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1601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386507.0
申请日:2023-10-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并联柔索驱动汽车驾驶模拟器,由驾驶单元和七个驱动单元组成,包括驱动单元底座、电机、减速器、滚筒、同步导向机构、柔索、牵引环、控制踏板、型材支架、驾驶椅、方向盘、控制面板、显示屏、安全气囊、驾驶舱球形外壳。球形驾驶舱内的零部件固定在型材支架上,驾驶员在驾驶椅上控制踏板、方向盘和控制面板,三块显示屏模拟真实的驾驶视野,实现人机交互。电机和减速器驱动滚筒转动,滚筒带动同步带轮运动,另一端带轮带动丝杠运动,丝杠旋转带动导轮做直线运动,实现排绳功能。柔索一端缠绕在滚筒上,另一端与驾驶舱牵引环连接,三个牵引环呈“⊥”形分布,驾驶舱在运动空间内拥有6个自由度,模拟多种行驶状态和驾驶路况。
-
公开(公告)号:CN109296645B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1811356712.1
申请日:2018-11-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F16C33/24
Abstract: 一种自适应承载全域循环型水润滑艉轴承系统及设计方法,属于轴承润滑领域。其特征在于:艉轴承分为前段轴承、中间轴承、后段轴承,润滑介质海水在后段轴承螺旋槽的泵吸作用下自行进入轴承间隙,并在艉轴管导水槽和中间轴承自吸孔作用下,形成润滑介质的全域循环。根据使用工况不同,该轴承可以自行选择承载区,使得该轴承同时具有刚性艉轴承的高承载力和柔性轴承耐磨损的特性,同时改善了传统艉轴承润滑介质存在滞流区的问题,总体润滑效果明显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14133953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413012.3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C10G53/04
Abstract: 一种石油馏分油连续深度脱酸的方法和设备,其特征在于使用两个沉降罐,一个萃取塔,两个混合器,泵和溶剂回收系统,以及脱酸油蒸发回收系统,使用氨、水和C‑C3的醇类配成脱酸剂。原料油和沉降罐B来的富脱酸剂通过混合器混合后进入沉降罐A,沉降罐A来的一次脱酸油与脱酸剂罐来的脱酸剂通过混合器混合后进入沉降罐B,沉降罐A来的脱酸剂溶液和反萃取剂进入萃取塔,萃取塔塔底溶液进入溶剂回收系统回收溶剂并得到高纯度环烷酸,沉降罐B来的脱酸油液进入脱酸油蒸发回收系统回收脱酸剂得到脱酸油。
-
公开(公告)号:CN106383930B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610785265.6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尾轴承‑转子系统多重流固耦合计算方法,属于海洋平台流固耦合技术领域,包括多个尾轴承、一个螺旋桨轴,包括单位时间步长设置和计算的总时间设置、流体域单元离散化、固体域单元离散化、离散化流体域的计算、离散化固体域的计算、数据耦合计算、计算结束步骤;该尾轴承‑转子系统多重流固耦合计算方法实现了尾轴承与转子系统工作过程的准确模拟,解决了现有动网格技术,应用于多个尾轴承占据的空间区域,进行数值模拟所存在的网格畸变过大,从而导致流体域计算精度低的问题;实现了流体‑固体的多重耦合计算,克服了对称轴承‑转子系统耦合计算的弊端,能够准确模拟螺旋桨轴与多个尾轴承在振动、润滑之间的多重耦合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366820B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710587483.3
申请日:2017-07-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一种自适应的滑动轴承循环润滑系统,属于轴承润滑系统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器(2)、切压送油装置(4)以及换热器(6),过滤器(2)的出液端与切压送油装置(4)的进液端连通,切压送油装置(4)的出液端与换热器(6)的进液端连通,滑动轴承(1)上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过滤器(2)的进液端与滑动轴承(1)的出油孔连通,换热器(6)的出液端与滑动轴承(1)的进油孔连通,安装滑动轴承(1)的转轴与切压送油装置(4)的动力输入端相连。本自适应的滑动轴承循环润滑系统通过简化滑动轴承外部循环结构,采用同一个动力源对润滑油进行循环,充分利用了主驱动装置的能力,节约了占地面积,减少了对电能的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09296645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356712.1
申请日:2018-11-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F16C33/24
Abstract: 一种自适应承载全域循环型水润滑艉轴承系统及设计方法,属于轴承润滑领域。其特征在于:自适应承载水润滑艉轴承分为前段轴承、中间轴承、后段轴承,润滑介质海水在后段轴承螺旋槽的“泵吸”下自行进入轴承间隙,并在艉轴管导水槽和中间轴承自吸孔作用下,形成润滑介质的全域循环。根据使用工况不同,该轴承可以自行选择承载区,使得该轴承同时具有刚性艉轴承的高承载力和柔性轴承耐磨损的特性,同时改善了传统艉轴承润滑介质存在滞流区的问题,总体润滑效果明显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18657005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148823.9
申请日:2024-08-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油立体压裂井网压后返排生产优化设计方法,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整理页岩油藏基础参数;步骤2、建立页岩油藏压裂水平井返排生产过程数学模型;步骤3、基于Newton‑Raphson方法求解页岩油藏压裂水平井返排生产过程数学模型;步骤4、对油藏‑井筒‑油嘴流动系统动态节点进行分析;步骤5、基于遗传算法进行油嘴工作制度优化;步骤6、设计岩油藏立体压裂井网返排生产方案。本发明能够实现页岩油藏立体压裂井网返排生产过程模拟与生产方案优化,为页岩油藏立体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8657005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1148823.9
申请日:2024-08-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油立体压裂井网压后返排生产优化设计方法,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整理页岩油藏基础参数;步骤2、建立页岩油藏压裂水平井返排生产过程数学模型;步骤3、基于Newton‑Raphson方法求解页岩油藏压裂水平井返排生产过程数学模型;步骤4、对油藏‑井筒‑油嘴流动系统动态节点进行分析;步骤5、基于遗传算法进行油嘴工作制度优化;步骤6、设计岩油藏立体压裂井网返排生产方案。本发明能够实现页岩油藏立体压裂井网返排生产过程模拟与生产方案优化,为页岩油藏立体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7371361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675971.1
申请日:2023-12-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6F30/28 , E21B43/26 , E21B49/00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致密油气藏压裂水平井变制度生产动态模拟监测方法,具体涉及石油天然气开采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致密油气藏的现场数据,划分生产阶段后,利用致密气藏五线性流模型进行反演模拟获取未知参数组中各参数的最优值后,再建立生产制度转换模型,结合致密油气藏的现场数据和未知参数组反演结果,利用致密气藏五线性流模型模拟日产量并进行拟合,得到压裂水平井日产量预测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后,通过时间积分得到压裂水平井累计产量预测模型,将压裂水平井日产量预测模型和压裂水平井累计产量预测模型用于产能预测。本发明方法有效克服了传统复合线性流解析方法模拟监测精度不足的问题,计算效率高,为后续生产制度优化调整提供了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8036923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1810113921.7
申请日:2018-02-0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1M10/00
Abstract: 一种收敛‑发散型层流状态空化测试装置的设计方法,属于空化试验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化室(5),在空化室(5)内设有空化腔,实验介质自进液口(17)进入空化室(5)流经空化腔后自出液口(15)输出,空化腔包括实验介质依次流经的进液直线段(27)、由宽而窄的收敛段(21);在空化室(5)的外部还设有与进液口(17)和出液口(15)连接的循环管路,转轴(8)自转后驱动实验介质在循环管路与空化室(5)的空化腔内形成循环。在本收敛‑发散型层流状态空化测试装置的设计方法中,在转轴的驱动下,实验介质流经收敛段和发散段时发生空化现象,结构更为简单且可靠性更高。(26)、由窄而宽的发散段(24)以及出液直线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