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浅埋暗挖隧道的松散软弱地层超前压密注浆加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62722A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11183048.5

    申请日:2018-10-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浅埋暗挖隧道的松散软弱地层超前压密注浆加固方法,包括通过实验测试隧道穿越松散软弱地层段的地层压密性能,确定不同注浆压力下该地层所能达到的压密程度,及不同压密程度所对应的力学性能及抗渗性能;分析不同地层压密程度、注浆加固圈厚度对隧道开挖稳定性的影响,从而确定目标注浆压力、注浆加固圈厚度;确定膨胀土工布袋的最大膨胀半径及地表注浆孔排列间距;制作带有膨胀土工布袋的注浆管;在地表实施注浆孔钻孔作业,注浆孔达到预定深度后下入带有膨胀土工布袋的注浆管;采用速凝类注浆材料进行注浆,当注浆压力达到目标注浆压力时停止注浆;对注浆管与注浆孔之间的空隙进行充填封闭;完成所有注浆孔的注浆工作。

    一种泥水平衡盾构泥浆渗透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93917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220670.3

    申请日:2023-03-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泥水平衡盾构泥浆渗透试验装置及一种为泥水平衡盾构泥浆提供动态掘进模拟的方法,装置包括渗透柱、用于为渗透柱内泥浆提供模拟盾构动态掘进状态的掘进系统、用于为渗透柱处理污染泥浆的泥浆循环系统、用于收集渗透柱内试验所产生滤液的滤液收集系统、用于在渗透柱内形成气体区域的气垫舱供气系统以及用于获取模拟盾构动态掘进状态相关参数的测量系统。与现有的技术的装置相比,本发明装置可以模拟泥水平衡盾构掘进时的开挖面泥膜状态并获取滤失量、孔隙水压力、刀盘转速、扭矩、掘进速度、推力等参数,实现对泥水平衡盾构掘进时的开挖面稳定性和掘进参数的研究。

    适用复杂城市环境地铁隧道的富水砂层超前注浆加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83649B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811182771.1

    申请日:2018-10-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复杂城市环境地铁隧道的富水砂层超前注浆加固方法,包括开展富水砂层段注浆设计;在目标注浆加固区域上方布设监测点,监测点用于监测注浆过程中的地表隆起变形;在隧道掌子面喷射混凝土封面,制作人工止浆墙,在人工止浆墙上设计孔位;实施钻孔作业并安装孔口管;在钻孔设计分段区域内人工诱导涌砂,形成砂层空洞;在钻孔设计分段区域内通过孔口管进行注浆,形成柱状浆泡、劈裂浆脉及压密砂层区,注浆结束后实施地表变形监测;利用地表变形监测数据反馈调整人工诱导涌砂量及设计注浆量;待浆液凝固后,进行下一设计分段区域的钻孔、人工诱导涌砂、注浆及地表变形监测工作,直至该钻孔注浆结束,完成所有注浆孔的注浆工作。

    适用复杂城市环境地铁隧道的富水砂层超前注浆加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83649A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811182771.1

    申请日:2018-10-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9/001 E21D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复杂城市环境地铁隧道的富水砂层超前注浆加固方法,包括开展富水砂层段注浆设计;在目标注浆加固区域上方布设监测点,监测点用于监测注浆过程中的地表隆起变形;在隧道掌子面喷射混凝土封面,制作人工止浆墙,在人工止浆墙上设计孔位;实施钻孔作业并安装孔口管;在钻孔设计分段区域内人工诱导涌砂,形成砂层空洞;在钻孔设计分段区域内通过孔口管进行注浆,形成柱状浆泡、劈裂浆脉及压密砂层区,注浆结束后实施地表变形监测;利用地表变形监测数据反馈调整人工诱导涌砂量及设计注浆量;待浆液凝固后,进行下一设计分段区域的钻孔、人工诱导涌砂、注浆及地表变形监测工作,直至该钻孔注浆结束,完成所有注浆孔的注浆工作。

    一种城市地铁隧道穿越富水砂层段的塌方快速处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48350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1033337.1

    申请日:2019-10-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地铁隧道穿越富水砂层段的塌方快速处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地表塌陷区周围布置围挡;步骤2:在地表塌陷区填充混凝土,形成混凝土保护层;步骤3:在地表布置变形监测点;步骤4:对混凝土保护层下方区域充填注浆,充填混凝土保护层下方的空洞;步骤5:对整个塌方体进行注浆加固,封堵隧道内掌子面的涌水;步骤6:隧道内掌子面涌水消失后,对隧道内掌子面一侧的涌出物与隧道衬砌之间的区域进行回填处理,对涌出物进行反压;步骤7:对塌方体所对应的隧道部位的外周区域进行注浆加固,形成位于隧道外周的加固圈结构,本发明的处治方法施工速度快,安全性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