使喷射泵抽油系统中不需要封隔器,油井可以测试静动液面,不存在砂卡管柱的问题,动力液处于密闭的管柱中,不会进入油层对油层产生污染。

    一种全可视气液固三相颗粒桥堵测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754178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574160.6

    申请日:2023-05-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可视气液固三相颗粒桥堵测试系统,包括主透明环形管道、气泵、离心泵、颗粒储罐和储液罐,主透明环形管道一端管口连接在储液罐顶部,主透明环形管道另一端管口连接在颗粒储罐底部,主透明环形管道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压力传感器。结合压力传感器、气体流量计、液体流量计孔道参数可确立和量化桥堵、流动响应特征参数,降低了三相管流实验颗粒控制的难度,方便直观观测。

    一种稠油油藏纳米流体增强碳化水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20235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310012132.5

    申请日:2023-01-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稠油油藏开采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稠油油藏纳米流体增强碳化水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所述制备装置包括二氧化碳容器、中间容器、纳米流体基液容器以及纳米流体增强碳化水容器;四个容器的底部与高精度恒速恒压泵连通;四个容器的顶部各自与真空泵和回压阀相连通;回压阀一端连接回压泵,回压阀的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容器相连;气液分离容器的上部连接气体流量计,气液分离容器的下部连接液体计量容器。所述纳米流体增强碳化水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纳米流体基液;(2)制备纳米流体增强碳化水;(3)计算CO2溶解量并验证制备准确性。本发明将水基的纳米流体引入稠油油藏碳化水驱过程,提高稠油流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