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4816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063594.4
申请日:2024-01-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气开采领域,具体涉及两亲性TiO2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两亲性TiO2纳米粒子中,所述TiO2纳米粒子的至少部分连续表面S1被长链疏水基团覆盖,剩余连续表面S2覆盖有亲水基团,其中,所述连续表面S1的面积大于所述剩余连续表面S2的面积。本发明的两亲性TiO2纳米粒子能够实现对储层喉道挂油有更为彻底的回收,且能够耐受更高温高盐驱油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17660023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462173.0
申请日:2023-11-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CO2响应性能的两亲性Janus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首先使用硅烷偶联剂对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进行均质改性,再通过Pickering乳液法使纳米颗粒粘附在小蜡球的表面,形成了半面保护,然后通过席夫碱反应将均质改性后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一面接枝上有机疏水链,使其变为疏水亲油的半面,又由于颗粒的另半面SiO2表面接枝了含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使合成出的Janus纳米颗粒具有半面亲水半面亲油的特性。本发明合成步骤简便,使用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后,半面保护,通过席夫碱反应直接将有机疏水链接枝在颗粒上,使其形成油水两亲性的球型颗粒的同时未改变颗粒的宏观形状,具有较佳的界面性质。
-
公开(公告)号:CN112480895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353845.0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C09K8/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H响应型驱油剂组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驱油剂组合物包括壳聚糖和表面活性剂;二者质量比为(5~8):(2~5)。该驱油剂包括壳聚糖、表面活性剂、pH调节剂和水;壳聚糖和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5~8):(2~5);壳聚糖和表面活性剂的总质量占总驱油剂的质量浓度为0.05~0.15wt%;该驱油剂的pH值为6.33~6.58。采用壳聚糖与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其制备的乳液状的驱油剂能够表现出一定的pH响应性,能实现“乳化‑破乳”的调控;在pH值为6.33~6.58时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和粘弹性,应用于油田采油中具有较佳的驱油效果,在水驱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437214B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811541076.X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磺化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为:将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真空干燥得到预处理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将预处理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超声分散到水中并搅拌;然后加入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升温反应得到反应产物;向反应产物中加入过氧化氢搅拌反应,然后过滤真空干燥得到磺化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该磺化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100‑155nm,粒径分布较窄,分散均匀性好、稳定性高、改变润湿性能力强并且具有一定的乳化能力;将其用于改善低渗透油藏岩石润湿性,能够较好的提高原油采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375185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011367550.9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C08F283/06 , C08F220/56 , C08F220/06 , C08F226/02 , C08F212/14 , C08F220/58 , C08F2/38 , C09K8/584 , C09K8/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分子稠油降粘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小分子稠油降粘聚合物的原料组成包括以下组分:丙烯酰胺(AM)单体10wt.%~20wt.%,丙烯酸钠单体1wt.%~10wt.%,疏水单体1wt.%~3wt.%,耐温单体1wt.%~3wt.%,表面活性单体0.5wt.%~2.5wt.%,链转移剂0.7wt.%~2.5wt.%,引发剂0.08wt.%~2wt.%,水余量。本发明的小分子稠/油降粘聚合物具备快速溶解性能和良好的注入性能,能够在乳化稠油的同时兼具驱油和调剖性能,可适用于海上油藏和低渗透油藏的稠油开采。
-
公开(公告)号:CN112375185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367550.9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C08F283/06 , C08F220/56 , C08F220/06 , C08F226/02 , C08F212/14 , C08F220/58 , C08F2/38 , C09K8/584 , C09K8/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分子稠油降粘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小分子稠油降粘聚合物的原料组成包括以下组分:丙烯酰胺(AM)单体10wt.%~20wt.%,丙烯酸钠单体1wt.%~10wt.%,疏水单体1wt.%~3wt.%,耐温单体1wt.%~3wt.%,表面活性单体0.5wt.%~2.5wt.%,链转移剂0.7wt.%~2.5wt.%,引发剂0.08wt.%~2wt.%,水余量。本发明的小分子稠/油降粘聚合物具备快速溶解性能和良好的注入性能,能够在乳化稠油的同时兼具驱油和调剖性能,可适用于海上油藏和低渗透油藏的稠油开采。
-
公开(公告)号:CN106932312B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710096438.8
申请日:2017-02-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介质中微球状态动态分级表征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测定不同水化时间微球的粒径分布;根据测定结果拟合得到微球平均粒径与水化时间的关系;根据代表性储层的孔渗关系计算具有代表性的迂曲度及不同孔渗储层对应的孔喉半径;利用微球半径与孔喉半径的关系,将微球按大小分类;将微球个体集团按水化时间划分为多类拟组分;分别对各类拟组分进行状态参数分级机制表征。本发明可以解决微球调剖过程中微球体系颗粒分布与调驱作用机制的表征问题,使得微球体系的封堵机理及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过程得以描述。
-
公开(公告)号:CN106932312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710096438.8
申请日:2017-02-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介质中微球状态动态分级表征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测定不同水化时间微球的粒径分布;根据测定结果拟合得到微球平均粒径与水化时间的关系;根据代表性储层的孔渗关系计算具有代表性的迂曲度及不同孔渗储层对应的孔喉半径;利用微球半径与孔喉半径的关系,将微球按大小分类;将微球个体集团按水化时间划分为多类拟组分;分别对各类拟组分进行状态参数分级机制表征。本发明可以解决微球调剖过程中微球体系颗粒分布与调驱作用机制的表征问题,使得微球体系的封堵机理及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过程得以描述。
-
公开(公告)号:CN106837294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611198617.4
申请日:2016-12-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3/385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超疏水井下油水分离器及其同井注采工艺管柱,超疏水井下油水分离器包括外筒体,外筒体的顶部外侧密封连接上接头,外筒体的底部密封连接下接头,外筒体的顶部内侧密封滑动穿设泵筒,泵筒的内侧上部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泵筒的底部周向固定连接环形活塞,泵筒的内侧下部设置第二单向阀;外筒体的内部设有超疏水分离塔板结构,外筒体的侧壁中部设置有第三单向阀,外筒体的底部设置有第四单向限压阀,第四单向限压阀的出口与下接头的内腔连通。该超疏水井下油水分离器结构简单,处理能力可调节,分离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99520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63525.X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Janus硅量子点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Janus硅量子点采用一步“绿色”合成法与Pickering乳液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制备。首先,以聚乙二醇三甲氧基硅丙基醚、柠檬酸钠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制备表面含有特定聚氧乙烯链段的硅量子点(SiQDs);然后,采用优化后Pickering乳液法对硅量子点进行半面改性,改性过程中采用聚丙二醇和双‑(3‑(三乙氧基硅烷)丙基)‑二硫化物对硅量子点表面进行处理。本发明制备的Janus硅量子点实现了Janus纳米材料尺度上的突破,使Janus纳米材料的尺寸达到了10nm以下;该Janus硅量子点通过特殊表面官能团设计解决了高界面活性与分散稳定性难兼容这一问题,在恶劣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和较高的界面活性。
-
-
-
-
-
-
-
-
-