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156439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573924.X
申请日:2016-07-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10/46 , G06F17/5036
Abstract: 一种具有泡沫油现象的稠油油藏溶解气驱数值模拟方法,本发明所述方法从微观角度出发,建立数学模型描述气泡成核、生长规律。在此基础上,推导气体从溶解气中向气泡中的扩散速度方程,建立三维二相多组分溶解气驱数学模型,并结合有限差分方法和隐压显饱法(IMPES)对其求解,确定油藏压力、油相与气相的饱和度、溶解气油比、产油量和产气量。之后,以具有泡沫油现象的稠油油藏溶解气驱实验为依据,通过实验拟合的方法确定模型的不确定参数。最后,通过拟合后的模型揭示开发效果参数影响规律,理解泡沫油现象,预测油田产能,制定开发对策提高具有泡沫油现象的稠油油藏采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156439B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610573924.X
申请日:2016-07-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10/46
Abstract: 一种具有泡沫油现象的稠油油藏溶解气驱数值模拟方法,本发明所述方法从微观角度出发,建立数学模型描述气泡成核、生长规律。在此基础上,推导气体从溶解气中向气泡中的扩散速度方程,建立三维二相多组分溶解气驱数学模型,并结合有限差分方法和隐压显饱法(IMPES)对其求解,确定油藏压力、油相与气相的饱和度、溶解气油比、产油量和产气量。之后,以具有泡沫油现象的稠油油藏溶解气驱实验为依据,通过实验拟合的方法确定模型的不确定参数。最后,通过拟合后的模型揭示开发效果参数影响规律,理解泡沫油现象,预测油田产能,制定开发对策提高具有泡沫油现象的稠油油藏采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137045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10427663.6
申请日:2015-07-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1N33/28
Abstract: 一种综合判定宏观渗流过程中泡沫油现象形成的实验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填砂模型、耐压可视窗、回压阀、油气分离器和气体流量计,在所述的填砂模型和耐压可视窗之间设置有在线密度计;所述实验装置还包括检测部,所述检测部包括分别与外部计算机通信的测量填砂模型内部压力采集线路、密度采集线路、耐压可视窗图像采集线路、出液重量采集线路和产出气采集线路。本发明克服了泡沫油领域填砂或岩心模型实验过程中无法判定泡沫油形成的问题。与现有的通过观察产出原油状态进行判断的方法相比,具有判断结果接近实际,精确性高的优势。通过该实验装置及方法可以增加泡沫油宏观渗流实验结果的说服力,扩展该领域的研究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5137045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427663.6
申请日:2015-07-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1N33/28
Abstract: 一种综合判定宏观渗流过程中泡沫油现象形成的实验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填砂模型、耐压可视窗、回压阀、油气分离器和气体流量计,在所述的填砂模型和耐压可视窗之间设置有在线密度计;所述实验装置还包括检测部,所述检测部包括分别与外部计算机通信的测量填砂模型内部压力采集线路、密度采集线路、耐压可视窗图像采集线路、出液重量采集线路和产出气采集线路。本发明克服了泡沫油领域填砂或岩心模型实验过程中无法判定泡沫油形成的问题。与现有的通过观察产出原油状态进行判断的方法相比,具有判断结果接近实际,精确性高的优势。通过该实验装置及方法可以增加泡沫油宏观渗流实验结果的说服力,扩展该领域的研究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5134148B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510426453.5
申请日:2015-07-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E21B43/22
Abstract: 一种薄层稠油油藏泡沫油辅助甲烷吞吐的实验方法,包括步骤如下:在所述填砂腔的石英砂层注入地层原油、稠油降压冷采阶段、泡沫油辅助甲烷吞吐注入阶段、焖井阶段、生产阶段以及多轮次吞吐阶段。注入阶段,首先注入能够形成泡沫油的油溶性表面活性剂溶液,之后注入甲烷气体,增加地层压力,扩大表面活性剂溶液与原油接触面积。多轮次吞吐阶段,根据剩余油分布改变注入位置,扩大注入表面活性剂和甲烷与原油的接触面积。本发明克服常规甲烷吞吐生产阶段地层压力迅速降低,原油粘度重新升高的不足以及热力方法开发薄层稠油油藏热损失严重、投资成本高的问题,对于薄层稠油油藏开发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