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58094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0118126.8
申请日:2023-02-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06F30/28 , E21B43/16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氧化动力学参数的油藏注空气驱可行性判别方法,根据原油在多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的氧化特征曲线的分布特征划分三个氧化反应阶段,分别获取三个氧化反应阶段的各自的不同转化率数值,再根据氧化特征曲线,并结合OFW等转化率法的表达式求得三个氧化阶段所对应的活化能,同时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求得原油在不同氧化阶段的指前因子,再将求得的所述活化能与所述指前因子分别与对应的预设数据进行对比,用以判断油藏注空气驱的可行性。由此,本申请在优化氧化动力学参数模型基础上,求解精确的活化能、指前因子参数,从而为预测油藏注空气驱可行性提供可靠的参考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16258094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118126.8
申请日:2023-02-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06F30/28 , E21B43/16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氧化动力学参数的油藏注空气驱可行性判别方法,根据原油在多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的氧化特征曲线的分布特征划分三个氧化反应阶段,分别获取三个氧化反应阶段的各自的不同转化率数值,再根据氧化特征曲线,并结合OFW等转化率法的表达式求得三个氧化阶段所对应的活化能,同时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求得原油在不同氧化阶段的指前因子,再将求得的所述活化能与所述指前因子分别与对应的预设数据进行对比,用以判断油藏注空气驱的可行性。由此,本申请在优化氧化动力学参数模型基础上,求解精确的活化能、指前因子参数,从而为预测油藏注空气驱可行性提供可靠的参考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17568011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343041.6
申请日:2023-10-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稠油的降粘开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CO2增溶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CO2增溶降粘剂中含有组分A和超临界CO2;所述组分A含有:乙二醇二甲醚,十二烷基磺酸钠,乳化稳定剂;所述乳化稳定剂为多聚磷酸钠和/或聚丙烯酰胺。本发明提供的CO2增溶降粘剂具有优异的CO2增溶、稠油降粘效果,且制备工艺简单,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084897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132938.8
申请日:2023-02-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二氧化碳不同封存方式实验用联合设备,包括驱替装置、封存反应装置和测量装置,驱替装置包括驱替泵以及并联设置的水油中间容器和二氧化碳中间容器,驱替泵与水油中间容器和二氧化碳中间容器的并联连接的第一端连接,封存反应装置的进口端与水油中间容器和二氧化碳中间容器的并联连接的第二端连接,测量装置包括称重器、第一压力检测器、气液分离器、气量计和矿物分析仪,第一压力检测器置于水油中间容器内,气液分离器与封存反应装置的出口端连接,从而使得可以通过一套设备对多种封存方式下的二氧化碳封存量进行评估,相较于现有技术独立进行不同的封存实验,明显减少了实验步骤和人工操作,提升了实验效果和实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496770B
公开(公告)日:2024-04-23
申请号:CN202310223750.4
申请日:2023-03-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驱替原油的稠化超临界CO2组合物以及驱替原油的方法。该组合物中含有以下组分:超临界流体、复合表面活性剂;所述复合表面活性剂为两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组合;所述超临界流体为体积纯度大于75%的超临界CO2。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能够降低气体体系与原油的流度比,能够在CO2驱油过程中扩大气驱波及,增加CO2与原油的接触面积与接触时间,起到有效提高采收率的作用,在常规/非常规原油油气藏开发和CO2有效利用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935674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211642843.2
申请日:2022-12-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nventor: 陈浩 , 刘希良 , 吴雨婷 , 徐程浩 , 高帅强 , 程威铭 , 武艺 , 刘海鹏 , 左名圣 , 于海增 , 杨宝玺 , 张一琦 , 张汝玮 , 李泊锐 , 蒋璇恺 , 王鸿儒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CO2驱油藏流体时空变化特征的多相带判别方法。包括:获取待观测位置的地层流体的相态数据和油藏含油饱和度;将相态数据输入至数值模拟组分模型,以输出地层流体的流体特征参数;将油藏含油饱和度和流体特征参数输入至储层地质模型,并将生产井模块的生产压力设置为预设压力;依次改变注入井模块的CO2注入量,以通过储层地质模型分别输出与每次CO2注入量对应的第一CO2驱油参数;根据第一CO2驱油参数确定注入井与生产井之间的不同相带分布特征。采用该技术方案能够直观精准地描述CO2驱油的过程,精确预测生产井见气时间、混相带范围、剩余油挖掘潜力等,节约了驱油成本,保护了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6084897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0132938.8
申请日:2023-02-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二氧化碳不同封存方式实验方法,方法用联合设备包括驱替装置、封存反应装置和测量装置,驱替装置包括驱替泵以及并联设置的水油中间容器和二氧化碳中间容器,驱替泵与水油中间容器和二氧化碳中间容器的并联连接的第一端连接,封存反应装置的进口端与水油中间容器和二氧化碳中间容器的并联连接的第二端连接,测量装置包括称重器、第一压力检测器、气液分离器、气量计和矿物分析仪,第一压力检测器置于水油中间容器内,气液分离器与封存反应装置的出口端连接,从而使得可以通过一套设备对多种封存方式下的二氧化碳封存量进行评估,相较于现有技术独立进行不同的封存实验,明显减少了实验步骤和人工操作,提升了实验效果和实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496770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223750.4
申请日:2023-03-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驱替原油的稠化超临界CO2组合物以及驱替原油的方法。该组合物中含有以下组分:超临界流体、复合表面活性剂;所述复合表面活性剂为两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组合;所述超临界流体为体积纯度大于75%的超临界CO2。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能够降低气体体系与原油的流度比,能够在CO2驱油过程中扩大气驱波及,增加CO2与原油的接触面积与接触时间,起到有效提高采收率的作用,在常规/非常规原油油气藏开发和CO2有效利用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935674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642843.2
申请日:2022-12-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nventor: 陈浩 , 刘希良 , 吴雨婷 , 徐程浩 , 高帅强 , 程威铭 , 武艺 , 刘海鹏 , 左名圣 , 于海增 , 杨宝玺 , 张一琦 , 张汝玮 , 李泊锐 , 蒋璇恺 , 王鸿儒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CO2驱油藏流体时空变化特征的多相带判别方法。包括:获取待观测位置的地层流体的相态数据和油藏含油饱和度;将相态数据输入至数值模拟组分模型,以输出地层流体的流体特征参数;将油藏含油饱和度和流体特征参数输入至储层地质模型,并将生产井模块的生产压力设置为预设压力;依次改变注入井模块的CO2注入量,以通过储层地质模型分别输出与每次CO2注入量对应的第一CO2驱油参数;根据第一CO2驱油参数确定注入井与生产井之间的不同相带分布特征。采用该技术方案能够直观精准地描述CO2驱油的过程,精确预测生产井见气时间、混相带范围、剩余油挖掘潜力等,节约了驱油成本,保护了资源。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