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心中微裂缝的造缝方法、微裂缝密度的测量方法和模型建立方法及微裂缝岩心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48712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533262.3

    申请日:2016-07-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4/08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岩心中微裂缝的造缝方法、微裂缝密度的测量方法和模型建立方法及微裂缝岩心的制备方法,所述造缝方法包括:获取岩心;筛选所述岩心,以确保所述岩心无明显的天然微裂缝;清洗、烘干所述岩心,获取所述岩心的孔隙体积Vp;所述岩心饱和蒸馏水,获取所述岩心的第一核磁共振T2谱;烘干所述岩心;将所述岩心置于高温电阻炉中,以一预设加热速度对所述岩心加热至一预设温度T,并在所述预设温度下持续1-3小时;关闭高温电阻炉,将所述岩心在所述高温电阻炉中自然冷却至室温;或,将所述岩心置入室温蒸馏水中急速冷却至室温;所述岩心饱和蒸馏水,获取所述岩心的第二核磁共振T2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获取微裂缝岩心的不确定性较大、开采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一种基于井地电位法的油水分布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22302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610202073.8

    申请日:2016-03-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9/08

    Abstract: 本次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井地电位法的油水分布识别方法,首先建立油水两相渗流方程,基于电位与含水饱和度模型,将渗流方程与电位微分方程相耦合,形成井地电位模型;对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隐式求压力,显式求饱和度,再利用含水饱和度与电导率的关系,建立差分电位微分方程,隐式求电位;在以上基础上建立了计算机求解模型;对一维水驱油过程进行模拟计算,通过数值求解,模拟整个水驱油的过程,得到电位分布与地下目标层电阻率的相关关系;然后在求得目标层电阻率后,利用阿尔奇公式反演储层处含水饱和度;该方法可以利用地面测定的电位定量描述储层中的含水饱和度、含油饱和度,能够更加快速精确的识别油水分布。

    一种硅锆杂化树枝状介孔纳米流体驱油体系及制备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109179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533060.3

    申请日:2024-04-30

    Abstract: 一种硅锆杂化树枝状介孔纳米流体驱油体系及制备与应用,属于油田开发技术领域。本发明驱油体系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硅锆杂化树枝状介孔纳米材料1~10份,聚合物1~2份,去离子水900~1200份。硅锆杂化树枝状介孔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模板剂和催化剂充分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在搅拌条件下,逐滴滴加硅酸四乙酯、锆酸四丁酯和油相的混合溶液,滴毕,搅拌混合;在搅拌条件下,逐滴滴加共溶剂,滴毕,搅拌混合;然后经搅拌反应,固液分离、洗涤、干燥,煅烧即得。本发明合成的纳米材料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孔隙体积以及表面粗糙度,得到的驱油体系具有更好的耐温耐盐性,用于驱油后提高石油采收率效果好。

    一种水溶性仿生绿色体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74052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110401016.3

    申请日:2021-04-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溶性仿生绿色体的制备方法,以富含叶绿素a的螺旋藻藻粉为原料,采取卟吩环配位的Mg2+保护或Zn2+、Cu2+置换,以及碱催化转化,制备水溶性的仿生绿色体的组装前体,前体物溶于去离子水或缓冲溶液,并进行超分子组装,不需要有机溶剂的预先溶解和水相辅助组装,可以采用离心的方法从制备体系中分离,且离心沉淀中的仿生绿色体保持较好的分散性,易于再分散于去离子水中获得仿生绿色体的水溶液,并在水溶液中保持较好的稳定性。本方法制备的水溶性纳米管仿生绿色体,具有制备过程简单、环保、重复性好等特点,是一种新型的仿生捕光功能材料,可用于太阳能电池、光化学转化、光催化等领域的捕光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水溶性仿生绿色体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74052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401016.3

    申请日:2021-04-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溶性仿生绿色体的制备方法,以富含叶绿素a的螺旋藻藻粉为原料,采取卟吩环配位的Mg2+保护或Zn2+、Cu2+置换,以及碱催化转化,制备水溶性的仿生绿色体的组装前体,前体物溶于去离子水或缓冲溶液,并进行超分子组装,不需要有机溶剂的预先溶解和水相辅助组装,可以采用离心的方法从制备体系中分离,且离心沉淀中的仿生绿色体保持较好的分散性,易于再分散于去离子水中获得仿生绿色体的水溶液,并在水溶液中保持较好的稳定性。本方法制备的水溶性纳米管仿生绿色体,具有制备过程简单、环保、重复性好等特点,是一种新型的仿生捕光功能材料,可用于太阳能电池、光化学转化、光催化等领域的捕光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株产聚3-羟基丁酸酯的嗜热菌

    公开(公告)号:CN103667153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705052.4

    申请日:2013-12-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产聚3-羟基丁酸酯的嗜热菌Aneurinibacillus sp.XH2,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保藏日期2013年11月6日,保藏号为CCTCC M2013550。本发明是首次报道Aneurinibacillus属的菌株可以产生聚3-羟基丁酸酯。Aneurinibacillus sp.XH2能在较高温度50℃下合成聚3-羟基丁酸酯,其发酵温度高于其他聚3-羟基丁酸酯常温生产菌(发酵温度为30-40℃),可以有效避免杂菌的污染,从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光电效应的最小混相压力测量装置及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76764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813264.2

    申请日:2024-06-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光电效应的最小混相压力测量装置及实验方法,属于CO2驱油技术领域。装置包括中间容器、压力控制模块、混相釜、激光强度监测模块和数据记录模块,其中,中间容器分别连接有压力控制模块和混相釜,混相釜两侧设置有激光强度监测模块,激光强度监测模块连接有数据记录模块。本发明利用激光单色性好、亮度高、方向性强等特点,通过光电探头,将激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电流值大小表征混相釜内混相程度,能够准确、快速、低成本的测量CO2‑油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并且不受油样的限制,可以测量不同组分油样与CO2之间的MMP。

    一种基于模型耦合穷举法实现低渗透油藏间开工作制度优选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78342B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1710580059.6

    申请日:2017-07-17

    Abstract: 本次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型耦合穷举法实现低渗透油藏间开工作制度优选方法,针对低渗、低产井产入产出特征,结合低渗油藏的流入动态特征、间开井井筒液面变化规律及泵效分析,基于地层供液能力和泵抽汲能力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地层流入动态模型和井筒流出动态模型,通过耦合参数井底流压与泵效完成耦合模型的建立,在以上基础上建立了计算机求解模型,穷举法对低渗渗透油藏油井间歇开采工作制度确定方法进行优选。该方法能够准确描述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间开过程实现井底流压和泵效实时动态变化,实现准确量化间开界限,穷举法优选精度较高,程序计算高效。

    一株产聚3-羟基丁酸酯的嗜热菌

    公开(公告)号:CN103667153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310705052.4

    申请日:2013-12-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产聚3-羟基丁酸酯的嗜热菌Aneurinibacillus sp.XH2,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保藏日期2013年11月6日,保藏号为CCTCC M2013550。本发明是首次报道Aneurinibacillus属的菌株可以产生聚3-羟基丁酸酯。Aneurinibacillus sp.XH2能在较高温度50℃下合成聚3-羟基丁酸酯,其发酵温度高于其他聚3-羟基丁酸酯常温生产菌(发酵温度为30-40℃),可以有效避免杂菌的污染,从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硅锆杂化树枝状介孔纳米流体驱油体系及制备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109179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33060.3

    申请日:2024-04-30

    Abstract: 一种硅锆杂化树枝状介孔纳米流体驱油体系及制备与应用,属于油田开发技术领域。本发明驱油体系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硅锆杂化树枝状介孔纳米材料1~10份,聚合物1~2份,去离子水900~1200份。硅锆杂化树枝状介孔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模板剂和催化剂充分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在搅拌条件下,逐滴滴加硅酸四乙酯、锆酸四丁酯和油相的混合溶液,滴毕,搅拌混合;在搅拌条件下,逐滴滴加共溶剂,滴毕,搅拌混合;然后经搅拌反应,固液分离、洗涤、干燥,煅烧即得。本发明合成的纳米材料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孔隙体积以及表面粗糙度,得到的驱油体系具有更好的耐温耐盐性,用于驱油后提高石油采收率效果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